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啟發日記D69 『李白和孫悟空』


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李白和孫悟空」。
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對比,是拿李白和孫悟空來對應。
一位是真實存在的詩人,一位是神話傳說裡的妖猴;
一個吟詩作賦、天馬行空;一個翻江倒海、鬧天宮。
他們看似毫無交集,人生或故事中的軌跡卻走著一條相似的路:
從渴望被賞識,到選擇被誤解;從追求入世發光,到甘願成為孤獨之火。

第一層啟發:他們起初追求的是肯定,後來轉而追求的是意義
李白年輕時三入長安,滿懷志氣,渴望才華能換來任用,參與國政、施展抱負。
他希望自己被理解,被接納,被安放在體制中的正當位置。
孫悟空也一樣。當他初登天庭,被封為「弼馬溫」時,他是滿心喜悅的。
他沒想造反,只想成為天庭的一員,一個有名有分的存在。
但他們後來都發現——
這個世界可能只是要恰好合規矩的才華和忠誠的表現,而不是全部的你。
當真誠遇上體制,往往成了麻煩;當個人特質太強烈,往往就要看共事的雙方。
於是,在故事中,他們放棄了追求被認可,轉而開始創造自己的價值
李白以詩為道,縱酒山水,自成千古風流;
孫悟空踏上取經之路,從鬧事者轉為守護者,把力量轉為承擔。
他們最終可能沒有融入主流,但也很難說最後沒有在主流的道路上留下痕跡。
過程呢? 可能也是辛苦的,其實我們也不確定故事後來的走向是不是符合他們的想像。
只能說在跨越時空當中無意間竟然找到了相似的對比。

第二層啟發:名士不是神話,而是一種你也能練習的姿態
李白與孫悟空,不是英雄的典型,而是有個名詞叫做「名士氣派」的縮影。
余英時老師曾經有提過一個相關的概念所謂的名士精神是一種「不入庸俗權力結構,也不自外於文化核心」的存在。
他們不以功名為念,但有自己的風骨;不主動爭權,但也不願俯首。
他們在人群中與眾不同,不是為了張揚,而是寧可被誤解,也不願違心
他們不靠職銜說話,但讓人無法忽視。
這種氣質,在中國歷史裡反覆出現:竹林七賢、陶淵明、嵇康……
他們或許未曾主導歷史的方向,卻在歷史的縫隙裡,照亮了人該如何做自己。
其實説説是簡單的,但現實或許是很有骨感的。
我們當然知道,現代人沒辦法都成為李白或孫悟空。
我們還要交帳單、應付上司、處理人際、照顧家庭。
但也許,我們或是可以提醒自己來練習——在現實中保留一點名士氣場。
我們可以試著:

  • 在會議中平靜地說出一個真誠的觀點,即使它不夠「圓滑」;
  • 在不合拍的圈子裡,少講點場面話,多一點沉默的誠實;
  • 在被誤解或否定的時候,默默記住:「我不是太奇怪,只是這裡的頻率和我不同。」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傳說,但每個人都可以努力不違心地生活。
你可以不大鬧天宮,但也許可以找個角落自在的做你自己。

親愛的你呢?
你是否也曾有過那樣的時刻——不是想叛逆,而是只想好好做自己?
你是否也曾在沉默裡保護著一點真誠?在妥協邊緣留住一點亮光?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即使腳踩現實,也能抬頭望見那個屬於你的不凡姿態。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