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 | 董晨宇

董晨宇

我是董晨宇,是一名社交媒体的研究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书写作。这是我的个人播客。 在这里,我想和我的朋友们一起聊聊我们感兴趣的真问题,也希望能为你扩宽理解周遭的维度。 本播客由「三联中读」制作。

  1. JUN 11

    No.35 对话小黄:北大食堂“黄妈”是我,上热搜的不是我

    2023年,很多人可能都看过一则新闻热搜:“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做食堂阿姨”。 这个热搜上得小黄(黄妈)始料不及,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讨论,聊“学历贬值”,“内卷加剧”,甚至聊毕业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去年5月,小黄从北大食堂离职,逐渐远离了舆论的漩涡。我把她邀请到了节目中,聊聊流量褪去之后她的状态,以及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如何去回忆和评价这一场奇妙的人生旅行。 和极具反差感的身份标签相比,也许流量不会偏爱个人“何以如此”的经历,但我们相信,故事的细节之处才更加鲜活,更有真实的力量。关于“理想主义”,关于如何定义自己的“自洽”,如何好好吃饭、健康饮食,我们聊了很多,也希望你能收获喜欢的内容。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小黄(江湖人称“黄妈”),“健康食堂”和健康生活路上的自由职业者 【shownotes】 1:25 毕业即进学校食堂?事情不全是这样的 7:30 食堂阿姨怎么看这个年轻的新同事 13:05 那些热搜中的对立,其中细节往往不是这样的 15:05 为什么不趁着这波流量,改做自媒体? 17:03 饮茶小贴士:可乐、奶茶怎么喝 21:13 MCN曾想这样包装我:知识分子,男性,但是育儿 25:13 为什么我不想用“北大食堂阿姨”起号 28:56 “你所评价的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一览无余的你” 29:45 上热搜如何影响了我的生活 34:11 每天吃饭,怎么平衡热量摄入? 36:46 有条件还是不要靠饿着减肥 41:13 烤串、夜宵怎么吃 42:59 生酮饮食减肥靠谱吗?分人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BUMP OF CHICKEN - Sleep Walking Orchestra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49 min
  2. MAY 29

    No.34 对话刘立之:中国电商20年,都不看好你,偏你最争气

    (本期节目来自一场线下对谈,音质有些抱歉,感谢理解~)许多西方研究视角里,中国电商的崛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2000年代前期,这里没有信用卡担保体系、假货泛滥,老百姓喜欢存钱、不喜欢消费,而且往往不信任陌生人交易…… 这个背景下,淘宝等电商平台怎么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实现“悖论式繁荣”?里面的制度性因素是什么? 多年过去,电商平台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购买行为? 如此强大的平台经济,有没有“死穴”? 我和美国乔治城大学商学院的刘立之教授做了一场对谈。刘老师去年出版了一本书,中文可以译为《从点击到繁荣:中国电商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获得了2024年英中贸易协会评选的年度中国最佳图书奖。除了书中的主要观点,我们还聊了田野调查中看到的许多事情,希望在这个“消费节”间隙,对各位有一些启发。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刘立之,美国乔治城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助理教授、政治学系兼任教授 【好书推荐】 《从点击到繁荣:中国电商发展的政治经济学》(From Click to Boo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Commerce in China) 【shownotes】 01:40 为什么世界最初都不看好中国电商? 06:30 国内电商繁荣特有的制度保障 09:40 支付宝vs PayPal,有啥独特性 16:48 “卖卖卖”“买买买”里的幸福感提升 19:18 曹县的汉服产业,一群特殊身份的阿姨 22:30 与阿里巴巴签约,小卖部老大爷的野心 25:58 “不管就是最大的扶持” 30:40 中国电商的成功:从靠朋友到靠契约 33:18 当代年轻人下单前要先做这些侦查 37:07 平台强的地方,也是有问题的地方 40:26 如何限制平台权力?三个方法 42:25 中国电商崛起的奇迹,其他国家能抄作业吗? 45:59 “刷单”行为进化史 52:50 警惕“大数据恐怖主义”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59 min
  3. MAY 15

    No.33 对话刘思言:从“打工”到“打官司”,网红和MCN为何结局总BE?

