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無料共下坐尞

黃脩閔, 彭桓恩,Rti
有料無料共下坐尞

隨著媒體分眾化,資訊爆炸、各自沉浸在同溫層中、真正的溝通愈來愈困難,【有料、無料,共下坐尞】希望透過有料的嚴肅時事、無料的輕鬆話題,談青年觀點、社群經營,也談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結合日常生活、時事趨勢與重要議題,讓聽友輕鬆跨越舒適圈,思考這些議題對生活的影響。 ☆聽友來信☀Facebook▸ 央廣臺灣客語粉絲團☀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ttle_min4meya/☀聽眾信箱▸ 17rti@rti.org.tw☀郵寄地址▸ 台灣104237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5號 中央廣播電臺 客語節目☀微信WeChat▸ rti0228856168(北安小姐姐)

  1. 4D AGO

    踏入心理學系領域的屏東內埔細妹仔後生人

    受訪者:阿華/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學生 💡受訪者與本集主題介紹:        阿華是來自屏東內埔的客家人,爸爸媽媽也都是來自內埔的客家人,由阿公阿婆帶大的她、可說是從小浸淫在客家話環境。到國小開始到高雄讀書、大學則就讀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就讀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慢慢發現客語作為台灣的少數語言之一,但還是會透過不同的機會持續保持客語認同。本集由她來分享屏東內埔的客庄回憶,以及從她的所學專業出發,心理系所學為何、何謂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兩者的工作內容有何差異、與精神科醫生的差別何在、取得心理師執照的條件為何、對諮商的汙名破除,並提供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的、維護或監測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 👂本集節目重點:     ➢屏東內埔的客庄回憶:菁仔(qiangˊ eˋ)、蝦公粄(haˇ gungˊ banˋ )是什麼意思!     ➢諮商心理師vs.臨床心理師vs.精神科醫生、其訓練過程、專長與執業內容之差異?     ➢對心理諮商的汙名破除,有哪些推進與侷限、應如何健康地看待心理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平常就能實踐的、維護心理健康、監測自己心理健康的方式? 學兜仔客家話 & 延伸思考    「譴心閼肚、心情慍悴个時節,你會做哪兜事情轉換心情?」

  2. JUN 23

    成為一個有歷史感的人——專訪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生張念存

    受訪者:張念存/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生 💡受訪者與本集主題介紹:        張念存是來自苗栗公館的客家人,畢業於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生,並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擔任白色恐怖史料解讀班的助理。本集訪問到他開始對「歷史」特別是「戰後台灣史」感興趣的過程,並提到出生深藍家庭背景下,他怎麼看待「轉型正義」乃至於「不當黨產」的概念,也為大家科普史料彙編具體的工作內容為何、政治檔案與口述訪談等史料間的關係,並針對政治檔案中會看到的、曾參與威權統治時期黨國體制鞏固的參與者/協力者/加害者之人名,應如何評價與注意之處。 👂本集節目重點:     ➢「政治不入校園」這句話在威權統治時期產生的脈絡為何?到現在講出這句話又具有怎麼樣的意涵?     ➢針對曾參與威權統治時期黨國體制鞏固的參與者/協力者/加害者,應如何評價與背後應該注意的複雜性?     ➢史料彙編具體的工作內容為何?其對台灣史研究之貢獻與助益何在?政治檔案與口述訪談等史料間的關係為何? 學兜仔客家話 & 延伸思考    「麼个安到『做一个有歷史感个人?』?無論你係毋係讀歷史系,對台灣歷史有基礎認識个重要性在哪?」

  3. JUN 2

    印尼與台灣文化滋養下的身分認同與藝術創作

    受訪者:張剛華/明日和合製作所共同創辦人 💡受訪者與本集主題介紹:        張剛華的家庭來自於印尼,父母原本皆居住於印尼山口洋,自己則於1987年出生於印尼雅加達,1988年來到台灣,跟隨家人定居新竹湖口,其家庭背景從更遠的中國廣東客家、到居住於印尼山口洋客家庄、再到新竹湖口的台灣客家人聚居處,本集由他分享結合了在地印尼語的客語河婆腔,有哪些特殊的用法。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的他,有許多的表演、駐村經驗,也曾到不同國家進行走訪,甚至是參與式的演出形式,發想不同的藝術作品概念及劇場空間以外的展演形式,本集由他來分享這些涉及身體經驗、人際互動與身分認同的作品。 👂本集節目重點:     ➢隨著遷徙經驗、血緣關係、居住環境、公民身分所帶來的、認同的複雜性;不同世代、不同階段的認同如何轉變?     ➢從印尼到台灣,印尼的排華運動歷史脈絡、印尼山口洋仍保有的「華人認同」,何謂「華人」?     ➢《洗頭》的作品中,涉及跨國遷徙、流動、離散的過程,自己的身分認同,如何影響創作內容的發想?     ➢ 何謂參與式的演出形式?如何去發想不同的藝術作品概念及劇場空間以外的展演形式? 學兜仔客家話 & 延伸思考    「台灣人个認同,一直以來有哪兜變化、麼个時節開始形成个?」

About

隨著媒體分眾化,資訊爆炸、各自沉浸在同溫層中、真正的溝通愈來愈困難,【有料、無料,共下坐尞】希望透過有料的嚴肅時事、無料的輕鬆話題,談青年觀點、社群經營,也談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結合日常生活、時事趨勢與重要議題,讓聽友輕鬆跨越舒適圈,思考這些議題對生活的影響。 ☆聽友來信☀Facebook▸ 央廣臺灣客語粉絲團☀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ttle_min4meya/☀聽眾信箱▸ 17rti@rti.org.tw☀郵寄地址▸ 台灣104237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5號 中央廣播電臺 客語節目☀微信WeChat▸ rti0228856168(北安小姐姐)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