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啟發日記D108 『彈孔』


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彈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飛機在戰場上損失慘重。
軍方為了提高生存率,開始統計「哪些地方中彈最多」。
每當飛機從戰場返回,他們就在機身彈孔處貼上紅點——
結果發現:機翼、機尾、中段的彈孔最多。
許多人直覺地認為:
「我們該加強這些地方的裝甲!」
然而,數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Abraham Wald)說了一句改變戰局的話:
「你看到的是『能回來的飛機』,不是所有被擊中的飛機。」
真正致命的彈孔,
從來都不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
那些被打中引擎或駕駛艙的飛機早已墜毀,
自然無法被統計。
要加強防護的,不該是彈孔最多的地方,
而是「沒有彈孔的地方」。
就這樣,軍方重新加固了關鍵部位,
戰機的生存率因此大幅提升。
這,就是經典的「倖存者偏差」。
第一層啟發|我們總被「看得見的成功」誤導
生活中,我們也常只看到「回來的飛機」。
看到成功創業的故事,卻忘了九成倒閉的公司;
看到考上名校的榜樣,卻沒看到無數落榜的努力;
看到大賺其錢的投資者,卻忽略默默離場的平凡人;
看到升遷的人,卻沒看到他夜裡的精疲力盡。
那些可見的故事,容易讓我們相信——「努力 = 成功」。
但人生的真相常常是:成功罕見,失敗普遍。
倖存者偏差提醒我們:
不要因為看不見,就以為不存在。
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全貌中的一角。
第二層啟發|人生也要保護那些「看不見的地方」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飛行,
那些會讓我們「返航失敗」的地方,
往往可能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的。
我們總努力強化的是:
履歷、技能、資格、努力、榮耀——
這些都讓人看得見。
但會不會有些是看不到,但是其實很重要的地方?
那些沒有彈孔、卻極為脆弱的地方想想可能有:

  • 睡眠品質:被忽略,卻最影響情緒與決策。
  • 心理狀態:看不見,卻能慢慢擊垮人。
  • 人際界限:不處理,關係終將失衡。
  • 現金流:平時無感,危機時卻致命。
  • 身體小毛病:最容易輕忽,卻可能成為轉折點。

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也許是提醒我們:
別只強化那些容易被看見的事,
更要守護那些「看不見但至關重要」的薄弱處。
我們除了看那些所謂的成功學,目的應該不只是模仿成功者的原因,
而是知道該在哪些地方,能夠架好安全網,確保自己不被擊落。
親愛的你呢?
如果現在回望,你人生的「彈孔」都落在哪裡?
又有哪些部位雖無痕跡,
卻最需要被保護?
願我們都能在下一次起飛前,
多檢視那些不易察覺的地方,
讓每一段旅程,都能平安返航。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