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4小时前

    “长”在乡野的艺术品: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开幕

    日前,“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白马广场开幕。本届大地艺术季以“万物自得——艺术赋能乡村·共绘‘蕉岭版丽江’”为主题,通过艺术点亮乡村、文旅驱动融合,强化文化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本次艺术季共邀请了27位艺术家,在长潭镇、三圳镇、广福镇、蓝坊镇以及广东乡建馆五个片区呈现40余组作品。 这些作品并非外来植入的展品,而是从蕉岭山水、人文与记忆中 “生长” 的生命体,散落于稻田、古墟、溪边等角落,成为可体验的立体诗,等待观众参与其中。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策展人殷嫣表示,此次艺术季以 “万物自得” 为主题,灵感源自蕉岭的自然人文风貌,也呼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东方智慧,是对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生动诠释,艺术并非高高在上的创造,而是源于土地的温度与人际、人与自然的相知。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总顾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罗奇指出,艺术季以“万物自得”为主题,融合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与当代艺术语言。“艺术走出美术馆与城市,融入乡野自然,是新时代艺术回归人民、服务基层的体现。作品并非简单‘放置’,而是从蕉岭土地、人文、历史中‘生长’,与当地山水人文深度共鸣。” 40余组艺术作品,自然地“长”在乡村。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与蕉岭疏朗通透的山水格局、沁人心脾的人文故事紧密融合。通过艺术赋能,为乡村塑魂、为产业添翼、为生活增彩,打造与众不同、充满艺术气息和生命活力的“蕉岭版丽江”。 大地艺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乡村植入,更是一种创新的乡村发展策略,为乡村带来多维度、深层次的积极影响。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不但为乡村注入艺术,更是能够激活内生动力、重塑文化认同、连接外部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催化剂。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由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主办,艺琅国际、广东音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锦书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服务器艺术作为学术支持机构,将持续至10月下旬。 文| 记者 李娇娇 朱绍杰 图| 主办方提供

    3 分钟
  2. 4小时前

    最高立减600元!“十一”出行,记得登录这家平台领旅游“国补”!

    9月29日,飞猪的“政府补贴”专属入口正式上线。消费者通过飞猪App、淘宝App飞猪频道,或在飞猪App搜索“政府补贴”,即可直接进入专区,集中浏览全国超50地文旅消费券发放情况,预订相关旅游服务。从这个“十一”开始,消费者获取各大目的地官方发放的文旅消费补贴更方便了。 在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飞猪发放的文旅消费补贴包含广东省21个地级市、四川省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以及上海、海口、杭州、宁波、日喀则等50余个目的地,覆盖酒店、门票、机票、跟团游等多类场景,最高单笔立减600元。 从飞猪《2025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风向标》显示的预订情况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更明显。新的“政府消费券”频道正当其时,一个长假玩转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一次性获取多地补贴,体验更加顺畅简单。 中秋国庆出行还想更划算?除了目的地政府的“官方福利”,飞猪也联合淘宝天猫加码投入,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88VIP在飞猪下单还能叠加专属大额券包,领取最高1986元的超级88膨胀券。以预订国内酒店商品为例,消费者领取券包后购买,1笔订单在原有优惠基础上,最高可再省300元。 截至目前,飞猪已深度参与超百个目的地文旅消费券发放行动,帮助目的地深挖消费潜力,聚集人气、吸引客流。 文| 记者 刘星彤

