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乔伊瞧

康康&乔伊

在对与错之间,有一片广袤的田野,我们在那里等你

  1. 1H AGO

    Vol.075 深夜美食坦白局:吃是治愈,不吃是自律?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凌晨一点的沙发上,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内心戏”? 肚子准时开始唱空城计,脑海里却在进行激烈辩论赛——正方“快乐派”疯狂回放烧烤摊的滋滋油脂、冰箱里剩的半盒麻薯,连嗦粉时汤头溅到嘴角的满足感都清晰得像刚发生;楼下便利店冒着热气的关东煮,萝卜吸饱了汤鲜;冰箱里那盒冷藏的提拉米苏,叉子戳下去软fufu; 反方“自律派”则举着“热量表”黄牌警告。“别忘了早上称体重时的沉默”“昨天的帕梅拉白跳了”,一边馋到咽口水,一边在“吃”和“不吃”间反复横跳。 这次我们特意把乔伊的太太Q晓莉请来,仨人凑成“深夜干饭吐槽组”,谁也别端着“自律人设”! 我们都清楚,深夜这口吃的,早不是简单的“填肚子”。可能是加班到麻木后的自我犒劳,是emo时对抗孤独的小仪式,哪怕吃完会摸着肚子小声懊恼“又破戒了”,但当下那种“偷偷满足自己”的快乐,比任何自律口号都来得真实。而每个人的清单都藏着小偏爱:有人就好那口重口的,凌晨嗦粉配炸蛋,辣到冒汗才过瘾;有人偏爱甜口治愈,啃着面包蘸果酱,连碎屑都舍不得浪费;还有人讲究“暖胃至上”,一碗热粥配咸菜,就能熨帖所有疲惫。 到底该选自愈的烟火气,还是自律的清醒感?这期我们不灌鸡汤,只聊藏在深夜里的“心虚的小快乐”——毕竟,谁还没在凌晨为一口心头好,和自己掰扯过几百回合呢? 现在,这题该你答了!吃是自愈,不吃是自律;吃是堕落,不吃是折磨,怎么选? 科学研究表明:假期的美食不会使人长胖,宵夜也不例外? 节日快乐大满足! 乔伊/康康敬上 2025.10.02

    59 min
  2. SEP 24

    Vol.074 自由职业第一年,我们靠什么活下来?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曾经以为,自由职业是咖啡、电脑、海边办公; 后来发现,是咖啡、电脑、随时待命。” 朋友圈里一定见过很多“自由”滤镜,但这一期我们不想聊成功学,想要和你搬一张小凳子坐一起,真诚地聊一聊“自由”与“不自由”。 两位勇敢的“前组织人”——一位咨询顾问,一位人生教练,将首次公开他们“裸辞”后第一年的生存报告。 我们想告诉你: • 是什么瞬间,让我们毅然按下了“离职”键?(提示:不全是梦想,也有现实的“助推”) • 那些没收入的日子,是靠什么信念熬过来的?(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接地气”) • 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藏在哪些意想不到的时刻?(比如,终于不用开无意义的会!) • 焦虑和自我怀疑是常态吗?我们又是怎么跟这些情绪“和解”的? 如果你也正蠢蠢欲动,或者已经在路上感到迷茫,希望能以我们两位过来人的经验,给到你一些可能的启发。在未知与不确定中迈出一小步,让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我们从混乱的生活中重新找回一些确定的轨道,并舞出一些自己的节奏。 没有鸡汤,全是干货和笑料。毕竟,谁的自由之路,还没踩过几个坑呢?毕竟,你害怕进入的洞穴里,藏着你追求的宝藏 祝:秋安! 乔伊/康康敬上 2025.09.25

    1 hr
  3. Vol.073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将就”的?

    SEP 17

    Vol.073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将就”的?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将就还是不将就,这是个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从愣头青的倔小孩到悄咪咪把“将就”写进了人生选项里,但那颗不肯完全妥协的心,又总在某些时刻突然开始“认死理”——比如选工作时绝不妥协“做着不开心”。 到底是从哪件事、哪个年纪开始,我们学会把“不行”换成“可以”的?那些能将就的事,是真的没那么重要,还是我们偷偷降低了期待?而那些死都不能妥协的选择背后,藏着我们最在意的东西——是安全感,是喜欢,还是不想后悔的执念? 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我们可能都有过的小纠结:外卖凑单能将就,吃饭的心情不能;衣服穿平价能将就,穿得舒服自在不能;偶尔偷懒能将就,对在乎的人敷衍不能。 在节目里聊了这么多“将就”,越聊到最后越发现,真正的将就可能从不是委屈自己凑活过,而是在不完美里找到舒服的平衡点——就像喝惯了三分糖的奶茶,偶尔也会想念全糖的甜;穿惯了大两码的鞋子,也会记得合脚的鞋有多好走。 我们总在“算了吧”和“我想要”之间打转,可生活哪有那么多刚刚好?在“随性”“适应”和“好说话”之外,也常常警醒自己别让“将就”变成习惯,别把“随便”当成常态。在想说“也行”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这是我真的能接受,还是只是怕麻烦、怕失望? 很想听听你的回答,也很想在你的回答里面里面找到自己的答案,或者让我更坚定:偶尔将就为了妥帖,时常不将就才是生活该有的热气。 听说今天开始气温回落了,认真的 再一次 绝不凑合的  祝秋安! 乔伊/康康敬上

