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篇: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译文】
沅、季弟左右:
许久没有接到来信了,不知道季弟的病好了吗?各省都平安吗?东征局专门解送沅弟军的五万两,上海答应解送的四万两,到现在还没有到安徽。看报纸,上面有一条说:何根云六月初七正法,读后真有点惧怕和惆怅。我去年十二月底,买了一架鹿茸,花了一百九十两银子,感觉太贵了。
今年身体较好,没有吃补药,也没有吃丸药。现在把这架鹿茸送到金陵,沅弟分配处置以后,与季弟分了。中秋以后天气渐凉,可以慢慢吃了。但如果只是偶然伤风感冒,那还是不合适吃。
我阅历很多,觉得有病时,决不要轻易吃药。没有病时,可偶尔吃点补药调理,但也不可多吃。吴彤云大病二十天,竟能不吃药而好了。邓寅皆终身多病,未尝吃过一次药,季弟病时喜欢吃药,并且喜欢换方子。沅弟吃补药,过多。所以我告诫你们的,千万牢记。弟弟的军营起床极早,吃过早饭才天亮,我很高兴。我们兄弟要遵家训四条:早起,务农,疏医,远巫。尤其迫切和必要。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解读】
曾国藩认为,没有病时,可偶尔吃点补药调理,但也不可多吃。所谓补药,是指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正气以及治疗虚症的药物。有人说,补药不是药,只是保健品。向来讲究药食同源的中医,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就能达到“补”的效果了。
其实传统的中药保健,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不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健药物,而且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寿方药。
《山海经》收载药物达124种,其中动物药66种、植物药51种、矿物药2种。有不少药物具有补益抗老的作用,如“欀木之实,食之多力;枥木之实,食之不忘;狌狌,食之善走;蒗,食之不夭”。这里所说的“多力”、“不忘”、“善走”、“不夭”,就是指使人增强脑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
汉代《本草经.序录》中说“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可知列为上品者,为延年益寿之品。在365种药物中,记录了延年、不老、耐老、益气、轻身、增寿等药物共165种,某些药物后面还直接注明“颇利老人”。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述了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金匮肾气丸等著名的补养抗衰老方剂,尤其是肾气丸,时至今日仍在国内外使用。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延寿药物研究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不少道家方士、医家烧炼金丹,研究和推行秦汉方士的炼丹服石法,就连著名医家陶弘景、孙思邈的著作中亦有许多炼丹服石的内容。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并记载了不少延寿中药,如服地黄方、乌麻散、琥珀散、熟地膏、枸枸根方、孔圣枕中丹等。宋金元时期,有关延寿药物的理论有了重要的发展,著名医学家陈直、邹铉就明确指出,老年药物保健,应着眼于培补先、后天之本。观其书中常用之品,比如首乌、菟丝子、人参、茯苓、山药、地黄、枸杞、狗脊、胡桃肉、陈皮、木香等,都是补肾益精、健脾理气的药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其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具有抗衰老延年作用的药物有253种,并选录延寿方剂89则。清代就有了长生不老方药,比如益寿膏、补益资生丸、菊花延龄膏、百龄丸、松龄太平春酒等。
中医益寿延年的药有很多,并且都很有针对性,但补药并非人人都可吃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Ежеднев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11 ноября 2021 г. в 22:00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15 мин.
- Выпуск119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