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中國

這樣看中國

  1. 11 НОЯБ.

    【林廷輝時間】高市早苗面臨的內部挑戰

    主持人林廷輝邀請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專任副教授徐浤馨一同探討新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內政、經濟與安保議題。 徐浤馨認為,高市早苗最核心的挑戰是經濟問題。日本在「安倍經濟學」的量化寬鬆政策下,成功從通縮轉向通膨,但現在面臨的是日圓大幅貶值引發的輸入性通膨。雖然薪資有所成長,卻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特別是能源等進口商品成本高漲,嚴重影響民生。高市必須提出有效的「高市經濟學」來穩定物價與民心。 在安保政策上,高市將繼承前首相安倍與岸田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日本已在「三大安保文件」中將中國定位為最大戰略挑戰,並確立了反擊能力,允許在偵測到威脅時進行先制反擊,這已突破了傳統的專守防衛框架。同時,國防預算也將在2027年提升至GDP的2%。因此,儘管高市被視為鷹派,但日中關係的大框架仍將在「日中友好」與「日美同盟」之間尋求平衡,不會因她上任而出現巨大的改變。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廷輝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2. -4 Ч

    【張正霖時間】川普旋風亞洲行 川高會燒滾滾 川習會冷冰冰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專任副教授徐浤馨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一同探討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兩場會面。 徐浤馨表示,高市早苗的上台出乎外界意料,個人風格獨特,顛覆了日本傳統政治人物的形象。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她憑藉著繼承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路線與更穩健的政策論述,擊敗了小泉進次郎等對手。儘管執政聯盟夥伴公民黨一度退出,但她迅速與日本維新會結盟穩住了政局。而這次與川普的成功互動,則是展現了她靈活的外交手腕。 王占璽認為,川習會雙方都有意為緊張關係降溫,川普面臨期中選舉,習近平則需應對國內經濟放緩,因此,會談成果相當具體,中國承諾加強管制芬太尼、持續採購美國大豆,並緩和了稀土出口限制的威脅;美國則相應降低部分關稅。至於台灣議題,川普在會前便以台灣就是台灣定調,未給予中國操作空間。王占璽分析,這次會面是為管控衝突而非解決衝突,雙方都在為下一輪的競爭各自做準備。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3. -4 ДН.

    【林子立時間】兩岸學生交流經驗與變遷

    主持人林子立邀訪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吳巨盟助理教授,一同深入探討兩岸大學生的交換的經驗。 林子立指出,陸生來台後受到的最大震撼,常是發現「台灣以為自己是個國家」,這反映了雙方在根深蒂固的政治思想教育下存在的巨大差異。他好奇,這樣的交流是否真能培養出理解對岸的知台派或知中派。 吳巨盟表示,他以自身在馬政府時代赴陸求學的經驗為例,當時兩岸氣氛融洽,台灣學生赴陸多是看好中國蓬勃的經濟前景與就業機會。而大陸學生來台,則是被台灣多元、自由的社會氛圍,特別是開放的言論環境所吸引。然而,他也觀察到,這種氛圍在蔡政府上台後有顯著轉變。因政治氣氛緊張,陸生變得更謹慎,不敢公開討論政治,甚至會先旁聽課程來觀察老師的政治立場。 吳巨盟進一步解釋,陸生在台期間,其校方或輔導老師會透過座談,適度修正他們對台灣民主自由的過度正面印象,因此,陸生雖能體驗台灣的多元社會,卻很難在政治立場上成為知台派。 儘管如此,吳巨盟認為,交流的最大價值在於知己知彼。即使不認同,學生們也能親身體驗課本以外的真實社會,打破刻板印象。他強調,在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學生交流是促進理解、化解敵意最重要的管道,其前景雖受政治影響,但仍值得努力推動。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4. -5 ДН.

    【蔡明芳時間】邱垂正:兩岸癥結在北京 籲「對等尊嚴」展開對話

    主持人蔡明芳專訪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深入探討當前的兩岸關係與中國最近的變化。 蔡明芳點出,中國自新冠疫情與香港反送中運動後,其戰狼外交與經濟脅迫的態勢愈發明顯。變化的根源來自於中國內部更趨威權的政治體制。而近期落幕的「四中全會」與「十五五規劃」,更是在「十四五規劃」內循環目標失敗、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36個月下滑的背景下提出,凸顯其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邱垂正表示,台灣的政策核心是「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兩岸關係的真正癥結在於北京當局始終不願正視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事實,還有台灣人民對於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堅持,以至於用「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做為政治前提,阻礙了兩岸正常健康有序的交流以及官方對話溝通的機會,這也是超過七成台灣主流民意無法接受的。他呼籲兩岸關係應在「對等尊嚴」的基礎上展開,用交流取代圍堵,用對話代替對抗。 關於中共四中全會的焦點,邱垂正分析,中國在經濟上,推出「十五五規劃」以應對房市不景氣、消費疲軟、通縮與外資撤離等困境,在政治上,則經由大規模人事清洗,來顯示高層權力正進行重整。會後更藉「台灣光復節」會議進行統戰,重申其一中原則。 針對中國的威脅,邱垂正歸納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下的三個極端發展,包括權力極端集中,從集體領導走向定於一尊,導致決策模式僵化、缺乏糾錯機制,容易做出冒險誤判;再來是狂熱民族主義,為鞏固個人權力而燃燒狂熱的民族主義,使其對外政策轉為侵略性擴張,並在主權議題上毫無妥協空間;還有極端的歷史任務感,習近平將解決台灣問題視為其個人歷史定位,這導致軍機艦擾台等灰色地帶脅迫升高,邱垂正認為,這些都構成台灣的威脅,這也是兩岸關係一直被人認為兵兇戰危的主要原因。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蔡明芳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5. -6 ДН.