    2 分钟
  3. 8小时前

    看展还能“担凳仔”?“追光南国——广州影视艺术馆”在广州人艺启幕

    9月28日,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主办的“追光南国——广州影视艺术馆”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启幕。 展览以广州电影百年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史料、实物展陈与多媒体交互体验,系统梳理了自电影传入岭南以来,在穗拍摄、讲述广东故事的优秀影片,以及众多广东电影人在中国影视史上留下的卓越贡献与璀璨成就,打造出一个融合历史回顾与当代叙事的影视艺术空间。 五大篇章立体呈现发展脉络 从1913年郑正秋《难夫难妻》打开了中国故事片摄制的开端,到2025年穗产电影《日掛中天》闪耀威尼斯;从广东电影人黎民伟手持摄像机追随孙中山北伐,到今日大湾区“电影工业智库”——岭南电影的光影之路,既是一部区域文化的发展史,更是一曲南国儿女追光不止、向美而行的时代壮歌。 “追光南国”艺术馆以“诞生、红霞、红日、红利、宏图”五大篇章结构全馆,通过数百件实物、文献、影像,立体呈现广州电影从默片时代到数字影像的完整脉络。 展陈内容涵盖早期影人手稿、经典电影海报、放映设备、电影胶卷及数字重现影片段落,更设有“粤语电影黄金时代”“新时代未来不限”等专题展区,全面展示广东作为中国电影重要发源地之一、南方影业高地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活力。 展览中《日掛中天》的海报显得尤其亮眼。演员辛芷蕾凭借此片荣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该片作为广东首部入围并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大奖的作品,其成功背后是广州电影产业的厚积薄发。影片深度扎根广州,实现了地方特色与国际艺术表达的完美结合。 艺术盛宴传承南国影脉 启幕式以“光影礼赞”为主题,融合魔术、诗朗诵、影视金曲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打造出一台跨越百年的视听盛宴。 广州市杂技家协会魔术师陈薪伊带来的《影》致敬了电影发明初年的“魔术时刻”;胡炜、王萍朗诵的《追光前行》则以铿锵诗句回溯了岭南影人筚路蓝缕的创作之路;《毕业歌》《明月千里寄相思》《我不想说》《我爱你,中国》等经典影视歌曲联唱,更唤醒了不同时代的集体记忆,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主办方聘请了著名电影艺术家张良、王静珠伉俪作为展馆的荣誉顾问。他们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秀作品,以卓越的才华、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为南国电影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中国电影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从《董存瑞》《哥俩好》到《雅马哈鱼档》《特区打工妹》等,他们的作品也在展陈中重点呈现,观众可通过影像资料与文献回顾其为中国电影史写下的辉煌一页。 南国影视勇立潮头追光前行 近年来,广州通过深化电影全产业链建设,致力于打造影视产业发展高地。 《中国医生》《白蛇传·情》《南越宫词》《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日掛中天》等一批广州影视佳作频频出圈,中国故事、岭南风情、广州影视逐渐走向了国际艺术舞台,这不仅提升了广州的城市文化影响力,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生动体现。 主办方表示,希望这座艺术馆不仅成为致敬历史的窗口,更成为激发未来创作的能量场。广东广州电影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兼容开放的精神,应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展馆还专门设有“板凳剧场”,一块幕布、一台放映机、几排小板凳,一墙老照片,怀旧而温馨的氛围,引来不少观众观影。 当天播出全国第一部释放改革开放信号、反映个体工商户的电影《雅马哈鱼档》,诠释着广州这个城市的敢为人先与经济活力,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板凳剧场”后续也将会定期推出经典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观展体验。 据悉,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将在国庆中秋双节推出多场电影主题魔术表演,同时作为2025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跟着电影游广州”打卡点之一,与永汉电影院等热门打卡点串珠成链,为假期添上一抹“文艺亮色”。 文|记者 梁善茵 图|主办方提供