    几乎每个叫得上名字的网红主播,背后都有一个签约的MCN公司。我们往往不知道后者的名字,直到网红和公司“闹崩了”: 李子柒停更了三年,和微念打官司争一个账号的所有权; 因为“百因必有果”红极一时的韩美娟,被辛巴“收徒”后不到1年又被“除名”,然后双方对簿公堂…… 这两年,主攻娱乐法的刘思言律师目睹了不少“BE结局”:有的是主播自己太“作”,干的事过于“毁三观”;有的是受不了公司披着“江湖”“家人”的外衣,不断压榨剥削;还有已经准备打官司的,证据却没有好好存上。 这期节目,从法律人的视角聊了不少案子,在理性“吃瓜”的同时,希望也能给一般“打工人”带来一些启发。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刘思言,四川明矩律师事务所律师 【shownotes】 02:27 赔偿判决往往是天价,网红平时得挣多少钱? 04:37 情侣开公司,BE往往意味“扯皮” 06:55 “百因必有果”的韩美娟,受不了给公司如此“打工”了 14:18 别说中国,美国网红也有“江湖气” 19:30 争议解决,“江湖上”的办法vs现代企业的办法 21:55 “面试公司,看到老板办公室挂‘天道酬勤’的赶紧跑” 24:55 披着“江湖”的外衣,可能只是为了更方便地剥削 31:06 账号的“使用权”“所有权”哪个更重要? 40:37 做律师后遇到的“毁三观”案件 45:07 快手主播转到抖音,为啥往往不能适应 48:34 抖音如何限制和扶持公会的发展? 51:52 不同地方的判决风格会有什么不同吗 55:40 签约公司之前,如何给公司做“背调”? 60:08 给公司打工时,留好证据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1h 8m
  4. MAY 6

    No.32 对话凡之昂:一位“10万+”作者决定不再做齿轮

    本期节目请到了优秀的非虚构作者凡之昂,来聊聊很多人认为很“酷”、她自己却觉得越做越“不酷”的工作:从早年间的科普作者,再到后来的非虚构写作,最后她选择跳出行业,并写了一本书——《不再踏入流量的河》。 当创作有了流量的KPI,你会发现关于女性的内容题材往往是“三十岁女性独居”“三十岁被催婚”“五十岁妈妈考研”“六十岁农妇写诗”。至于真正的农村面貌?没流量的,不写。 捆绑写作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潜在“甲方爸爸”们的商业审查,永远极端的读者反馈,狂飙突进的AI“围剿”…… 在“爆款”滋养下,我们看到的百花齐放是否过于相似?写作这件事对于个人来说,还有意义吗?希望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凡之昂,前某新媒体机构主编、高级编辑 【好书指路】 凡之昂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5-2 【shownotes】 04:08 第一篇“非虚构”来自一个大厂的商单 06:48 做科普博主为什么越来越不“酷”了? 15:30 什么决定了非虚构选题“能做” 18:12 工作多年后,我这样判断什么东西有流量 21:30 “大数据”和“流水线”如何杀死了爆款? 25:56 还有自己坚持的作者,已经放弃了“议价权” 29:53 当甲方说“我以前也是搞文字的”,你就知道全完了 32:30 媒体有可能不靠软文活着吗? 38:41 更隐性、更窒息的“商业审查” 43:25为什么非虚构不太做农村选题? 49:20 过多的评判声音,撕裂的标准 52:30 爆款是否让我们变得雷同了? 56:40 AI发展到什么程度,科普作者就基本“失业”了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1h 1m
  5. APR 21