    【林廷輝時間】 探討四中全會的經濟問題

    主持人林廷輝邀訪全國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深入探討了中共四中全會後的經濟議題,特別是「十五五」規劃的內涵與挑戰。 黃健群表示,面對中國內部的經濟問題以及美國的外部壓力與科技封鎖,中國的經濟模式正從追求高速度發展轉向高品質發展。其目標在確保產業鏈安全,避免在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為此,中國一方面尋求與日、韓、歐等先進國家的技術合作,另一方面則將產能轉移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規避風險並增加供應鏈韌性,企圖將「Made in China」逐漸轉變為「Made by China」。 關於在這個中國經濟轉骨的關鍵時刻,林廷輝提問,其藥方為何?黃健群回應,中國的藥方是新型舉國體制,但這也導致了各省一窩蜂投入AI等產業的資源浪費現象。還有嚴峻的失業問題,是中國當前維穩最棘手的內部挑戰,因此,政府透過創造崗位、鼓勵年輕人知青下鄉等方式緩解壓力,但也催生了躺平與全職兒女等社會現象。黃健群並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已無懸念,甚至可能尋求第四任期,以應對內外挑戰。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廷輝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6. 3 НОЯБ.

    【張正霖時間】中共四中全會大震盪 「九上將同日落馬」的政治核爆的內幕

    主持人張正霖首先點出中共四中全會前的軍中大整肅是一場政治核爆,九名上將同日落馬,引發外界對解放軍乃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權力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的深刻質疑。而國際方面,美國總統川普同時在美中關係、俄烏戰爭、中東衝突等多條戰線出擊的複雜局面,其多變作風讓全球局勢充滿不確定性。 洪耀南分析,中共的政治始終圍繞權力與金錢。此次清洗的導火線是2022年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演習中有導彈失蹤所引發的貪腐搜查。這場風暴從軍備採購一路延燒到將多位高層捲入其中。這不僅是反貪,更是習近平派系內的權力鬥爭,旨在確保黨的純度與絕對忠誠,並在全會前夕為安插自己人馬騰出位置。 陳文甲指出,川普的外交核心是將國際政治視為一個交易市場,其行事邏輯可歸結為要錢也要名。他以商人的做法處理國際事務,對俄烏、中國等議題採取可談可斷的模糊策略。這種個人化外交雖能短暫吸引目光,創造話題,卻嚴重損害了美國的長期信譽與盟友的信任,陳文甲認為川普的作風非但無法締造和平,反而會讓全球秩序陷入更大的動盪與混亂。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7. 29 ОКТ.

    【蔡明芳時間】川習會前的經濟觀察

    主持人蔡明芳表示,本週焦點集中於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以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會面,外界關注這次會晤是否能為美中貿易衝突帶來緩解。 在峰會前,川普展開了亞洲之行。蔡明芳提到,川普先訪問馬來西亞,與東協國家達成初步共識,特別是與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在稀土等關鍵礦產開發上達成合作,意在反制中國利用稀土做為貿易談判的籌碼。除此之外,川普也藉此機會處理了越南、柬埔寨等國的洗產地問題。隨後,川普訪問日本,與新首相高市早苗討論日本對美投資的具體細節。 關於美中關係,蔡明芳分析,儘管會前美方宣布取消部分制裁,但這並非真正的讓步,關鍵在於,中國是否會解除對稀土的出口管制。 至於中國內部的經濟挑戰,蔡明芳認為,中共剛結束的四中全會雖然提出十五五規劃,強調提振內需與發展新質生產力,但情況並不樂觀。尤其中國正處於通貨緊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已連續三年衰退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皆顯示其內需循環極為不佳。同時,隨著全球供應鏈「中國+1」的轉移,加上人口老化問題,中國官方宣稱的市場、產業與人才三大優勢面臨嚴峻的考驗。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蔡明芳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Оценки и отзывы

5
из 5
Оценок: 4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這樣看中國

Еще от провайдера «Rti 中央廣播電臺»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