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自己的屋子

车 车

一个人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

  1. 失乐园的缘起:亚当与夏娃的堕落

    ٢٧‏/١١‏/٢٠٢٠

    失乐园的缘起:亚当与夏娃的堕落

    我一直期盼着可以做这样一期节目,分享我对于圣经的理解,这对我来说自然是有些特殊的意义在里头的。本期主要是从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来认识什么是基督教文化当中经常提到的「原罪」。 基督教是一个怎样的宗教? 第一点:对基督教的误读? 第二点:理解西方文化 · 圣经故事是寓言吗? · 故事:亚当与夏娃 · 罪的堕落 · 深入理解罪 · 人的愁苦与神的救恩 · 自以为义 · 认识神认识自己 · 罪的代价乃是死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下弟兄给出的补充: 1.人生的起点是罪(诗51:5),单纯的孩童本质依然是败坏的 2.吃的日子必死,“免得死”是夏娃转述时打的折扣,真正的死是灵性的死,就是与神的关系被断绝了。神是信实,他的话不打折扣(创2:17吃的日子必死),亚当犯罪的那一刻已经死了(弗2:1),羞耻正式死的表现。肉身的存留是因为神已计划将灵性的死人救活过来。 3.蛇只是魔鬼借用的一个伪装,这个要细说,篇幅受限。 4.关于女人的后裔,篇幅受限。 5.对原罪最直白的解释是诗篇51:5和罗5:12-14 6.神发问是给亚当主动认错的机会,罪再吃果子的时候已经定了 7.西方文化有自身狭隘性,神的心意是他藉不同文化彰显自己

    ٤٨ من الدقائق
  2. 后现代面孔:与沉默的世界重新建立对话

    ٢٥‏/١٠‏/٢٠٢٠

    后现代面孔:与沉默的世界重新建立对话

    后现代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样的契机。现代性的消亡又有什么样的标志?也有人说,我们大概会持复古立场,认为古希腊文明是更值得追求的,那怎么追求,又如何建立对话呢。也有科学主义者仍然坚持机械论宇宙观点,建立现代与传统的壁垒,后现代性又如何做出回应呢。人文主义者与科学主义者是否可以达成共识,在面对向我们敞开的沉默的自然,现代性叙事要如何继续谱写呢。作为普通的个体去了解时代的背景是有必要的吗,以及如何切入我们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以及当下面临的普遍存在的文化相争的困境呢,也就是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吗。如何重建信心,在审美意识受到压抑的环境底下,难道批判之后就什么都不做吗。 当时间带着偶然的无法预料的苦难向我们涌来,也许才是寻求的时候,以审美态度去靠近文化的大仓库,用真实感受去审度同样丰产的艺术世界。 「建立对话」的过程是相互的,当艺术对话公众,公众也回应艺术。沉默的世界,指的是过去机械认识论的宇宙观,否认偶然性与不可逆时间的趋势,是去魅的过程。如今,后现代的艺术、科学与宗教都在潜移默化地构建新的对话,追问本体论的问题,人如何能在自然当中辨认自身,也就是「再加魅」的人文精神。大大地鼓励着我们,带着初入世界的恐惧与敬畏重新建立对话。 全文段落: 1.现代与后现代的对比 2.现代性的开端——文艺复兴与启蒙理性的兴起 3.时代精神 4.现代认识论与后现代本体论 5.现代性精神的终结,始于重复与循环 6.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共存——上帝不掷骰子 7.回到美学——艺术与公众对话 引用书籍: 卡内林库斯《现代性五幅面孔》为主 胡斯托·L.冈萨雷斯《基督教史》 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 哈贝马斯《现代性哲学话语》 鲍里斯《走进公众》 阿多诺《美学理论》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电台的文字版,欢迎关注「一件自己的屋子」公众号。

    ٤٥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一个人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