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力结构

鱼见缸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1. 87秋分:一切皆可朴门?

    9月30日

    87秋分:一切皆可朴门?

    本期简介: 月丽最近在办朴门大会,她说想聊一期朴门。 生态农业虽然不大,但“宗派”林立,朴门是其中一种。我建议是不是谈谈各农法的异同,把朴门农法、活力农耕、自然农法、国标有机等各门各派的方法论、世界观掰扯清楚。 她说不想谈具体的农法,因为“朴门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只是农法,还涉及教育、建筑、农场、零废弃等全方位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一直不清楚朴门的具体含义和原则是什么,零废弃、环保、可持续等本来就有,零废弃就是零废弃,为什么一定要叫朴门?抛开农法本身,朴门如果容纳全部生活方式,是不是变得过于泛泛? 老实说,录完整期播客,对于朴门,我还是有种“说了又没说”的感觉。 月丽回应:“朴门就是这样,若隐若现”…… 时间轴: 00:00 秋分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13:59 朴门大会的组织 19:02 设计师媛媛入朴门 27:25 关于教育,华德福和蒙特梭利的不同 45:31 “朴门”跟环保、可持续之类的词有什么区别 56:59 第二届朴门大会涉及的不同主题内容 63:34 俞孔坚老师在生态设计领域的贡献 68:03 朴门设计的适用尺度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月丽、媛媛,朴门大会组织者。公众号:朴门之花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1 小时 13 分钟
  2. 86白露:一群成都农夫的摆摊十年记

    9月20日

    86白露:一群成都农夫的摆摊十年记

    本期简介: 10多年以前,生态农夫市集在各大城市涌现:北京、南京、杭州、上海……。但是,真正能可持续经营到今天的农夫市集,凤毛麟角。成都生活市集是其中一个。 市集的组织者之一张小猫说,生活市集最近在做食物口述史,特别想录一期播客谈谈。我说,那你也找一个集友一起。 出乎意料的是,她找来录播客的集友不是农夫,而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 刚刚加入市集第一年。 开放、迭代,这可能是成都生活市集能够可持续经营10年的关键。 (张小猫摄) 时间轴: 00:00 白露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06:42 成都生活市集的起源和发展 27:09 鹏鹏与市集结缘,如何成为市集摊主 50:57 市集和摊主互相“利用”,互相成就 61:36 市集的凝聚力和“共创”的管理方式 69:32 疲惫和迷茫带来的工作重心转变,细碎的困难 76:40 目睹农友和自己的变化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张小猫、鹏鹏,市集组织者,生活工作于成都。公众号:成都生活市集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1 小时 26 分钟
  3. 85立秋:金沙江河谷的风吹过纳西石头城

    8月21日

    85立秋:金沙江河谷的风吹过纳西石头城

    本期简介: 偶然间,听农民种子网络的管奇说到,“石头城所在的宝山乡小学明年就不办了,这个乡镇的小学从此成为历史”。 我就想起23年去石头城的情景。一路颠簸到达金沙江河谷上的这座纳西族村庄,4月份江南已是莺飞草长,石头城却仍然是光秃秃的,漫山遍野长着巨大的仙人掌。 这期播客,我们约了石头城的木书记聊了下他眼中的故乡。初中毕业后,木书记没有像很多同龄人那样出门打工,而是选择留在了村里。今年51岁,他自嘲是“村里的年轻人”。700多人的村庄,500多都在市区和外面,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家。 办夏令营、申请3A景区,石头城的留守者,还在千方百计激活村庄活力。 就让金沙江河谷的风吹的更猛烈些吧! 图片(来自蒋子祺) 时间轴: 00:00 立秋节气介绍和节气观察 15:17 石头城村介绍 25:34 个人经历,和农民种子网络的合作 31:51 对于乡村的发展规划,做景区 43:21 乡里的小学也快没学生了 49:39 从业二十多年观察到的乡村变化,乡村夏令营的尝试 58:22 乡村可以做的小活动,书记对未来的期待 65:12 闲聊(为什么一直做村里的工作,种旱稻的尝试,纳西话)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木文川,村干部,生活工作于纳西石头城。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1 小时 10 分钟
  4. 84大暑:野保女孩,走在生态与商业的中间地带

    8月6日

    84大暑:野保女孩,走在生态与商业的中间地带

    本期简介: 最近几年,商业与公益、生态与发展,这两个原本不搭界、甚至有矛盾的领域,正在不断的融合与相互影响。有人诟病商业在漂绿,也有人认为公益形而上。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商业?漂绿与真绿边界几何? 大暑的最后一天,我们和“野保女孩”宇晴聊了聊她的工作与生活,她对于可持续商业的看法。 宇晴刚刚从非洲爬完乞力马扎罗山回来。今年,她从工作了3年的新能源车企离职,成为了一个户外品牌的品牌大使和一个内容博主。更早之前,她是WWF的员工。从公益机构到商业企业再到UP主,她的工作领域非常的跨界多元。但她自己的认同却从未改变。 时间轴: 00:00 大暑节气介绍和节气观察 11:50 农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关系,国家公园 17:53 做野保在企业和在NGO的区别,企业如何参与公益事业 35:22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野保女孩 44:27 企业“漂绿”,如何分辨真正的可持续品牌 52:21 外人对野保工作的态度,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58:29 去非洲,做品牌大使,自己的电台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宇晴,野保女孩,生活工作于上海。小红书:宇晴Eugenia/播客:水手码头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1 小时 6 分钟
  5. 83小暑:经历6家农场,农业可以成为一份体面工作吗?

