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消费内容,还是正在被内容消费?在你的指尖与屏幕之间,一场争夺你注意力、意义乃至现实定义权的持续博弈从未停歇。
本期播客将带你穿越这场战争的百年变迁:从被“文化工业”塑造的被动消费者,到能够主动“解码”、颠覆信息的积极反抗者。我们将深入这场斗争的哲学核心,用存在主义的视角审视自我:
我们是否在社交媒体上陷入了萨特式的“自欺”,扮演着一个虚假的线上角色,以逃避选择真实自我的重负? 我们能否像加缪笔下的“荒诞英雄”西西弗斯一样,在算法的巨石前,通过清醒而持续的反抗本身,来肯定自身的存在?
当战场转移到由算法和AI主宰的数字世界,我们的抵抗演变为“战术性介入”与“数字脱毒”。但当人工智能能制造比真实更诱人的虚假时,我们最后的抵抗是什么?
🔗本期节目 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bc330c05-2af7-44c2-894c-2c9e9c803a2d
第一部分:引言与问题提出 (00:00:00 - 00:03:10)
- 核心概念引入:将我们与媒介的互动定义为一场围绕意义、注意力和真实本身展开的漫长“博弈” (a long game) 。
- 历史脉络:点明讨论将贯穿从印刷时代到广播电视,再到数字与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抵抗媒介形式的变迁 。
- 博弈双方定义:一方是试图塑造我们认知与想法的媒介机构,另一方是并非被动、会主动协商、解读甚至颠覆信息的受众 。
- 三大核心轴线:明确指出这场博弈围绕三个关键点展开:意义的控制权、注意力的管理权、现实的定义权 。
第二部分:理论基石一:媒介的强大控制力 (00:03:10 - 00:11:00)
- 核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 。
- 观点阐述:
大众文化产品(电影、音乐等)被标准化、模式化地生产,如同流水线上的商品,其首要目标是利润 。
“文化工业”不仅是商业,更是一种有效的统治工具,它通过灌输符合现有权力结构的价值观,来钝化大众的不满,消除反抗意识,确保大众的服从 。
它通过制造“个性幻觉”(如时尚潮流),让人们误以为在进行个性化选择,实则是在预设好的框架内打转,成为“伪个体” 。
最终,它塑造出被动的消费者,甚至让人们“爱上施加于自身的错误” 。连休闲时间也成为恢复体力的“劳动的延伸” 。 - 作用:此部分为“抵抗”的必要性提供了“黑暗的背景板”,描绘了需要被抵抗的对象是何等强大与无孔不入 。
第三部分:理论基石二:受众的主体能动性 (00:11:00 - 00:20:30)
- 核心理论: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型 (Encoding/Decoding),作为对法兰克福学派悲观论的重要修正 。
- 观点阐述:
挑战了“发送者-信息-接收者”的线性模式,指出意义并非被直接传递,而是在解码端被积极地生产出来 。
由于编码者和解码者的知识背景、社会地位不同,导致“发送的信息很少是接收到的信息”,这为抵抗创造了空间 。
三种解码立场:
主导-霸权立场:完全接受编码者的预设意义 。
协商立场:大体认同主导意义,但在具体情境下会根据自身利益进行修正或提出局部反对,这是最普遍的立场 。
对抗立场:完全理解但从根本上拒绝预设意义,并从相反的框架进行解读 。 - 作用:将抵抗从宏大的社会运动拉回到日常的、微观的媒介消费实践中,每一次吐槽、解构、二次创作都是一种抵抗 。
第四部分:理论基石三:抵抗的哲学深度 (00:20:30 - 00:36:30)
- 问题深化:抵抗的主体“我”是谁?抵抗的深层动力源自何处?
- 两种哲学视角:
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萨特:核心是“自欺”(Bad Faith)。人们为逃避“注定自由”的焦虑,选择扮演社会角色(如服务员),放弃真实自我。媒介抵抗的第一步是对抗自欺,追求真实(Authenticity),拒绝扮演媒介提供的身份模板(如完美的线上人设) 。
加缪:核心是“荒诞”(The Absurd)。以“西西弗斯神话”为例,指出即使命运徒劳,但清醒地认识并蔑视这种荒诞,在斗争本身中找到快乐和意义,就是最高级的反抗。这为数字时代面对强大算法仍坚持发声的行动者提供了精神注解 。
后结构主义 (Post-structuralism) - 福柯:
权力观:权力是弥散的、生产性的网络,它生产知识、话语,甚至生产了“主体”本身 。
抵抗观:既然主体也是权力的产物,抵抗便不可能来自权力“外部”。福柯指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抵抗”,抵抗是权力关系内在的、相伴相生的反作用力,是局部的、战术性的 。 - 作用:此部分为“抵抗”提供了两种根本动力来源:一是源于个体内部、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存在主义);二是源于权力网络内部、无处不在的对抗点(福柯)。
第五部分:数字时代的抵抗形态:介入与脱离 (00:36:30 - 00:46:40)
- 双轴结构:将当代数字抵抗分为两种互补形态。
积极介入:算法抵抗 (Algorithmic Resistance)
借用德塞都的“策略”与“战术”之分,将用户行为定义为弱者的“战术” 。
具体战术包括:放大(如抱团点赞)、规避(如用谐音词躲避审查)、劫持(如“搭便车”式地使用热门标签) 。
有意识脱离:断开连接 (Disconnection)
慢媒体运动:倡导有意识、高质量、非数量的媒介消费方式 。
数字脱读(Digital Detox):通过暂时戒断来反思人与技术的关系,重新夺回被碎片化的注意力与心智主权。这被视为一种制造“断裂”的微观抵抗行动 。 - 理论结合:算法抵抗主要回应治理层面的权力(福柯式),而数字脱读则回应现象学层面的影响,关乎个体如何保持真实的生存状态(存在主义式) 。
第六部分:未来的战场:AI、合成现实与真实的终结 (00:46:40 - 00:58:00)
- 博弈升级:随着AIGC和Deepfake的兴起,博弈的焦点从“意义”和“注意力”转向了更根本的“真实本身” 。
- 权力演化:媒介权力从“意识形态操控”(让你信什么)和“算法治理”(让你看什么),演变为“本体论操控”(直接塑造你感受到的现实) 。
- 核心威胁:侵蚀社会的“知识论信任”(Epistemic Trust),让“眼见为实”彻底破产,并可能加剧社会原子化(如虚拟伴侣对真实关系的贬低) 。
- 抵抗演变:抵抗的核心任务从“意义阐释”和“可见性操控”,转变为“真实性核查”(事实核查、数字取证) 。
第七部分:结论与终极追问 (00:58:00 - 01:02:08)
- 总结:经典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们是理解当下媒介博弈的思想武器 。
- 未来挑战:当AI能预测并化解我们的抵抗,当虚拟比现实更诱人时,抵抗将何去何从?
- 终极抵抗:在技术系统全面渗透的未来,最终极的抵抗,或许就是努力去保持和捍卫我们作为一个真实的、会犯错的、不完美的、追求意义的“人”的存在本身。这场博弈的终极赌注,是人性 。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المعلومات
- البرنامج
- معدل البثيتم التحديث أسبوعيًا
- تاريخ النشر٢٩ سبتمبر ٢٠٢٥ في ٤:١٧ م UTC
- مدة الحلقة١ س ٢ د
- التقييمملائ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