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篇: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我在十月二十二日收到了二老的手谕,敬读之后得知一切。我与郑小珊的小小嫌隙,如今已经得以化解。以前对于过失,儿子往往因粗心而忽略了。自进入十月份以来,每每念念不忘改过自省。尽管问题很小,但也要自我惩戒,关于此事的详细情况,都已经写在给弟弟的信中了。
近日耳鸣稍微有所缓解,但只要劳累一点就会复发。我现在每天除了应酬外,不能不多加用功,以提升自己的修为。虽想节劳,但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谨记于心。
从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道是否可靠?龙翰臣父子,已经在十一月初一日到达。布匹、线索,都已经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说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孙儿、孙女都平安,其余都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了,谨此禀告。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解读】
节欲、节制饮食,是曾国藩养生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一个人忙于应酬,过于辛苦的时候,就应在房事、饮食方面有所节制,养精蓄锐,保证身体的健康。
我国古代道教很重视养生,也很重视“阴阳之道”的研究,不仅不把它看做“修行”的阻碍,而且将其看成重要的修炼方式之一。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说,宇宙万物都要以阴阳为法则来分析和认识,房室活动,人们的性生活也应该是如此。事实上,房室活动最好地体现了一种阴阳整体的观念。
长沙马王堆竹简《十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尧问于舜:‘天下孰为贵?’舜曰:‘生为贵。’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乎阴。’”说明古人通过阴阳思辨自然,通过阴阳剖析自身。东方古代哲学认为,男女、阴阳、天地,统成一体。所谓阴阳之道,就是性爱的精髓、核心,这一基本理论和法则是研究人类房室活动的基础。
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一阴一阳被称道,偏阴偏阳就是疾病,男女相需好比是天地相合,如果男女两者不合,则违背阴阳之道,犹“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合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
《医心方》中也说:“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道也”。由此可见,房室生活本来就是自然之道,这是养生延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因此在房室性生活方面,就要重视“七损八益”。最早《黄帝内经》讲:“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说明掌握和理解“七损八益”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医书《天下至道谈》中提及的性保养,很具体地谈到“七损八益”,书中说:“气有八益,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有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竭,阴气不用,唾泣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补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就是说,人气有八益,也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除七损,否则到了四十岁人身上的阴气就会减半,五十岁不能起床,六十岁耳聋眼花,七十岁人身枯竭,阴气作用失去了,眼泪和口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November 10, 2021 at 9:00 AM UTC
- Length14 min
- Episode116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