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康健
大家好!您是否以為自己已經加入了「減糖行列」,但總覺得成效不彰?其實,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我們都知道糖分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癌症和蛀牙等健康問題息息相關。根據統計,台灣人每年消耗的糖分數量相當驚人,早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攝取量。
本集節目,我們就要來深度剖析那些躲在健康標籤後面的「隱形糖分」,並告訴您從生活細節做出改變的 8 個有效訣竅:
- 謹防「低脂」食物的反向陷阱: 許多追求體重控制的朋友偏愛「低脂」或「零脂肪」的產品。然而,為了彌補脂肪減少後口感和美味度的流失,這些產品反而可能被添加了更多的精製糖和精緻澱粉。英國曾有調查發現,這類標榜低脂的食品,平均含糖量比全脂的同類產品多了 20%。因此,若想減糖,不能光看「低脂」標籤,務必仔細閱讀營養標示。
- 含糖飲料是糖分攝取的主要來源: 在台灣,含糖飲料是國人攝取游離糖分的主要管道。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果汁或水果茶,也可能因為水果煮過後甜度降低而需要額外加糖,或是在濃縮還原時加入糖或人工香料來平衡口感。營養師提醒,飲料不像固體食物能帶來飽足感,因此大量飲用含糖飲料的人,之後可能還會吃進更多食物。建議選擇水、花草茶、紅茶或綠茶、黑咖啡等天然選項。若想增加甜味,可以在紅茶中加入天然的橙乾來增添香氣與風味。
- 小心廚房中的甜蜜殺手——醬汁: 您可能不知道,成年人約有 7% 的糖分攝取來自於番茄醬、燒烤醬和沙拉醬等常見的調味醬料。例如,僅僅 20 克番茄醬就含有 4.8 克糖。您可以考慮利用香料、香草、檸檬汁、柳橙汁來取代加糖的醬汁,或是從洋蔥、紅蘿蔔、南瓜、地瓜等帶有天然甜味的食物中尋找替代品。
- 增加蛋白質與纖維攝取量: 高糖分攝取與食慾增加和體重增加有關。相反地,選擇蛋白質和纖維含量高、添加糖分低的飲食,能有效減少飢餓感並提升飽足感。研究指出,在飲食中增加 25% 的蛋白質,可以減少 60% 的進食慾望。
- 選擇以全食物為基礎的飲食: 未經加工或精製的全食物,包括水果、豆類、全穀物、蔬菜和帶骨肉類等,通常不會額外添加糖、防腐劑或其他人工成分。盡量嘗試自己烹飪,可以避免攝取難以控制份量的超加工食品。如果想吃甜點,水果就是最天然的甜品,或者選擇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也會是相對健康的選項。
- 務必仔細閱讀食品標籤: 許多食品如番茄醬和果菜汁中隱藏著糖分。您可以在營養標示的「碳水化合物」下方找到「糖」的含量。此外,請查看成分列表:根據食安法規,原料須依含量多寡排序,因此糖在成分列表中的排序越前面,代表糖含量越高。
- 睡飽睡好,自然減少對糖的渴望: 睡眠不足不僅與肥胖、憂鬱等有關,還會影響您選擇的食物類型。睡不飽的人傾向選擇含糖量、脂肪、鹽和熱量較高的垃圾食物(例如速食和汽水),且蔬果攝取量較少。充足且良好的睡眠有助於避免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
- 把握平衡的關鍵: 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提醒我們,重點並不在於完全「戒除」精製糖,關鍵在於攝取量、攝取頻率與活動量之間的平衡。如果完全戒糖太困難,不如把重點放在調整份量和增加活動量。若想徹底控制添加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選擇以全食物為基礎的飲食,並避開加工食品。
我們鼓勵聽眾朋友從今天開始,就從這些小細節做出改變,吃得更聰明、活得更健康!
🌍官方網站 https://www.myccf.org.tw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ancercare520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ancercaring
❤️愛心捐款 https://lihi1.com/nh7E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ções
- Podcast
- FrequênciaDiário
- Publicado5 de outubro de 2025 às 12:00 UTC
- Duração20min
- Classificação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