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温柔

在治愈自己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技能?

第三期嘉宾,是我的好朋友 KT,我们认识了 14 年,一起在北京的胡同酒吧里喝过酒,一起在加州的观光火车上欣赏过风景,一起在创业公司里感受过内容创业的点点滴滴,也一起聊过许多我们彼此的成长和感悟。

关于做「交换温柔」这个播客的想法,我很早就和 KT 说过,她很支持。到今年的母亲节的时候,我看到她发了一篇小红书的帖子,标题叫做「一个没有妈妈的妈妈怎么给人当妈妈」,从标题可以大概猜出讲了什么。后来我约她录播客讲这个故事,第一次录的时候,虽然她跟我说聊成长经历没问题,但我心里充满了不安,一边录一边问自己「让朋友在公共环境里讲这么伤心的故事真的好吗」,整个过程中,我都很拘束——后来我觉得这不是一期成熟的完整的节目,所以我和 KT 说,是不是可以再录一次。

她同意了。这一次,我也终于鼓起勇气说了我上次不敢说的话,感动之余,我也很自责,我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过孩子带给了她什么。但我很感谢她,很坦然、流畅的分享了这中间的起起伏伏,从曾经的不安,害怕,缺爱,到用各种方法把自己沉下来,平稳的,平静的,好好生活。

我也在播客里分享了一点自己的经历。我们俩都觉得,20 多岁的时候,以为会有一些神奇魔法,伴随着一些事情——比如婚姻,孩子,出国,购物,心理咨询,等等等等——想象中的幸福与平静就会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做所谓的「治愈自己」,都发现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真正特别有用的,是努力工作,是保持对自己的好奇,最重要的,是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到它,回应它。这是我们俩的练习,也欢迎你在评论区讲讲的你的经历和方法。

KT 的播客:妈妈回来了

KT 的小红书:KTzhou 最近在带娃

时间轴:

01:30  KT:不是创业者,但是在做许多事情+带娃

02:34  How time flies,我们认识 14 年了

04:11  母亲节那天晚上,我看到 KT 发了一篇小红书,很感动

06:57  这是第二次录制,上一次录的时候,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08:42  「没有妈妈这件事,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伤疤了」

10:48  七岁的时候,妈妈突然去世了,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11:55   生了一个很擅长表达爱的女儿,和她互动,会让对母爱感到陌生的 KT 感受到到一种叫做「母爱」的东西

15:46  常见的故事套路是,生小孩让自己获得治愈,但其实。。

17:46  KT 说,20 多岁的时候,常常感觉自己像一个纸片人,飘在空中

20:18  我以前也在日记里写,常常觉得自己每天「鼻青脸肿」

22:17  面对外部的环境,更多的是担心和恐惧

25:10  于是我们学会了随时调整自己,适应变化

26:50  没有狗血剧情,没有被虐待,但是一直觉得寄人篱下

29:28  我在 20 多岁的时候,一直都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课题,有一场战斗要打赢

33:14  小时候没有安全感,缺爱,表现是爱谈恋爱

35:11  心里有个微弱的声音,仍然对自己很好奇,于是去做心理咨询

37:13  有一天心理咨询师突然说:有没有想过,你在七岁的时候是被父母同时抛弃了

38:53  通过心理咨询越来越了解自己,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41:55  结束心理咨询,问题没有解决,收获是更了解自己和知道如何应对情绪

42:40  除了了解自己,还在现实中多做尝试,曾经因为理性的考虑放弃了一个很喜欢的工作机会

45:10  与上次放弃对应的,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48:09  经历大大小小的类似的事情,把自己沉下来

51:17  我们从小就在听别人说,你应该这样,那样,时间久了,就很难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

53:32  去年我一个人去香港看郑秀文演唱会的经历

56:40  生活中,要问自己「真的都行吗?」「我想怎么样」的大小时刻太多了

57:30  因为怕依赖别人,曾经希望自己完全独立,但现在有了新的理解,独立并不绝对

59:51  「你可以温和的做自己」

1:00:43  确实需要花很多时间,把自己放在努力习得自我觉察能力、获得专业能力的状态里,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才会渐渐有体感

1:04:26 20 多岁的时候期盼有神奇的魔法能解决我的问题,后来发现并不存在魔法,只有不断的了解自己、接受自己

1:07:54  最近的一个珍贵的时刻,希望我们都能获得和享受内心平静的时刻

关于 Ronghui(小红书)

在《第一财经周刊》做过五年硅谷驻站记者,主要的报道方向是科技与商业。后来回国参与过内容方向的创业,在美元 VC 打过工。目前也是另外一个关注 AI 的播客「十字路口」的主播之一。

「交换温柔」来自我和身边的女性朋友们交流得到的启发。希望能够记录和制作更多的访谈的内容,来展示更多的女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