    57 min
  4. SEP 10

    Vol.072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种桃种李种春风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钢筋森林里的闹钟总比日出先响起,通勤路的车水马龙淹没鸟鸣,你有没有曾经在心里藏过一亩田? 在康康的私藏片单里,有两部最爱的纪录片。一部是《最大的小小农场》,英国夫妇约翰与莫莉用十年时光,把贫瘠荒地变成万物共生的生态乐园——看着枯树抽新芽,看着鸡群与野狼达成“互不打扰”的默契,看夫妻俩在作物歉收时相拥打气,才懂“守护一片土地”从来不是浪漫口号,而是摔过无数次后仍愿意弯腰播种的坚持。 而另一部是《克拉克森的农场》,连追四季。暴躁老头在线种地,“门外汉”的农场日常,藏着真实的可爱与热血。从分不清小麦和杂草的手忙脚乱,到顶着暴雨抢救青贮饲料的狼狈,再到最后捧着自己种的土豆时的笨拙笑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成长,更是田园梦最接地气的模样:它有辛苦,有遗憾,却也有风吹麦浪时的治愈,有收获时的满心欢喜。 可能我们羡慕的从来不是“农场”本身,而是那份与土地相连的踏实,是为一件事全力以赴的纯粹,是在快节奏里慢下来等待的勇气。这一期,和我们一起聊聊你的田园梦吧——或许它是阳台的一盆绿植,是周末的一次郊外露营,又或许,是藏在心里的那片“待开垦的土地”。 你呢,如果有一亩田,你要种什么? 祝 秋日心中所想终有收成 乔伊/康康敬上

    48 min
  5. SEP 3

    Vol.071 十块钱的低成本幸福指南:把日常过成小确幸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曾以为幸福是橱窗里标价不菲的礼物,是要攒很久钱才能赴的远方,直到录完这期关于“低成本幸福”的播客,我揣着手机往楼下便利店走——冰柜里那罐冒着白气的冰可乐,突然撞进了心里。为了控糖,好久没有喝过冰可乐的我决定要让自己享受一下这份幸福。 拧开瓶盖的瞬间,“噗嗤”的脆响裹着气泡涌上来,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连带着最近攒的疲惫都被冲散了。低头看付款记录,4.3元。很多时候,我们追着的幸福,可能根本不用“大出血”,它大概是清晨窗台上刚好绽开的一朵小野花,是下班路上耳机里随机切到的老歌,是深夜加班时同事递来的半块饼干,像聂鲁达写的那样:“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你如同忧郁这个词。” 不对,该是“你如同幸福这个词”,轻巧、具体,藏在每个不被注意的日常褶皱里。 我们总在等“以后”——等赚够钱就去旅行,等有空了就好好放松,忘了把当下的日子过出甜。其实幸福从不是奢侈品,它是能被轻易抓住的小颗粒:可能是花两块钱买的老冰棍,咬一口就回到童年;可能是免费的公园长椅,晒着太阳看落叶飘了十分钟;也可能是在家翻出旧相册,笑着回忆某件傻事的瞬间。 这期播客,想和你聊聊那些“不花钱也能捡着的快乐”,聊聊如何在平淡里挖出藏不住的甜。更想问问屏幕前的你:最近有没有哪一刻,哪怕只花了几块钱,甚至分文未花,却让你觉得“呀,好幸福”?是街角流浪猫蹭了蹭你的手,还是早餐店老板多给的那颗茶叶蛋?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咱们一起把这些细碎的幸福,拼成生活最温暖的模样。 祝:秋天撞见幸福 乔伊/康康敬上

    47 min
  6. AUG 27

    Vol.070 什么信念让你“配不上”高收入?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说起来,有没有过这种离谱时刻: 明明老板暗示能涨薪,你嘴一瓢说“我还不够好”;朋友拉你搞个稳赚的小项目,你脑子里自动循环“万一赔了咋办”;甚至刷到别人年入百万的帖子,第一反应不是“我也能试试”,而是“人家命好,我不行”? 更扎心的是,你有没有发现,这种“不敢有钱”的念头,可能从小就埋下了根?比如小时候看《阿凡提》,里面的地主老财个个尖酸刻薄,动画片里的有钱人好像永远和“贪婪”“小气”挂钩;爸妈也总说“有钱人都精得很,咱们普通人踏实过日子就好”。这些画面和话听多了,咱们潜意识里悄悄把“有钱”和“坏”“不踏实”划上了等号——好像自己一旦赚多了钱,就会变成小时候讨厌的那种人,甚至会被人说“你变了”。 我们可能不是懒,也不是没能力——只是脑子里藏着一群“搞钱刺客”,既有“我没财运”“我不够好”的自卑,还有从小埋下的“有钱=坏”的无意识偏见,它们正一起悄悄断了我们的财路哎! 这些想法像隐形的刹车片,越想往前冲,它越往后拽,最后让你明明能摸到高收入的门槛,却自己退了三步。 这期节目我们不灌鸡汤、不画大饼,就来扒一扒这些“拖后腿”的信念有多离谱:为啥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会影响我们成为“有钱人”?为啥“赚钱多就是黑心”的念头会拦着你升职?咱们还会唠唠怎么揪出自己脑子里的“穷思维”,把“我不配”改成“我值得”,把“有钱=坏”换成“有钱能更有底气做好事”。 不管你是想涨薪、搞副业,还是单纯想搞懂“为啥钱总绕着我走”,都来听听!毕竟在开源节流之前,提升财富的第一步,不是先把脑子里的“拦路虎”赶跑没错吧!? 祝:秋安! 乔伊/康康敬上 2025.08.28