    7月17日

    83小暑:经历6家农场,农业可以成为一份体面工作吗?

    本期简介: 小暑节气我们和在杭州种地的90后阿豪聊聊。他目前和妻子小P全职在杭州经营自己的小农场。 阿豪大学毕业后在山东的一家火电站工作,因为小时候爱看《致富经》,开始关注农业。不久就辞职来到了广东的绿手指农场,并在那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小P。 在全职经营自己的小农场之前,阿豪做了很多年的职业农场经理人。他先后经历了4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公司。一开始,阿豪想要应聘农业技术员,却在招聘平台都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类型。后来,随着文旅行业的进入,猎头开始在农业领域挖人,薪资也是水涨船高。 “你慢慢觉得农业是可以成为一个正经工作的,相对比较体面的工作”。 时间轴: 00:00 小暑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10:06 爱看《致富经》,关注农业 15:50 在杭州存了20+村长电话找地 26:25 和村民的冲突与矛盾 35:10 在4个不同农业公司的职业经历 51:54 父母的态度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阿豪,生态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杭州。公众号:杭州花好月圆生态农场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56 分钟
  6. 82夏至:开始种稻,十年后的第二次返乡

    6月22日

    82夏至:开始种稻,十年后的第二次返乡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跟鱼缸聊了他“突然”开始种水稻的事。 去年10月,鱼缸村庄正河浜的秋蚕中毒了。原因是水稻田无人机高空飞防,影响了稻田旁的桑树。在经过多次协商以后,最终的方案是将桑树地旁的14亩水稻田转成生态有机种植——原本的粮食大户不愿意,这件事需要由鱼缸来负责。 种水稻的事情,不仅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而且给村庄带来了不小的“震动”。鱼缸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跟父母和村民解释。这种方式还不能是“生态农业拯救地球”这样村民难以理解的逻辑。 5月底刚收完小麦,这块地突然到自己手里的时候,鱼缸还有点懵。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强度劳动,14亩水稻田终于在夏至日完成了插秧。 返乡十四年,开始种田 —— 第二次返乡! 时间轴: 00:00 夏至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09:55 因为蚕中毒,所以种水稻? 15:24 想办法解决技术问题,处理跟父母和村民的“内部矛盾”,分烟求人 41:28 关于明年种稻和今年卖米的新想法 48:15 中年返乡的新思考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58 分钟
  7. 81芒种:从50亩到5亩,农场越做越小,收获越来越大

    6月8日

    81芒种:从50亩到5亩,农场越做越小,收获越来越大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山东农友月华。月华是月丽的姐姐。 当十多年前,月丽大学毕业返乡经营生态农场的时候,姐姐月华就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也回到了家里从事生态农业。月丽去广州沃土工作后,月华就成了农场的主理人。 农场一开始50亩,后来减少到20多亩。聊着聊着,月华在播客里“宣布”希望农场减少到5亩,因为不想家人太累。 没有太多宏大叙事,或者财富故事,月华和家人却因为从事生态农业,自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是为了“做大做强”,有精力的时候,就多做点;照顾不了的时候,就适时放手。 突然想起一家最近关闭的生态农场,做了十几年,很多人都觉得惋惜。转而一想,如果实一样,瓜熟蒂落。作物如此,农场又何尝不如此? 时间轴: 00:00 芒种节气介绍和各地节气观察 12:09 咱家农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2:46 农场经营过程中的受挫时刻,自己在生态农业圈子里的变化 40:36 经营上的变化:做减法 60:18 机械化,病虫害 67:59 回不去的故乡,拍不好的照片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月华,咱家农场负责人。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1 小时 23 分钟
  8. 80小满:在生态农业的“苦难”叙事之外,找寻有内核的真实叙事

    5月27日

    80小满:在生态农业的“苦难”叙事之外,找寻有内核的真实叙事

    本期简介: 最近,一部有关生态农业的电影《内沙》上映,大家对此评价不一。月丽谈到电影《内沙》对于有机农业的叙事方式是“起初的有机农业”,是理想主义受挫以后,表现出来的“消极、挣扎、各种矛盾”。所以,本期我们尝试聊了下生态农业的叙事方式。 我们试图了解最初有机农业的“苦难”叙事为什么会形成。到了今天,这种“苦难”叙事有什么问题,对于行业发展有什么阻碍。 以及最重要的,除了“苦难”叙事,还有什么样的关于生态农业的叙事是更具鼓舞性的。 本期我们找了两位嘉宾,一位是生态农业研究者皮蛋,另一位是食通社编辑泽恩。同时,我们的老朋友月丽也来了。 时间轴: 00:00 小满节气介绍和各地节气观察 11:50 《内沙》电影观后感 29:01 初代有机农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理想主义 36:06 有机农场和志愿者之间的关系 41:32 从事多年生态农业的农友不同的状况 53:17 生态农业的不同价值和不同叙事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皮蛋,生态农业研究者。 泽恩,食通社编辑。公众号:食通社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1 小时 7 分钟

关于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