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可可

冷水鱼

新鲜的,当下的,但是无咖啡因的,热可可。 关心公共世界里最重要的事情,以及它为什么牵动你的心。 微博@热可可播客 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hotcocoa2025@163.com

单集

  1. 9. 特朗普VS泰勒·斯威夫特,谁是真正的美国偶像

    9月16日

    9. 特朗普VS泰勒·斯威夫特,谁是真正的美国偶像

    8月26日,泰勒·斯威夫特宣布订婚,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送上祝福。从2018年至今,霉霉和特朗普的关系一直不断恶化,两人多次在公开平台互怼交锋。如果说霉霉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代表,那么他们的关系背后则是美国娱乐的政治化、政治的娱乐化转向。 政治和娱乐的合流意味着什么?我们常常批评特朗普的表演型人格,但这种表演是他独有的个人特质,还是美国政治本身的特点?政治到底是一种理解、一种行动,还是一种表演、一场幻觉? 特朗普身上折射的是政治狂热,也是一种激情。如果说过往总统们的激情来自亲和,特朗普的激情则来自冲突。我们以为自己渴望英雄是渴望和平,但唯有树立敌人才会诞生英雄,唯有制造分裂才会需要英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我们格外需要在激情和冲突中确认自己活着,但在这种激情背后,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小红书@冷水鱼/微博@-冷水鱼) 📝【本期要点】 02:58 特朗普为什么恨泰勒·斯威夫特 06:09 避谈政治的霉霉为什么开始政治表达 12:32 超级碗:作为政治与娱乐交汇点的“体育场” 14:33 政治演讲的演唱会化 16:27 是特朗普的表演性,还是美国政治的表演性 18:44 里根:政治表演是一种叙事 24:44 克林顿:政治表演迎合感官化的消费 26:40 特朗普:政治表演指向一种激情 31:34 看一场大选和看一场球赛,有什么区别? 32:33 人们渴望平等,还是渴望服从 38:21 再看体育场:真实的对抗与虚假的平等 40:39 我们被激情凝聚,还是被激情撕裂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为了活下去,我们给自己讲故事》琼·狄迪恩 《局内人棒球》琼·狄迪恩 《奥兹的西翼》琼·狄迪恩 《渔王之域》琼·狄迪恩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以政治为业》马克思·韦伯 《论公民》霍布斯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 《景观社会》居伊·德波 When a radical performance artist has command of an army. The Economist📢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HotcocoaPodcast)进入热可可听友群 ✂️【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 【本期音乐】 片头曲:I Did Something Bad - Taylor Swift 片尾曲:热情奏鸣曲 - 贝多芬 🎐感谢薄荷阅读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薄荷阅读MintReading」是百词斩旗下的高质量英文分级阅读平台,旨在帮助用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阅读原版原著、国际外刊等英文读物,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收获受益一生的深度阅读习惯。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保持日常的英语学习或者阅读习惯,欢迎尝试体验薄荷阅读APP ☕️【关于热可可】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Spotify订阅“热可可”,在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关注“热可可播客”,或在豆瓣上给热可可评分。也欢迎写信给我的邮箱hotcocoa2025@163.com