    59 min
  7. AUG 20

    Vol.069 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视野黑洞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生活不是段子,但有时可比段子让人印象深刻多了。 很多年前,我读过一首塞尔维亚诗人乔皮奇的诗,叫做《病人在几楼》,确切的原文不记得了,大概写的是诊所电话响起: “‘喂!雅娜大夫,有个客人嗓子疼得厉害! ’‘外国朋友? ’‘是啊,来自非洲! ’‘你打错了,我们这儿是动物园,’雅娜大夫慢悠悠说, ‘没错,客人在楼边站着了。长颈鹿的嗓子眼,大概在二楼——也可能在三楼。‘ 我好喜欢这首诗,前一秒还在脑补跨国急诊大戏,后一秒直接跌进动物园的荒诞里。一句话的反转,就能把“人”的视野扭向“长颈鹿”,这和我们这期要聊的多像——那些藏在日常里的“视野开关”,往往就藏在一句无心的话里。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刻?纠结要不要辞职时,朋友一句“你怕的是改变,还是穷?”突然把迷雾戳出个洞;盯着电脑改方案到发疯,同事随口说“换个字体试试?”居然让整个思路活了过来。 这些话未必多深刻,却像长颈鹿的脖子突然伸进窗口——明明是同一个场景,角度一换,连空气都变新鲜了。我们会扒开那些“被一句话点醒”的瞬间:可能是老板骂人的时候漏了句真理,可能是菜市场大妈算账时蹦出的人生哲学,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听完想拍大腿的“怎么我没早想到”。 就像诗里的电话,谁能想到“外国客人”会是长颈鹿?生活里的视野黑洞,往往也藏在“想当然”的拐角。准备好和我们一起,在别人的故事里捡光,说不定你的那束,就在下一句里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你被照亮的那一刻吧!让你的光也照亮更多人~ 祝:秋安! 乔伊/康康敬上

    1 hr
  8. AUG 13

    Vol.068 那些年被恋爱脑支配的傻事,我们摊牌了

    致宇宙中的你,见字如面: why do fools fall in love ?                                                                                       (为何愚者坠入爱河?) is it because they 're foolish and don't understand the stipulations of it ?     (是因为他们愚笨,不懂爱的规则?) or did they find someone just as foolish ,they don't mind being foolish with ?(还是他们找到了同样傻气的人,甘愿一起犯傻?) 这首小诗像根引线,一点燃就炸出古今中外一堆“恋爱脑”的热闹。金庸笔下,李莫愁为了陆展元,从清纯女侠变成“赤练仙子”,一把火烧了陆家庄还不够,连“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歌都唱得肝肠寸断——现在看来是偏执到离谱,但年轻时读来,可不就觉得这股子“非他不可”的疯劲,藏着最滚烫的真心? 《红楼梦》里的龄官,大雨天淋着也要画“蔷”字,把心上人名字一笔一划刻进泥里,像极了我们当年在课本角落写暗恋对象名字的傻样。连莎翁笔下的罗密欧,见了朱丽叶就忘了前一晚还为罗莎琳哭鼻子,翻墙爬窗不要命,放在现在怕是要被吐槽“恋爱脑晚期”,可那不管不顾的冲动,不正是少年人独有的热血? 我们总笑话这些角色“拎不清”,可转头想想,谁没在青春里做过类似的“蠢事”?为了一句承诺等一整夜的雨,为了对方随口一提的喜好绕大半个城,为了一场没结果的暗恋修改整个人生轨迹。这些傻气,其实是热烈活过的戳记——就像武侠里的少年剑客,明知对手太强仍要拔剑,不是傻,是那份“人不轻狂枉少年”的认真,太珍贵。 这一期,康康和乔伊就带着这份“傻气共鸣”,跟你聊聊那些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日子。不用脸红,不用遮掩,毕竟连那些大侠名角都逃不过同款“恋爱脑”,这体验,完整了冒着傻气的年少时光呀! 祝:秋安! 乔伊/康康敬上 2025.08.14

    1 hr

About

在对与错之间,有一片广袤的田野,我们在那里等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