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修行的终极指南

小蔓 恭诵

印光法师(1861—1940年),名圣量,号常惭愧僧,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在民国时期对佛教的振兴和净土宗的弘扬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光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尤其是念佛法门,深受信众尊敬。他的著作《印光法师文钞》系统阐述了净土宗的教义,并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具体指导。 大师之《文钞》是末法时期众生在黑暗中的明灯,苦海中的慈航,出离生死轮回的捷径,横超三界的指路标。 大师的文章,佛理深遂,文辞典雅,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为人们争相传诵。 1、印光法师所示修行方法,平实可靠,人人能行,故当依止。 2、《印光法师文钞》契机契理,切中时弊,对症下药,所有修行中的疑问皆可从中找到答案,故当依止。 3、《印光法师文钞》如大圆宝镜,遍照十方,能照见做人和学佛中的过失和偏差,故当依止。 4、《印光法师文钞》注重因果和信愿念佛,如法修行,今生定能往生极乐,了脱生死,故当依止。 (此处发布无任何商业相关目的,各位听友请勿打赏) 广而告之: 1、苹果用户亦可在【播客】中订阅(搜索节目名称或者复制RSS地址均可)。 1.1、《印光法师文钞》:修行的终极指南 RSS: https://www.ximalaya.com/album/102732538.xml 1.2、《印光法师嘉言录》:修行的捷径 RSS: https://www.ximalaya.com/album/102732538.xml 2、微信公众号,请关注:印祖文钞全集

  1. 莲荣堂跋

    9小时前

    莲荣堂跋

    莲花这种植物,虽然长在淤泥中,而体性却恒常清净。人如果能够一切都不执著,安乐于自我天真本性,将富贵、贫贱、夷狄、患难,看作虚幻。安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并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那么淫逸、颓移、委屈、怨愤的情绪和念头,始终都不会生起。差不多就和莲花的品质相似了,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再进一步说,一切诸法,都属于生灭法。不要说世间的富贵尊崇,不值得引以为荣。即使能成为天帝,乃至上生到非非想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寿命长达八万大劫),也不值得引以为荣。 为什么呢?因为天福一旦享尽,又要降生人间。生到人间,又难免造作恶业。造作恶业,必定堕落恶道。长劫轮回,无法出离,没有什么比这更耻辱的了,还有什么荣耀可言呢?可以感到荣耀的,唯有断尽烦惑,成就菩提,现身法界,度脱众生而已。 然而作为凡夫,在此生当中,绝对很难做到这些。自然就应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九品宝莲华中。如果能够如此修持,那么临命终时感应道交,蒙佛接引,便能够如愿往生。 从此永离八苦,常享四德(常乐我净),亲受阿弥陀佛的教化,参随清净大海众菩萨,听闻妙法,蒙佛授记,迅速证得无生法忍。不但自己如此,倘若能具备大慈悲心,发大誓愿,广修种种善行,普遍化导一切众生。以此功德,为父母祖宗回向,他们也能承此善利,同生西方。 又何况他们往生西方之后,证得无生法忍,那么成就无上佛道,获大涅槃,就是决定必得的了。这样的荣耀,又有什么可以超过的呢?如上就是“莲荣”这两个字的含义,祈愿(你们)能够顾名思义而真实地行持,那就太庆幸了。

