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依弘法師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2D AGO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六述千品-2

    〈真正的布施〉 「月千反祠, 終身不徹, 不如須臾,一心念法。  一念造福, 勝彼終身, 雖終百歲,奉事火神; 不如須臾, 供養三尊, 一供養福,勝彼百年。」 這首偈誦告訴我們,真正的功德不在於你花了多少錢、辦了多盛大的活動,而在於你的心是否專注、清明,行為是否與智慧相應。與其追求形式上的隆重,不如培養內心片刻的真誠與覺照,後者所帶來的利益才是真正巨大而持久的。 專題分享:「認識佛法中的三種布施」 「財施」,它從我們最易執著的物質開始,訓練我們鬆開緊握的雙手,對治與生俱來的慳貪。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富足,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分享多少。 「法施」,它超越了物質的局限,直指心靈的覺醒。它以智慧為燈,照亮無明的長夜,給予眾生解脫的根本工具。它揭示了:最好的幫助,不是給予一條魚,而是教會他釣魚的方法。 「無畏施」,是修行的「體現」。它將內在的慈悲化為具體的行動,在眾生恐懼時給予守護,在不安時給予安穩。它展現了:最深的溫暖,是成為他人疾苦中的依靠,風雨裡的港灣。 當我們透過布施,將會從「自我」轉向「眾生」,從「擁有」轉向「分享」,從「恐懼」轉向「安穩」時,我們便在這世俗之中,一步步從狹隘走向廣闊,從貧乏走向豐盛,從煩惱走向菩提。這,便是布施修行最終要帶領我們到達的彼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7 min
  2. SEP 25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四明哲品-2

    〈雙德雙福宿緣經〉 「大人體無欲,在所照然明,雖或遭苦樂,不高現其智。 大賢無世事,不願子財國,常守戒慧道,不貪邪富貴。 智人知動搖,譬如沙中樹,朋友志未強, 隨色染其素。」 真正的智者淡泊欲望,面對順逆保持平靜,不貪戀權財,堅守正道,並深知世事無常。同時提醒人要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避免被世俗價值觀污染。透過減少執著,達到心靈的自由與明澈。 專題分享:「三種精進」-被甲精進、攝善法精進、利樂精進 「被甲精進」是初心之勇,如將軍披甲,誓願堅固。它賦予行者衝破無明暗夜的第一動力,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偉大誓言,更是面對逆境時永不退轉的心靈鎧甲。 「攝善法精進」是修行之實,如農夫耕種,細緻勤懇。它要求行者於一切善法勤修不輟,從持戒修定到積聚資糧,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具體實踐,是成就菩提的堅實階梯。 「利樂精進」是究竟之慈,如母護子,無怨無悔。它將修行落於眾生之間,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踐行「煩惱無盡誓願斷」的深廣願行,是慈悲與智慧雙運的圓滿展現。 願我們披精進鎧,持善法劍,運慈悲舟,在菩提大道上勇猛前行,直至煩惱淨盡,福慧圓滿, 與一切眾生同證無上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2 min

About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