    46 分钟
  2. 7月28日

    8. 宗馥莉:权力的味道,不必被道德的香气环绕

    过去半个月,娃哈哈遗产争夺风波成为互联网上的舆论焦点,宗庆后的三名(自称)非婚生子起诉宗馥莉从宗庆后为他们设立的信托中转移了108.51万美元,要求恢复信托并享有和宗馥莉同等的继承权。从宗馥莉的视角出发,所谓“嫡长女隐忍多年,棒打外室和私生子”的“公主复仇记”为人们津津乐道。 爽文叙事之下,封建长公主和现代大女主在宗馥莉身上形成了一种怪异的统一,背后的根本原因,也许是我们没有看清过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好奇的是,这位曾经问鼎中国女首富的女性到底做了些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宗馥莉讲求效率,因而显得不近人情;她被媒体评为叛逆,会直接对宗庆后的管理方式提出批评。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继承之战,因为宗馥莉要的从来不是继承而是拥有,拥有属于她自己的、由她全新创造的娃哈哈。 我们总是谈论女性应当争取权力,应当做事。从宗馥莉身上,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一个掌握权力的女人面对的是什么,而她又是如何做事的。无论是自私自利还是隐忍复仇,外界总是用道德的逻辑审视她。但道德只是失权者的安慰剂,而宗馥莉需要的,是权力本身。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微博@-冷水鱼/小红书@冷水鱼) 📝【本期要点】 02:47 娃哈哈遗产风波回顾 06:01 去年12月的诉讼,为什么今年7月爆出 09:38 宗馥莉在娃哈哈的20年 12:50 辞职风波与股权归位 16:22 “追求效率、不近人情”的小宗总 24:33 十年前的采访里,宗馥莉就提出娃哈哈需要内部清理 26:43 对父亲的叛逆,和对权威的叛逆 28:54 地球没了谁都可以转,但娃哈哈离了宗庆后就转不了 35:41 向宗馥莉汇报,最不需要的就是PPT 37:30 “我不想继承一家公司,我想去拥有它” 40:01 权力转移与高层换血,宗馥莉是为公还是为私 45:19 “你们看得到我吗?” 47:50 宗馥莉的两次商业失误:输在能力,还是输在急于证明自己的心 50:39 娃哈哈的困境,是所有二代接班中最困难的一种 56:45 嫡长女清理家门的爽文叙事,问题在哪里 59:25 今天用道德为她王袍加身,明天道德也会让她万劫不复 01:01:09 我们要争取的,不是一个纯洁无瑕的权力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娃哈哈未了局 | 商业头条No.82》界面新闻 《宗氏财产四大纠纷待解》财经杂志 《叛逆者,宗馥莉》虎嗅app 《“叛逆者”宗馥莉》凤凰网 《「高仿」宗师傅,偷家宗馥莉》豹变 《娃氏集团的豪门戏,有几种拍法》娱乐硬糖 《回国11年仍未“随俗”,宗馥莉:我不想做娃哈哈继承者》澎湃新闻 《二代的迷茫》吴晓波频道 《“塔尖接棒”的企二代们:接班意愿不足半数,渐远离制造业》澎湃新闻 《雪贝 | 宗馥莉的艰难险阻》雪贝财经 《长安的荔枝》大鹏 ✂️【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 【本期音乐】 片头曲:Castle - Halsey 片尾曲:Money Power Glory - Lana Del Rey ☕️【关于热可可】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Spotify订阅“热可可”,在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关注“热可可播客”,或在豆瓣上给热可可评分。也欢迎写信给我的邮箱hotcocoa2025@163.com

