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講粵威水

從哈日到留日 粵語文化工作者對日本的「重新設定」

來賓: 在日香港文化工作者Serene

網路上常有人說,粵語與日語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粵語母語者學習日語似乎更容易掌握。這對許多港澳「哈日族」來說,移居日本,或許不會太難適應?然而,語言與文化,旅遊與實際生活卻是完全兩回事。 

從香港到日本工作已有將近六年的文化工作者 Serene,對此深有體會。她在新冠疫情封關前一週衝到日本,開啟創業之路,投身出版業,並逐步深入當地生活。她坦言:「認識日本文化,與實際在當地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初入日本出版界時,Serene 發現與當地通路合作並不容易。她表示:「日本出版通路並不太喜歡與外國人合作,或許是我們公司規模較小,而日本大型通路對合作條件的要求非常嚴謹。」在實際溝通過程中,她也意識到,在日本無論是職場還是日常生活,日語都是絕對主流。使用日語,不僅溝通更加順暢,獲取的資訊量也會大幅提升。 

因緣際會下,Serene 所屬的公司開始拓展口譯服務,對日本社會的語言習慣與文化結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表面看來,日本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社會,但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英語的使用率仍不高。即使在東京、大阪等遊客眾多的大城市,服務人員的英文能力或許比較流利;但一旦離開觀光區,英語程度便大幅下降。 

以 Serene 在日本生活的觀察,當亞洲面孔的人在日本開口不說日語時,日本人往往會以一句華語的「謝謝」回應。在日本,「中文」被統稱為「中国語」,在此之下又細分為「北京話」與「台灣話」,但這樣的區分在一般大眾的認知中並不普遍。他們大多只知道「中国語」,而日本人學習「中国語」也沒有想像中容易。像是 R音、ng 尾音、O 尾音等,對習慣日語發音結構的人來說,在學習上都需要更多的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對「中国語」的理解雖然就是「華語」,但日本人對粵語很有好感,而且曾經有過一股學習粵語的熱潮。那是20 世紀 80 至 90 年代,香港電影與粵語流行音樂曾在日本掀起熱潮,帶動了對粵語的喜愛與學習風氣。當時,有人會自製教材,舊書店裡甚至可以找到粵語教科書。 

Serene 笑言,作為粵語母語者,自己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並沒有外界所想的「先天優勢」。粵語與日語的相似之處,頂多表現在語感或個別用語上。若想真正融入當地社會,關鍵並不在語言的相似性,而在於持續的學習與對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