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篇: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六日接到纪泽二十日由驿站用排单递送来的禀帖,初六舢板带来纪鸿禀帖、衣物、书籍,今天已经派人去接应了。李老太太病势相当严重。近日来稍好些了吗?我非常挂念。
泽儿的肝病是不是也好了?你不该有肝气郁结之症。也许是由于元气不足,容易得病,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上用心太多等原因。上次去信告诉你节俭之道,用心也要俭省,你体验过了吗?
张文端公(英)所著的《聪训斋语》,都是教育孩子的话。其中讲的养身体,选择朋友,观赏山水花竹,纯粹显现的是一片太平祥和的生机,你应该时时阅读反省。鸿儿身体也单薄瘦弱,也应该经常看这本书。我教导你们兄弟不在于要看多少书,只用圣祖的《庭训格言》(家里还有几本)、张公的《聪训斋语》(莫家有这书,申夫又曾在安庆刊刻)两种来教育你们,书中句句都是我心中想说的话。
以后在家就种竹养花,出门就尽情欣赏山水,环绕金陵城百里远近,可以到处游览。算学的书不能再看了,读其他书也要以半天为限。每天未刻以后,就应休息或者外出游览。古人把抑制愤怒、堵塞邪欲作为保养身心的诀窍。抑制愤怒就是我日前信中所说的少恼怒,堵塞邪欲就是我以前信里所说的知道节俭。因为追求名声、争强好胜而太过分地用心思,也属于欲望之类。药物虽然有利,但害处也随之而来。不可轻易服用。切嘱。
这里派兵于二十八日出营剿敌,初一、初二可以开战。十九日的奏折朝廷没有批复,奉旨留在宫中,暂时没有寄谕。你可先告诉李宫保,其他不多谈。
涤生手示,九月晦日。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解读】
沉情于山水花竹,修养身心,是曾国藩养生观中重要的一条。他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书信中叮嘱儿子:“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以花竹来养情,以山水来悟性;花竹因人而风雅,山水因人而灵秀。曾国藩也算得上一个旅游家,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仅在其日记中记载的就有近两百处。
实际上,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山水文化。在中国哲学中,向来讲究天人合一,即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山水,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源,就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她的儿女;山水,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从事着多方面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人有生存、发展、享受等多种多样的需求,适应这些需求而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也就是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
而在中国诗歌中无不描述着山水之美,诗中春则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夏则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则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诗中冬则有“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诗中山则有“千山鸟飞绝,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Hằng ngày
- Đã xuất bảnlúc 22:00 UTC 13 tháng 11, 2021
- Thời lượng13 phút
- Tập123
- Xếp hạngSạ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