    1 小时 5 分钟
  3. 7月16日

    7. 文学没人读,但还有人抄

    今年上半年,小红书博主@抒情的森林在账号中发布多位中国作家作品中与国内外文学名著的文本对比图,许多字句都有惊人的相似。许多知名作家位列其中,他们的作品或出版,或登载于《人民文学》《收获》等顶级文学期刊。 这些相似之处是否属于抄袭?能否从几个句子的雷同判断抄袭?抄袭与化用、模仿、借鉴的区别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期节目选取了一些被提及的具体文本进行梳理,试图回到文学内容本身,探讨抄袭与写作的边界。 抄袭风波揭开了纯文学圈的某种圈层规则。文学的高低不再只是审美倾向与阅读体验的问题,读者的意见往往不够“专业”、或过于“个人化”,书籍的评价则由名家作序、作家圈相互推荐。一个爱好文学的年轻人必须在顶刊上发表,而这些文本的雷同则打破了顶刊过去垄断的权威。 寄托最多人纯粹理想的文学也无法逃脱权力体系。作家卷发表,如同青椒卷论文,文学不再是一种审美创作,而成为了工业生产,于是“写得好不好”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我们捍卫文学的原创性,但也要警惕“鉴抄”成为某种新的举报文化。在指控与愤怒前,最重要的是去阅读,去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指出抄袭不是为了证伪,而是为了求真。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微博@-冷水鱼/小红书@冷水鱼) 📝【本期要点】 05:08 纯文学圈抄袭风波始末 09:53 被指雷同的文本是怎样的 15:02 无关紧要的细节为什么会照搬原局 18:09 无意识地使用,还是有意识地洗稿? 24:40 文学界是否认同这是抄袭? 28:07 抄袭、化用、借鉴、模仿的区别是什么? 34:43 抄袭带来背叛感,化用带来愉悦感 41:08 只看到1,而忽略从0到1的巨大劳动 45:54 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在中国能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47:46 文学的圈,和文学的圈层体制 49:28 从文学创作,到工业生产 52:31 我们应该“鉴抄”吗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一个“鉴抄博主”,为何让文学圈沉默?》三联生活周刊 《“文学鉴抄博主”:一场被定义的“失语”困境》知著网 《几万字的小说有几十字雷同算抄袭吗?张定浩:文学从字句开始》澎湃新闻 《文坛抄袭风波发酵:读书博主打假多名作家,国内文学大刊开始查重》第一财经 《张生 | 青年作家抄袭是山寨文学内循环的结果》法国理论 《故宫里的大怪兽》常洁 《孔雀菩提》焦典 《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蒋方舟 《轻井泽·温泉》蒋方舟 《天鹅》李凤群 《苹果刑》徐衎 《有粮之家》丁颜 《醉步男》小林泰三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阿列克谢耶维奇 《微不足道的生活》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聊斋志异》蒲松龄 《废名集》废名 《凡人》菲利普·罗斯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 【本期音乐】 片头曲:Escape - 电影《时时刻刻》插曲 片尾曲:The Dead Things - 电影《时时刻刻》插曲 🎐感谢妙界品牌方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 平时伏案查资料码字,难免少不了腰酸背痛,市面上各类按摩仪层出不穷,妙界R3好用又实惠。仿人手的虎口揉捏,力道非常到位,8D的按摩头,整个斜方肌都被揉松了。作为机器,力度可以保持恒定,稳稳的很安心。三档力度和两档热敷可以选,能够自己根据需求调节,像按腰按腿都不在话下。枕套还是可以拆卸清洗的,洁癖友好,操作也简单,不管自己用还是送人都非常合适。 有需要的听友们可以点击进入专属购买链接,复制淘口令58¥uLrd41PjXdu¥ / CZ225 或在淘宝搜索妙界旗舰店向客服报暗号“热可可“即可优惠购买哦 ☕️【关于热可可】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Spotify订阅“热可可”,在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关注“热可可播客”,或在豆瓣上给热可可评分。也欢迎写信给我的邮箱hotcocoa2025@163.com

