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琴右书

Double秋蓬

习琴多年,闲余时与师友探究琴中旨趣,以求进益。

Episodes

  1. 在苏州聊聊姑苏的女孩们|红楼梦01

    SEP 25

    在苏州聊聊姑苏的女孩们|红楼梦01

    录制时间:2025年7月7日 录制地点:苏州聊寮茶馆 · 节目中使用的琴曲为《慨古吟》,由曹小姣老师于录制前一日在乐琴书工作室丝弦弹奏。 · 白云出岫、蓝色百合的《红楼梦原文朗读|四大名著》在喜马拉雅App上可收听。 · 妙玉扮演者后改名为姬玉(原名姬培杰)。 · 陈晓旭曾写过一篇文章——《梦里三年》,回忆拍摄《红楼梦》的生活。 · 我们共读的文本是《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由吴铭恩汇校。 · 林黛玉《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 林黛玉《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 薛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交流邮箱】 466753778@qq.com

    50 min
  2. 古琴音律,学多久才能学会?|乐琴书02

    SEP 19

    古琴音律,学多久才能学会?|乐琴书02

    录制时间:2025年7月6日 录制地点:苏州乐琴书 · 节目中插用作背景音的琴曲和片尾琴曲分别是《神人畅》《忆故人》,当天曹小姣老师在工作室用丝弦琴弹奏了几首曲子,录了下来。 · 顾梅羹《琴学备要》书中第五篇关于音律的书写,非常系统,有十个章节。 · 律吕说起来有点复杂,“源出于三分损益律的六律、六吕”。 · 宫商角徵羽之间有固定的音程,关系固定,位置不固定。 · 三分损益律,在西方被称为五度相生律,这两者基本上是一样的。 · 古琴并非完全使用三分损益律的关系,还结合了倍半相生,使用的是复合律法。 · 自然律(纯律)在泛音弹拨中更容易体现,不需要算,能找到就行。 · 为什么古琴徽位没有七等分的点?因其产生的音很难跟其他音构成和谐的音阶关系。 ·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恰恰是因为三分损益律不能还相为宫,不能回到黄钟。 · 汉代著名的“律学家”京房,对《易》学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十二平均律转调很方便,一些管乐——比如箫会使用。 · 有一本书,叫《朱载堉 王子·乐律学家·科学家》。 · 旋宫转调的口诀,“紧角为宫,慢宫为角”,正调状态下,紧五弦后,五弦原来的角音就变成了宫音,七根弦之间的音程关系也变了。 · 传统的,我们是用散音、散按音来调弦,现在很多人用更精准的泛音调弦,泛音清亮、好辨别。 · 就按音而言,九徽为本弦的子声,十徽为本弦的母声;用三分损益律来算,顺生为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变宫、变宫生变徵,所以宫弦的九徽为徵;逆生则为清羽生清角、清角生宫,所以宫弦的十徽为清角(因为十徽是其母声)。 · 古琴没有绝对音高。 · 暗徽得去徽间找,没有明确标注。 · 我们传统音乐的调式命名很复杂,比如紧五弦又叫蕤宾调、清羽调、紧羽调、无射均等。 · 现存唯一的古琴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   · 宋代定调名的方式还比较科学,或者说直接,比如慢三弦使得一弦为宫,那就称之为慢角调,继续慢一弦,则为慢宫调。 · 査阜西《琴学文萃》书已绝版,但可以买到影印版。 · 借调在琴曲中常常出现,一般借的是正调,《古琴吟》《凤求凰》是应该慢三弦(一弦为宫)来弹的,还有《忆故人》《龙翔操》《白雪》《归去来辞》。 · 《文王操》《洞庭秋思》使用借调、转调的办法,使得琴曲更为灵动好听。 · 使用侧弄(变调)的《广陵散》把二弦调得跟一弦一样低;紧二五弦也会形成侧弄,还有《楚歌》《华胥引》《离骚》。 · 明代《西麓堂琴统》最后一册全是外弄的琴曲。 · 移植曲和古琴本身的关系不大,编曲逻辑不一样。 · 乐琴书的律学课还会继续开,之前已经上过两轮,仔细读了陈应时《琴律学》,结合顾梅羹《琴学备要》,第三轮会先做律学普及——五音、十二律等。 【交流邮箱】 466753778@qq.com

    1h 53m
  3. 古琴不只是弹拨乐器|乐琴书01

    MAR 9

    古琴不只是弹拨乐器|乐琴书01

    录制时间:2024年10月21日 录制地点:苏州乐琴书 ·2024年年初,曹小姣老师开始在苏大夜校教授古琴,包括古琴的历史文化和指法琴曲训练 ·老八张,即《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是1956年的录音,保存了中国最后一代传统古琴大师弹奏的琴曲,有CD八张,囊括九大琴派——广陵派、虞山派、蜀派(川派、泛川派)、九嶷派、浙派(新浙派)、诸城派(琅琊派)、梅庵派(诸城派分支)、岭南派、浦城派(闽派) ·古琴的节奏就是我们的气息,表达人的情绪、情感 ·古琴也是文人自由表达的乐器,和在绘画、文字中的表达一样 ·东西方的律学基础都是数学,小姣老师倾向于认为律学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关系 ·明代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 ·图:2019年12月在乐琴书上音律课做的笔记 ·图:《琴史新编》书中刊载的战国十弦琴和西汉七弦琴 ·2014年末,湖北枣阳发现了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专家在墓室的一个角落发现几块糟朽的木头,经过拼对、修复,以及周密的分析、推断,这张春秋时期的古琴被确定为国内最早的古琴文物。 ·图:成都博物馆展陈的东汉陶抚琴俑 ·图:敦煌市博物馆展陈的古琴 ·北京故宫、浙江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古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有一批老琴,其前身是“一院两所”——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绘画研究所和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 ·荷兰高罗佩痴迷中国古琴文化,用西方的Lute(外形像琵琶的乐器)一词翻译古琴,因其常常与诗歌、高雅的志趣联系在一起 ·节目中的琴曲《洞庭秋思》和《龙翔操》,是录制当天曹小姣老师用丝弦琴弹奏的 【本期提及的琴书与琴人】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神奇秘谱》 许健《琴史新编》 张子谦《操缦琐记》 《今虞琴刊》 师旷 管平湖 叶名珮 丁承运 杨宗稷 李伯仁 成公亮 李明忠 査阜西 庄剑丞 李子昭 彭祉卿 李明德 《自远堂琴谱》 高罗佩《琴道》(宋慧文、孔维锋、王建欣译) 徐元白 林友仁 交流邮箱:466753778@qq.com

    1h 15m

About

习琴多年,闲余时与师友探究琴中旨趣,以求进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