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570 万名临床显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81万名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我国庞大的患者基数,让这一赛道成为必争之地。市场潜力吸引着全类型参与者,形成多层次竞争格局。
一方面,是国内老牌选手的市场底盘。国内抗VEGF的先发者非康弘药业莫属。早在2013年11月,康柏西普就在国内获批上市,是全球第三款、国内首款国产VEGF单抗,也是国内仅次于雷珠单抗的第二款上市销售的VEGF单抗。它填补了国内眼底黄斑变性治疗药物的市场空白,也打破了高价进口药对中国眼科市场的垄断。
2019年至2023年,康柏西普连续5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分别为11.55亿元、10.87亿元、13.2亿元、13.66亿元、19.36亿元。2023年,康柏西普更是首次超越雷珠单抗,拿下2023年全国等级医院眼科用药销售额TOP10的第一名。2024年,其全年销售额为23.43亿元,同比增长20.98%,占公司总营收的52.61%。
另一方面,是多款类似药的步步紧追。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国产抗VEGF药物主要集中在仿制与类似药开发阶段。随着阿柏西普、雷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的关键专利陆续到期,国内生物类似药研发也进入收获期。齐鲁制药是类似药里一个不可忽视的强者。
2019年,齐鲁制药安可达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2023年12月,其研发的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上市。2024年8月,齐鲁制药的雷珠单抗注射液又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使其成为国内眼科赛道的强将。此外,欧康维视与博安生物合作开发的OT-702也已申报上市。迈威生物和景泽生物的类似药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并且国内还有多款生物类似物在研。
第三方势力则是本土创新药企押注的“下一代技术”,比如恒瑞、信达、奥赛康也纷纷聚焦在各自技术领域,希望分的一杯羹。
恒瑞的HR19034也属抗VEGF双抗,靶向VEGF两个不同表位以增强抑制效果。2024年完成II期临床,今年进入III期临床,与阿柏西普头对头比较,预计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信达生物在抗VEGF赛道也有布子。今年5月5日在美国召开的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2025年会上,信达生物口头报告了其全球首个创新型双靶点分子IBI302(抗VEGF-抗补体双功能),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中对比阿柏西普的II期研究结果。
奥赛康的ASKG712与罗氏的法瑞西单抗为相同靶点,同属于VEGF-A/Ang-2双特异性抗体,抑制血管渗漏并增强血管稳定性。今年5月奥赛康公布了I期临床数据,并计划2026年启动II期试验。
从康弘的初代突破到齐鲁的类似药追赶,从跨国药企的技术迭代到恒瑞、信达的创新押注,再到参天携荣昌的跨界入局,抗VEGF 赛道已集齐跨国巨头、本土龙头、创新 Biotech 等全类型玩家,竞争维度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生态战”。未来,抗 VEGF 赛道的决胜关键,或许不在于 “打败对手”,而在于谁能率先突破现有治疗的天花板,让更多眼底病患者留住光明。因为对行业而言,激烈竞争将倒逼企业聚焦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更便捷的给药方式、更广泛的适应证覆盖、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7日 UTC 12:00
- 长度6 分钟
- 单集25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