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縮短你跟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的距離!本節目邀請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家、策展人、藝評、藝術工作者及相關展覽活動策畫者,上節目聊聊原住民當代藝術的新觀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에피소드

  1. 2022. 04. 18.

    獨立藝評及策展人呂瑋倫談藝術家 Aluaiy Kaumakan 武玉玲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Podcast更新啦!!! 😆😆😆 本集節目邀請「母神的背臉」策展人呂瑋倫,聊聊武玉玲的近期創作以及原民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議題。節目中還推薦了一檔名額有限的超棒展演消息,趕快點開來聽~ --刻在石板上的自畫像是藝術家的第一件作品 --部落婦女帶領部落婦女的女力團結 --裝置藝術的震撼臨場感 --來賓的聲音似乎要穿透螢幕而來,是因為她真的離電腦很近? --猜猜下一集節目的開頭,主持人到底想到了沒? 「母神的背臉」除了展出武玉玲近年作品,也將那些被斷截的時間作為生命中隱伏而未完的切片。在朝向共同體的榮耀中,我們是否還有另一種微光與神色,在太陽未竟之處、遠古陶壺的背面、與長河大石碎屑之間——《母神的背臉:武玉玲個展》@島人藝術空間,策展人/呂瑋倫。展覽連結:https://islander038.com/silhouettes-of-the-great-mother-aluaiy-kaumakan/ . 來賓介紹:呂瑋倫,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曾任《藝術觀點ACT》企劃主編、執行主編。主要關注領域為原住民當代藝術、後殖民與性別理論研究。近年策展經歷包括「靜寂的盛典:原住民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視鏡」、「母神的背臉:武玉玲個展」等。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betweenusandthefutur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9npjs747v10905q7f5fw9s/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3분
  2. 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策展人魯本.基汗(Reuben Keehan)「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開幕致詞

    2021. 12. 09.

    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策展人魯本.基汗(Reuben Keehan)「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開幕致詞

    第十屆亞太三年展重點展覽計畫「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12/3舉辦臺灣開幕儀式,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策展人魯本.基汗(Reuben Keehan)特別錄製影片祝賀,可至YouTube頻道「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 From TAIWAN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搭配影片觀看:https://youtu.be/DHQ5oio4FYk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天與地之間」由獨立策展人徐文瑞與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及共同提出展覽主題「天與地之間」,並與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亞洲當代藝術策展人魯本.基汗(Reuben Keehan)共同策劃。策展主題自原住民族的神話宇宙觀起步,呈現八位參展藝術家各自觸及了原民神話傳說、部落傳統、陶壺文化、圖騰紋飾及當代性別、信仰議題的創作內涵,展現當代原民藝術家作品中揉合文化歷史敘事符號,與社會議題碰撞後的當代風貌。 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天與地之間」 展期:2021年12月4日 ─ 2022年4月25日 地點: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 策展人:伊誕.巴瓦瓦隆、徐文瑞、魯本.基汗  參展藝術家: 賴安淋(安力.給怒)Anli Genu 尤瑪.達陸 Yuma Taru 魯碧.司瓦那 Ruby Swana 伊誕.巴瓦瓦隆 Etan Pavavalung  阿儒瓦苡.篙瑪竿 Aluaiy Kaumakan 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Masiswagger Zingrur 陳彥斌 Fangas Nayaw 東冬.侯溫 Dondon Hounw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분
  3. 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館長Chris Saines  「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開幕致詞

    2021. 12. 09.

    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館長Chris Saines 「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開幕致詞

    第十屆亞太三年展重點展覽計畫「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12/3舉辦臺灣開幕儀式,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館長Chris Saines特別錄製影片祝賀。 可至YouTube頻道「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 From TAIWAN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搭配影片觀看:https://youtu.be/fIGNLI4A-j0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天與地之間」由獨立策展人徐文瑞與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及共同提出展覽主題「天與地之間」,並與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亞洲當代藝術策展人魯本.基汗(Reuben Keehan)共同策劃。策展主題自原住民族的神話宇宙觀起步,呈現八位參展藝術家各自觸及了原民神話傳說、部落傳統、陶壺文化、圖騰紋飾及當代性別、信仰議題的創作內涵,展現當代原民藝術家作品中揉合文化歷史敘事符號,與社會議題碰撞後的當代風貌。 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天與地之間」 展期:2021年12月4日 ─ 2022年4月25日 地點: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 策展人:伊誕.巴瓦瓦隆、徐文瑞、魯本.基汗  參展藝術家:   賴安淋(安力.給怒)Anli Genu 尤瑪.達陸 Yuma Taru 魯碧.司瓦那 Ruby Swana 伊誕.巴瓦瓦隆 Etan Pavavalung  阿儒瓦苡.篙瑪竿 Aluaiy Kaumakan 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Masiswagger Zingrur 陳彥斌 Fangas Nayaw 東冬.侯溫 Dondon Hounw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분
  4. 原民行為藝術家阿道.巴辣夫.冉而山的駐園創作心得

    2021. 12. 09.

    原民行為藝術家阿道.巴辣夫.冉而山的駐園創作心得

    行為藝術因為沒有事前排練,表演是透過即興而無法再次重現,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舞台設計或燈光音效,表演者透過真實的行動,與觀眾零距離直接互動,觸發觀眾的情感,有時候觀眾也會因為參與而成為演出一部份。(張懿文,表演藝術評論台2020-07-08)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是《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展覽駐園創作藝術家之一,在一個月的駐園期間,他思索了自身的阿美族文化脈絡、語言文化、表演場域,以及創作中的主軸概念「劇場就是心靈的鏡子」。非常難得能聽到藝術家自行錄製的原聲創作思考,一定不要錯過本集節目。 關於藝術家 在當代原住民表演藝術工作者中,阿道.巴辣夫.冉而山的經驗,是一道特殊的弧線,從集體性的文化身體到個人性的哲思身體,從原舞者到國際行為藝術節,阿道的身影在不同的表演場域中逕行穿梭,其藝術生涯某種程度亦映照出台灣原住民表演藝術的發展歷程。 阿道於太巴塱成立「冉而山劇場」,順延著共同生活、集體創作的路徑,在「升火.祭場.阿搭望-原住民『成人』表演藝術研習營」所開展的平台中,阿道將成員於研習營中發表的個別作品進行銜接與編整,成為《Misa-Lisin彌莎.禮信》劇作,並以此劇參與2014年的愛丁堡藝穗節,以及2015年的外亞維儂藝術節。 泥巴與鏡子,是阿道近年來在行為創作中反覆使用的物件,這些物件伴隨著阿道在不同場域中的重複使用,已成為近乎個人簽名的語言。塗抹於表演者、鏡面或舞台表層的泥巴(或遍灑的清水與小石塊),讓舞台上的動作自然轉化為失衡的滑動與抹拭,貼身近土的慾望始終存在著。捧在懷中或高舉於頭頂的鏡面,則彷彿是在渾沌中剛剛被劃開的眼與光,當下的實存性被辯證性地映照出虛像的維度,在現場與鏡影之間,究竟哪一方才更如幻似夢,阿道並未給出清晰的表態。─黃瀞瑩,〈劃開渾沌的鏡影—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於《我們與未來的距離》(202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7분

소개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縮短你跟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的距離!本節目邀請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家、策展人、藝評、藝術工作者及相關展覽活動策畫者,上節目聊聊原住民當代藝術的新觀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