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複雜」。
最近,在閱讀萬維鋼的《人比AI凶》時,有一句話特別讓我停下來深思——
「人真正的價值,其實在於 微決策。」
我們常以為能下大決策的人才叫聰明,但其實我們每天正在進行成百上千個微小決定。早上要穿什麼?午餐吃哪一間?看到朋友不開心,是要安慰還是保持距離?
這些決定看起來無足輕重,卻一點一滴拼湊出我們是誰,也形塑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
第一層啟發:AI無法取代的,是人對「複雜情境」的直覺判斷
AI很會算,但不會「感覺」;它能預測趨勢,卻難以理解一個人眼神中的猶豫、一句話背後的未說出口。
就像有天在小書房,有位熟客進來翻著二手書,翻到一半忽然靜了下來。那本書是《活著》,我本來想說:「這本很經典。」但轉念間我沒說話,只是遞上了一杯熱咖啡。
她後來告訴我:「這幾天我爸剛走,這本書我年輕時陪他一起看過……」
我想,如果那時我硬是多講幾句,可能就打斷了她與記憶的重逢。
人之所以難以取代,不在於能否處理數據,而是能不能在「沒有明確標準答案的情境中」,做出帶有體貼、責任與倫理的選擇。那不是最優解,而是「最合時宜」的回應。
這或許就是萬維鋼所說的:人真正的價值,在於這些複雜微妙的 微決策。
—
第二層啟發:微決策,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AI的決策,是基於大量資料的演算;而我們的決定,則揉合了記憶、情感、文化與歷史。
AI無法做複雜的決策, 人類本身的決策可能是充滿任性和冒險的。
我們之所以「想要某些東西」,常常不是因為計算,而是因為某個故事早已在心中發芽。
你喜歡閱讀,也許不是因為哪本書的分數高,而是小時候那個獨自在書堆中感到安全的午後。
你選擇不回嘴,也許不是因為怕輸,而是因為你曾在某個關係中深知「話出口後就收不回來」。
萬維鋼說:「我們跟AI的確有至少四個區別。 並不是說我們有什麼比AI強的地方,但是作為碳基生物,我們有一些特殊情況…… 而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這些特殊情況,碳基生物,比矽基智慧,更應該做主。」
我們有——我們每一刻的選擇,都是對人生敘事的延續與補充。
我們的矛盾、躊躇、彷徨,都是因為「我們在意」。
正是因為我們會死,會失去,會害怕,所以我們的每一次「選擇」都彌足珍貴。
也因為我們無法完美預測自己下一秒的情緒與想法,所以每一個「當下的決定」,都是真正獨一無二的行動。
—
所以,複雜不該令人畏懼。
它不是一種混亂,而是一種證明——證明我們還是人,還在思考,還在選擇。
我們會在某些瞬間,明知不理性,卻仍選擇相信一個人;
會在某些夜晚,拋開成本效益,只因想陪孩子多說一句晚安。
這些選擇,在AI看來,也許毫無效率;但正是它們構成了我們「為何活著」的答案。
—
親愛的你呢?
你今天做過的微小選擇,有哪一個讓你特別記得?
又是哪一個決定,雖然沒有最合理的答案,卻讓你覺得「這就是我」?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的每一個複雜,都帶來一點清明與踏實。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정보
- 프로그램
- 주기매일 업데이트
- 발행일2025년 9월 21일 오후 10:00 UTC
- 길이22분
- 시즌1
- 에피소드75
- 등급전체 연령 사용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