    4 分钟
  2. 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

    9小时前

    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

    净土法门,是一切诸法的归宿。犹如大海,世间所有江河溪涧的水,没有不流入其中的。而一旦流入大海,就同样称之为海水,具有同样的咸味。虽然大海极为深广、不能穷尽其边底,然而就海水的名相、本体、味道、性质而言,浅而易见的地方,相比于深不可测的地方,自然没有差别。 自从如来宏扬开示这个法门以来,不知有多少恒河沙、恒河沙数的众生,依叫修行,往生到了西方啊。实在是由于历代以来的菩萨、祖师、善知识,向上禀承佛意,向下随顺众生根机,循循善诱,令众生知道净土法门的所以然。从而使得宿世以来具有善根的人,共同得以出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 童莲国居士,想要让大家共同生起正信、发起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因为古大德的著述,文字义理大都深奥难懂,初学者不容易领会。于是本着古德所说的义意,而采用浅近的语言阐述出来,(成为一本书),名叫《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 必须知道,说法者的文词虽然浅近,然而所说的法,乃是九界众生共同归趣、十方诸佛共同赞叹、千部经典共同阐说、万部论著共同宣扬的无上甚深第一法门啊。 阅读本书的人,如果不因为文词浅近而予以忽视,而且能够依叫奉行的话。那么虽然还没有出离娑婆,却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长久之客;虽然还没有生到极乐,就已经成为极乐世界的预会嘉宾了啊。

    3 分钟
  3. 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

    9小时前

    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

    往昔释迦如来将要入涅槃时,将法道嘱托交付给国王大臣,让他们护持流通。实在因为僧人们舍俗出家,精修梵行,既没有钱财,又没有权势。纵然能够宏扬佛法,化导众生,也难免受到外界的侵侮和欺凌。 如果佛法得到国王大臣的护持,那么就能普遍地化导众生,而不会受到外界的欺辱。因为那些强横无理的人,都消声匿迹;温和善良的人,都信服皈依。所以能够广开叫网,捞救轮回苦海中的鱼群;大振宗风,彻见本有性天中的圆月。僧人作为内护,王臣作为外护,互相配合行事。那么如来的法化,自然就可以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普令一切众生,共同沐浴佛法的恩泽。 实在因为通过听闻佛法,才知道自己从无始以来,迷失背离本心,生起贪瞋痴三毒,造作杀盗淫三业。导致经历长久劫,依然轮回生死,没办法出离。知道这个道理后,就想要消除苦痛的因缘,希望得到快乐的果报。从此以后,反迷归悟,兢兢业业。心中息灭贪瞋痴的念头;身体戒除杀盗淫的行为。改恶修善,近则感得人、天的幸福快乐;断惑证真,远则成就无上的菩提觉道。 因此严守佛陀教诲,严格修持自心。即使在暗室无人之处,也始终如同面对佛菩萨和天神。人民心中常怀善念,国家刑法自然废止。暗中辅助世道治理,消除祸乱在萌发之前;明处辅助政府管理,崇尚仁爱而百姓和睦。正由于佛教有这样的利益,所以无论印度还是中国,历代的国王大臣,都永远遵从佛的嘱托,都崇奉护持佛法,惟恐流通传布得不够广。 从东汉时佛法传到中国,一千八百多年来,全都如此。到清朝末年,法道衰微。智慧有德的人越来越少,庸俗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国家多有患难,顾不上提倡佛法;僧人们大都安守愚昧,不用功清修。叫网松弛,外界的欺辱自然降临。 因此一帮对佛法没有信根的人,企图谋取僧人寺庙产业。找不到其他办法,于是就以开办学堂为借口。每每有将寺院改为学堂,夺取寺产来填饱自己口袋的情况,纷纷而起,不一而足。