    No.31 对话瑞哥:我带“甲亢哥”逛重庆

    这期节目是和新浪新闻出品的“热搜时代”合作录制的,我请到了“热搜时代”的主持人小郭和自媒体博主“瑞哥英语”,聊聊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甲亢哥中国行”。 Speed(IShowSpeed,国外顶流网红,因直播效果疯癫抽象江湖人称“甲亢哥”)的中国之行有多火呢?根据微博统计,从他落地开始到离开中国,一共上了118次热搜,留下许多名场面,其中就包括听到瑞哥一口地道“川普口音”时的震惊反应。瑞哥担任了Speed在重庆站的翻译,亲身跟完一天直播后,他说:“一般人搞不下来这个东西。” 为啥说Speed是“老天赏饭吃”?瑞哥这样的自媒体博主又是如何从“设计院高管”变成“重庆英语推介官”?“抽象”和“整活”背后,顶流网红中国行有哪些可贵之处?我们一起聊了这次现象级直播狂欢的台前与幕后,希望你能喜欢。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瑞哥英语,自媒体博主,“甲亢哥中国行”重庆站翻译 小郭,播客“热搜时代”主持人 【shownotes】 03:04 Speed的中国行,直播有脚本吗? 08:56 那两个强壮的保镖,主要是在保谁? 12:00 Speed在镜头之外和镜头之内是同样的性格吗? 24:33 国外超级网红来中国前,怎么组织并和国内MCN达成合作? 30:02 这场直播后,瑞哥的粉丝数涨了吗? 31:49 我是怎样从建筑设计院跳出来做英语自媒体的 42:36 这趟中国行,打破了外网的偏见吗? 43:49 “民间外交”的可贵,“活法”的多样性 01:07:46 行程中留下的哪些梗在海外比较火? 【背景音乐】 大张伟 - 阳光彩虹小白马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1h 16m
  6. APR 1

    No.30 对话吕梓剑:再见了象牙塔,我得先挨职场的打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这几年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就是学生们开始疯狂“卷”实习。诚实地讲,其实我和很多同行都会感觉有点无奈——想拉着学生读点书做点研究,发现学生比我们都忙,恨不得一周有四天都呆在实习单位里。如今的学生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又在期待什么? 于是这期节目,我请来了暨南大学的吕梓剑博士。我们从他在某“中厂”和某“大厂”的实习经历和研究出发,聊到了在校生面临的压缩感、紧张感和不确定性:考公是“过独木桥”,大厂要做“螺丝钉”,应届毕业生的“金身”只有一次,读研、读博堪比“缓期执行”…… 这样的背景下,“象牙塔”也许对许多人来说,早就不属于理想和研究,尽快开始刷实习履历、进入职场“试错”才是更加现实的考量。 对于正在读研究生的朋友,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你缓解一点焦虑。对于上班的人,咱们再努力坚持坚持,等待回流的那一天。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吕梓剑,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 【论文指路】 吕梓剑 林仲轩 李雨绢 - 《“那是一座围城”:互联网“大厂”实习生的劳动期待与剧本书写》 吕梓剑 林仲轩 朱金明 - 《虚设的下班 “18:30”:互联网企业超时劳动的边界政治》 【shownotes】 04:46 自信“早交卷”,后才才知道“磨洋工”的智慧 07:02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都爱卷实习? 11:36 应届生的“金身”,要求我们毕业就选对 14:27 考研是“缓期两年执行” 18:01 写论文创造的光辉被pua得黯淡无光了 21:01 进入职场,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平凡 27:42 上班后,领导的屁股成了“下课铃” 32:08 工作和生活的那条线,没有了 35:21 职场里的“规训”“功绩”“驱动” 42:15认清自己人生的“主线”和“支线” 47:45 加班暗无天日,什么时候有曙光?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50 min
  7. MAR 19

    No.29 对话潘莹:做秀场主播后,我更加理解这场“金钱游戏”