    5 分钟
  4. 8小时前

    AI时代下,速写还重要吗?来“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寻找答案

    9月28日,“新活力广州——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幕。 该展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广州美术学院学术指导,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委员会承办。 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的特邀作品50件、入选作品310件,其中优秀作品108件。这些作品风格多元、题材丰富,既有对历史文脉的回溯,也有对当下广州新活力的捕捉。 “该活动正式冠名为‘全国速写展’,这不单是一个名称的升级,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广州的速写活动已从地域性的探索与实践,成功转型为面向全国、开放交流的新阶段,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前四届展览的积累,如同涓流汇海:从扎根广州的初心萌发,到上一届北上京城,走进中国文联艺术殿堂,收获全国美术界高度关注。 面向新时代的速写 展厅入口处,由数百幅中西绘画大师速写作品拼贴而成的主题墙,折射出礼袋艺术家观照现实的锐利目光与抒发真情的视角。墙上还展陈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一版一印的《黄胄速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2年修订的《怎样画速写》等速写经典,回溯速写“来时路”,直指当代速写艺术的创新活力之传统根基。 展览分为“全国速写作品展”与“新活力广州”两大主题版块。 “全国速写作品展”版块分为“往届回顾”“致敬大师”“刹那间”以及本届“特邀作品”“优秀作品”“入选作品”“评委作品”七大版块。“新活力广州”板块则分为“速写活动区”“速写互动作品墙”“速写创作体验电子屏”“速写活动视频展播”“速写长卷投影观展区”五大部分,多媒体互动及动态投影让速写“动”起来。 速写,无论是技巧,还是艺术精神,都是贴近人民、走入生活的最直接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速写以其不可替代的现场感、选择性和人文温度,成为抵御艺术同质化的重要力量。它要求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瞬间把握对象的形神,这种‘快’与‘简’的结合,正是速写的核心魅力。”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思东在致辞中强调了速写作为造型艺术根基的独特价值。 “自2018年广州举办‘全国’速写展以来,七年里,我和许多作者一样,背着画夹,怀揣画本,穿行在巷陌老街、车间工地、夜市排档与乡村田埂之间,用一张张‘小画’,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迁,感受着劳动者真实而鲜活的生活。”优秀作品作者代表、沈阳市文联原常务副主席王哲年现场分享了他的创作故事,他表示,再高清的镜头也替代不了人眼的“情感对焦”,再智能的软件也计算不出心灵被触动的刹那。 如今,AI对绘画的视觉影响,不亚于当年摄影术对写实绘画的冲击。当代的写生,还是原来初心吗,是否仅能作为一种训练手段? 对于这一点,本届最终选出的风格多元、题材丰富的作品,进行了回应。专家一致认为,本届参展作品整体质量高、创作手法多元,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与思考。 “速写除了训练基本功,还有收集素材、记录时代的功能。不管是AI还是电脑、相机,它们都无法解决‘动手’的问题。照片可以成为我们速写的辅助工具,但是速写要有基本功,要有取舍,要有内心的热爱和感受,画得像照片跟速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戈说。 速写广州艺术创新活力 2007年,首届广州速写展正式推出,以“速写情结”为开端,广州的美术家就此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接着围绕“数码相机普及时代”的速写深入讨论,而这一届,来到了全新的科技时代——AI时代的速写,引起更为广泛的论辩。 今年5月8日,“新活力广州——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启动,也标志着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十余年光阴流转,广州的美术家对速写的倡导一直在路上,以更新的姿态强化“速写的当代意义”,在广州塔举行启动仪式。一众艺术家在塔顶俯瞰羊城,在最高平台画速写,摹画广州城市新风貌。 “广东在速写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像杨之光、林墉等大批人物画家都注重速写。他们的速写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用速写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感受。”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史国良表示,如今全国速写作品展已成为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彰显出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 “广州的新活力,体现在包容和创新之中。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应当鼓励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表示,本届展览中有数件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等数字工具绘制、因形式新颖和质量出色而入选的作品。“如今的年轻人未必局限于炭笔、钢笔、水彩或宣纸,越来越多人选择用Pad等工具创作。速写应当鼓励这些新形式,要想保持新活力,就不应将年轻人拒之门外。”他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朱凡指出,许多优秀作品“直接围绕广州展开,内容关于第15届全运会、市民日常生活、城市建设新貌等,不少带有对本土生存状态的深切体会”,充分展现出创作者对广州的真挚感受与深入观察。除作为表现题材之外,广州的影响更体现在精神引领的层面。 开幕式现场,由全国速写名家联袂创作的、总长64.3米的《新活力广州速写卷》,以及由史国良、马国强、陈钰铭、赵准旺联合创作的丈二巨幅国画作品《羲之爱鹅图》被赠予广州市文联。 同期,还举办了“面向新时代的速写”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分别围绕各自对速写的探索、速写的认识与价值、AI时代的新媒介对速写的关系、广州举办速写展的重要意义、当代青年艺术家对速写的淡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文|记者 梁善茵 通讯员 文浩 图|主办方提供

    7 分钟

关于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更多来自“羊城晚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