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斗云

激励机制与行为偏差

这几篇文章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和行为偏差对决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们分别探讨了:探索与利用的平衡及最佳合约设计;创业者的实验与转向策略;通过实验筛选代理人降低生产失败风险;企业家信念差异对创新及不平等的影响;数字化对抑郁症的作用。

1、决策力才是未来职场的硬通货!

如今,工作不仅要求员工有高效执行力,还需要他们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在这篇研究中,作者测量了所谓的“经济决策能力”,即在资源配置上的决策水平。这项能力评估基于对比较优势的直观理解,模型显示决策者在时间和精力受限的情况下,需战略性地获取有关生产率的信息。研究表明,经济决策能力在美国和丹麦的全职员工中,强烈预示着劳动收入水平,即使控制了教育、智商、数字敏感度等其他因素。这一技能在管理和决策密集型岗位上尤其有价值。

原文信息

Caplin, A., Deming, D. J., Leth-Petersen, S., & Weidmann, B. (2024).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skill predicts income in two countries. Working Paper 31674,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揭开精英工作的秘密:人力资本的秘密武器!

研究显示,台湾的精英官僚职位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不容小觑。历史上,1948年大陆移民的原籍省份设定了考试录取配额,这让某些移民后代在公务员考试中享有更高的成功率,从而更容易进入精英岗位。1962年,统一的录取政策取而代之,但这之前的配额制度显著提升了这些群体的人力资本,并在长期经济结果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表明,政策的变迁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职业发展,更对社会经济流动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发现揭示了如何通过政策设计推动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的增长,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原文信息

Xu, Huayu and Achyuta Adhvaryu. 2024. "The Human Capital Effects of Access to Elite Job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16 (3): 516–48.

3、谁是团队的隐藏MVP?揭开“团队玩家”的秘密!

在现代职场中,团队协作无处不在,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人天生就是优秀的团队玩家?这篇研究通过设计新方法,随机将人们分配到多个团队,并预测团队表现,发现有些人能持续提升团队的表现——我们称他们为“团队玩家”。这些人不仅拥有出色的社交智力,但在智商、个性、教育背景和性别上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社交技能对团队表现的提升效果与智商相当。随着社交互动需求的增加,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人越来越受青睐。

原文信息

Matranga, A. (2024).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 Seasonality and the invention of agricultur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ae012.

4、性格制胜:E人在职场中的崛起

本研究基于芬兰50万名男性的数据,揭示了职场回报与心理特质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2001-2015年间,认知能力的回报下降,而非认知技能的回报上升,尤其是外向性格的价值显著增加,尤其对低收入和就业边缘群体影响最为显著。外向型人才更早进入职场,经历较少失业,但往往学历较低,薪酬不如那些拥有较高认知能力和尽责性格的人。研究还表明,外向性格者更多晋升为管理岗位,而尽责性格则更能预示较高的教育水平和高薪职业。这种性格特质的分化表明,现代职场对外向性格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原文信息

Izadi, R., & Tuhkuri, J. (2024). Evolving Returns to Personality.

5、职场气氛改造大作战:领导一句话能让你留下来?

为了改善职场关系氛围,我们对土耳其20家大企业的3000多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培训计划。这个计划专注于提升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使用更具职业性的语言,并提倡亲社会行为。通过随机对比试验,我们发现

参与培训的公司员工流失率大幅降低,特别是在领导层

。同时,这些公司的员工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网络也更加紧密,职场竞争中的不良行为也显著减少。更有趣的是,

参与培训的下属认为他们的领导更有专业精神且更具同理心,而这些改进的领导行为可能正是员工对工作环境更满意、团队关系更和谐的主要原因

。总之,这个培训计划让员工在职场中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与支持,进而推动了公司内部关系的积极转变。

这项研究揭示了领导在塑造公司职场氛围中的重要作用,证明了通过鼓励领导与下属建立更健康的互动,可以显著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公司内部的凝聚力。

原文信息

Alan, S., Corekcioglu, G., & Sutter, M. (2023). Improving workplace climate in large corporations: A clustered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8(1), 151-203.

6、薪资不平等的幕后推手:同事越牛,你赚得越多?

近年来,薪资不平等的上升主要归因于公司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而非公司内部。我提出了一个新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核心包含三大特点:生产在团队中进行;员工在才能上各有差异,并在特定任务中具备专长;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专长化带来了同事互补效应:

有才的员工从更优秀的同事中获益更多

。这激发了“

优者配优

”的匹配趋势,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平均工资差异。不过,市场摩擦使得完美匹配无法实现。

利用德国的行政数据,我验证了这一机制,并通过模型估计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专长化的加强推动了同事互补性和人才排序。

模型显示,这解释了大约40%的企业间薪资差距扩大,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分化。

虽然员工错配带来了更高的产出成本,但人才排序的提升部分缓解了这一影响。

原文信息

Freund, L. (2022). Superstar Teams: The Micro Origins and Macro Implications of Coworker Complementarities. Available at SSRN 43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