    断更人口回归!这期我攒了一波“大”的,邀请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潘莹,聊聊做秀场主播的经历和故事。 是的,潘莹做了一件特别酷的事:读书期间,她去到苏州的一家直播公会,做了1个多月的秀场主播,过了一段“晚8播到早8”的生活。 对于观众来说,秀场主播往往是安定且亲切的:每晚在线陪伴,聊聊天、谈谈心,分享分享自己遇到的人和事,如家人似朋友;但“网线”之外,滤镜之下,他(她)们是怎样的人,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事,为何选择这样的直播生活,我们却不得而知。 我觉得社会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了解“何以如此”,选择成为主播,背后也许不是互联网、传播学的问题,而是有关一个人的生命故事。 我们聊了在夜场抢“黄金流量”的故事,直播间里和“大哥”的互动,也聊了直播外主播、运营、公会组成的“家工厂”,如何一起赚钱又彼此牵制的故事。对许多“局内”的人来说,它更像一场“数字过家家”,里面有温情,也有残酷,希望你能喜欢。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潘莹,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博士 【论文指路】 潘莹 -《数字家庭主妇:中国秀场主播情感劳动的平台化》(即将发表,敬请期待) 潘莹;易前良 -《情感“家”工厂:直播公会与秀场女主播的主体性再生产》 【shownotes】 02:22 我在求职app上应聘女主播 06:56 公会挑主播,有“颜”不如真“穷”? 11:50 第一次直播,就被一个“活爹”说哭了 17:36 老板娘支招,让我立一个“文艺人设” 19:53 当其他主播逐渐开始和我谈心 24:48 冰冷却柔软,她们对“白领生活”的憧憬 30:40 直播观众一大撮,就怕里面变态多 34:48 “大哥”都是哪些人? 37:03 公会里,被建构出来的“一家人” 38:52 “拟制的家”公会版vs天地会版 vs互联网大厂版 44:01 公会对主播的经济控制 46:38 “运营-主播-公会”的直播大三角 49:56 直播正在再造一种虚拟阶层 53:30 “pk是大哥的试金石”,温情包裹下的金钱游戏 57:31 告别直播时,如何和“大哥”告别 62:55 以研究者身份“入场”时,难免带着原罪感 69:53 “即使这样你也要做直播吗?”“总是要拿别的东西换的呀” 73:20 被建构的职业,从“打工妹”到“女主播”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1h 17m
  8. JAN 16

    No.28 对话胡彬彬:科目三到青海摇,社会摇舞蹈10年“变形记”

    两年前“科目三”爆火,最近又轮到“青海摇”了。魔性、丝滑、0基础也能上手的舞姿,让许多人越跳越上头,也让许多人越看越不理解。我属于中间那派,喜欢但不太理解(?),于是拉来专门写论文研究过社会摇的胡彬彬,录了这期节目。 我们发现,在所有“广场舞”流派里,社会摇这一分支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10年流变中,社会摇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改造,经过不同平台的流传,它已经从一种舞蹈艺术(如果算艺术的话),变成了一个万能组合模块,社会摇 +东北文化,+就业招聘,+商业变现,每次重新组合都能衍生出一些新现象,融入更多的日常公共表达。 不论你是否喜欢这类舞蹈,希望这期节目能帮你打开社会摇的一扇窗,理解那些在广场上跳舞、在平台连麦互动的年轻人。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胡彬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论文指路】 胡彬彬-《从社会摇到科目三:媒介考古中的舞蹈与社会流变》 【社会摇舞步参考】 2017年开始,“牌牌琦”带火了东北社会摇↓ 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场舞队“连麦”青海摇的推广人张诗尧↓ 【shownotes】 02:17 到底什么是“社会摇”? 09:45 为什么社会摇在东北火了? 15:18 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20:27 “科目三”爆火的天时地利人和 24:27 凌晨2点在下雪的成都看“人上人科目三” 30:00 成都实地看跳舞直播指南 31:56 跳社会摇真的这么挣钱吗? 38:31 工作中永远在迁徙的年轻人 41:39 为什么我们喜欢在社会摇里狩猎情绪? 【背景音乐】 闻人听書_ - 一笑江湖 (DJ弹鼓版)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三联中读是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服务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有声内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49 min
5
out of 5
4 Ratings

About

我是董晨宇,是一名社交媒体的研究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书写作。这是我的个人播客。 在这里,我想和我的朋友们一起聊聊我们感兴趣的真问题,也希望能为你扩宽理解周遭的维度。 本播客由「三联中读」制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