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對二戰一直有著不同的詮釋。相較於德國直面歷史,日本選擇淡化戰爭責任,而中國則以標舉南京大屠殺和攻擊靖國神社予以回應。這背後不僅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而是東亞的戰爭審判以及戰後處理的方式,給予各國詮釋這段歷史的空間。本書將二戰戰爭審判放入東亞的地緣與歷史脈絡中,帶領讀者了解這段歷史如何形塑且至今依舊影響著東亞各國的局勢。
以上內容擷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31日 下午1:45 [UTC]
- 長度28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中日兩國對二戰一直有著不同的詮釋。相較於德國直面歷史,日本選擇淡化戰爭責任,而中國則以標舉南京大屠殺和攻擊靖國神社予以回應。這背後不僅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而是東亞的戰爭審判以及戰後處理的方式,給予各國詮釋這段歷史的空間。本書將二戰戰爭審判放入東亞的地緣與歷史脈絡中,帶領讀者了解這段歷史如何形塑且至今依舊影響著東亞各國的局勢。
以上內容擷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