    9 分钟
  4. 往生论注跋

    9小时前

    往生论注跋

    生死,是我们的第一大事;净土法门,是了脱生死的无上妙法。释迦如来一代时教,浩翰深广如同大海。而其中能够究竟畅达如来普度众生本怀的,唯有净土这一法门而已。 因为下劣凡夫只要真信切愿持名念佛,就可以带业往生;上等圣人如果愿意回向往生,就能够快速成佛。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与只凭自力了脱生死,难易程度的差别,就像一天与一劫的差别一样。 天亲菩萨广造诸种论著,来宏扬阐述佛法。又以《无量寿经》为宗,作了《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开示五门修法,令众生毕竟得生极乐世界。完备地显示了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 针对观察这一门,详细显示了西方净土的庄严、阿弥陀佛的法力、莲池海会菩萨的功德。凡是见闻的人,都发愿往生西方。昙鸾法师,撰著了详细的注释。将阿弥陀佛的誓愿,天亲菩萨的本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 如果不是深得佛心,具有无碍辩才,哪里能写出这样的注释呢。净土这一法门,是一切诸法的归趣。所以华严会上那些所证与诸佛齐等的等觉菩萨,尚且要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 那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智者大师、慈恩大师、清凉国师、永明大师等诸位菩萨祖师,自行化他,同归净土,都是有来由的啊。 知道了这些,那么只执著自力、不依仗佛力的人,就会怵然惊恐,幡然醒悟,从而期望现生之中就出离娑婆,往生极乐。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时聆听阿弥陀佛的教诲,以期证得无生法忍,圆满菩提而后已。如果认为我的话不足以相信,请向普贤菩萨质询,自然就没有怀疑了。

    4 分钟
  5. 项伯吹先生定海县监狱讲经参观记跋

    10小时前

    项伯吹先生定海县监狱讲经参观记跋

    为官行政,贵在得大体。如果能得大体,那么无论大事小事,都有成效。否则的话,就只有礼仪形式,而难以得到实际利益了。大体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诚”字而已。当权的人行使政令,如果出于真诚,那么即使是动物,尚且能被感化,更何况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 所以才有老虎不入境内,鳄鱼迁移他方等奇事,这些都载录在史书里面。《大学》当中解释《尚书》“如保赤子”这句话时说:“以真诚的心来追求,即使不能完全实现目标,相差也不远了。” 实际上,用保养婴儿的心来保养人民,没有什么计划不能成功。《大学》当中之所以说“虽不中、不远”这样的话,是唯恐人没有诚心到极点,于是反激他,使他的心必定要真诚到极点不可。这是决断的话,而不是犹疑的话。 定海县长陶在东先生,修学佛道,爱护人民,穷理尽性,对于儒、佛二教圣人的心法,都大有所得。陶先生为官行政,只以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为根本。 刚刚到任,就痛念愚昧的人民因为失去教导,所以违犯法纪而承受囚监之苦。根源就在于不懂得因果报应、行善得福、淫乱招祸,以及生死轮回、三途恶报等事理。完全本着自私自利的野心,而不畏惧祸害他人所得的恶报,所以才会身陷牢狱之中。 因此就打算给他们宣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三途恶道的痛苦、佛国的安乐等事理。想必他们会怵然惊恐,立刻改正过去的错误思想,纷纷相信依从,修行以后的德业。

    8 分钟

关于

印光法师(1861—1940年),名圣量,号常惭愧僧,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在民国时期对佛教的振兴和净土宗的弘扬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光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尤其是念佛法门,深受信众尊敬。他的著作《印光法师文钞》系统阐述了净土宗的教义,并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具体指导。 大师之《文钞》是末法时期众生在黑暗中的明灯,苦海中的慈航,出离生死轮回的捷径,横超三界的指路标。 大师的文章,佛理深遂,文辞典雅,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为人们争相传诵。 1、印光法师所示修行方法,平实可靠,人人能行,故当依止。 2、《印光法师文钞》契机契理,切中时弊,对症下药,所有修行中的疑问皆可从中找到答案,故当依止。 3、《印光法师文钞》如大圆宝镜,遍照十方,能照见做人和学佛中的过失和偏差,故当依止。 4、《印光法师文钞》注重因果和信愿念佛,如法修行,今生定能往生极乐,了脱生死,故当依止。 (此处发布无任何商业相关目的,各位听友请勿打赏) 广而告之: 1、苹果用户亦可在【播客】中订阅(搜索节目名称或者复制RSS地址均可)。 1.1、《印光法师文钞》:修行的终极指南 RSS: https://www.ximalaya.com/album/102732538.xml 1.2、《印光法师嘉言录》:修行的捷径 RSS: https://www.ximalaya.com/album/102732538.xml 2、微信公众号,请关注:印祖文钞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