    58 分钟
  4. 6月24日

    6. 制造韦东奕

    6月4日,北大天才韦东奕开通社媒账号引爆互联网,不到一天时间获得千万级点赞,至今已有超过2400万粉丝。从2021年走红以来,作为“韦神”的韦东奕一直满足着我们对天才的想象:智商超群,狂揽奥赛金奖,不善言辞,又生活得极为朴素。一个矿泉水瓶,一袋白面馒头,构成了一个最经典的天才画像。 我们似乎总在想象同一种天才叙事:ta们应该是不善言辞的、难以社会化的、有某种异于常人之处的。我们迷恋天才,因为他们的存在赋予了我们一种智识上的安全;我们划分天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属于普通人的世界里与自身的平凡和解。 我们造神,我们毁神。我们神化天才,又在暗中期待ta们的某种残缺——好像只有艰苦的生活才能体现智慧的纯粹,只有殉道的美才能匹配神圣的地位。 宗教已死,于是我们将科学奉为新的神。科学家被视为天才,因为ta们被视为真理的代言人。但科学是否就是真空中纯洁无瑕的真理?只有看到科学的本质,我们才会看到真实的科学家,才会明白ta们的卓越,与ta们的平凡。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接受平凡(微博@-冷水鱼/小红书@冷水鱼) 📝【本期要点】 02:38 韦东奕走红始末 09:12 谁是韦东奕 10:42 成为韦神:两届IMO满分金牌,丘成桐大赛全满贯 14:52 韦东奕的数学成就高吗 17:01 菲尔兹奖热门候选人王虹,为什么没有成为虹神 24:24 伏案的陈景润:天才的苦难叙事 29:02 造神不是一种智力崇拜,而是一种道德审美 32:35 因为无法理解数学,所以只需要知道一个数学天才 34:53 对天赋的渴求背后是对努力的污名化 35:51 世界上真的存在天赋吗 39:41 天才的社会化不足,是对神圣性的殉道 41:12 尚未开始的毁神:关于韦东奕的谣言 44:19 神化天才,还是宠物化天才 47:15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科学 52:41 拉图尔:现代科学的实质,是一种实验室磋商 56:51 天才与凡人,并不存在于两个世界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哥德巴赫猜想》 《华罗庚学校数学》 《科学社会学》罗伯特·金·莫顿 《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巴里·巴恩斯 《实验室生活》布鲁诺·拉图尔 The mundanity of excellence: An ethnographic report on stratification and Olympic swimmers. Chambliss, Daniel F. 《跟随自己的兴趣和感觉 | 专访王虹校友》北京大学 《“北大扫地僧”韦东奕: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和父亲以做题为乐》澎湃新闻 《模仿游戏》 《美丽心灵》 《生活大爆炸》 《神探夏洛克》✂️【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logo设计】 新月:小红书@御子 🎵 【本期音乐】 片头曲:Domestic Pressures - 电影《万物理论》插曲 片尾曲:Alone with Numbers - 电影《模仿游戏》插曲 ☕️【关于热可可】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Spotify订阅“热可可”,在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关注“热可可播客”,或在豆瓣上给热可可评分。也欢迎写信给我的邮箱hotcocoa2025@163.com

    59 分钟
  5. 5. 高考不是终点,名校也不是人生保险

    6月10日

    5. 高考不是终点,名校也不是人生保险

    从特朗普对哈佛发难,到蒋雨融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争议,这个高考季,越来越多公共事件将我们的视线引向高等教育。 18岁那年的夏天,我们一定都曾对大学有过这样的憧憬:可以玩耍,恋爱,上感兴趣的课,不再苦苦追求分数;大学毕业时的我们,也都有过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四年过去,好像付出了一切努力却依然什么都没有得到——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找不到什么工作。我们的大学生活里,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 年轻人的痛苦有目共睹:绩点的压迫,出路的焦虑。但大学像一个黑箱,我们从未谈论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最终又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哪些东西。我们以为压力和痛苦来自于评价体系、同辈竞争,却忘了背后还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上大学为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得一项技能、一个职业,还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关于我是谁? 我们曾经以为高考胜利就是人生的保障,高考失败这辈子就再无出路。但在名校毕业生也苦于就业的今天,文凭仍然有用吗?如果大学并不能许诺给我们一个辉煌的未来,大学教育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20岁学的东西,快到30岁才明白(微博@-冷水鱼/ 小红书@冷水鱼) 📝【本期要点】 03:57 大学四年什么都做了,为什么毕业时却觉得一无所有 08:07 学我感兴趣的知识 VS 在课表上给有效学分腾出一块时间 11:42 每天都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14:01 学工、社团、实习、绩点,琳琅满目的选择,和密不透风的评价体系 19:12 职业积累与自我探索,大学里的双重生活 23:01 大学课程设计的根本矛盾 29:47 在一无所知的18岁,选择要绑定一生的专业与工作 35:17 高校的自救:绩点改革有用吗 37:16 从北大元培到清华新雅:博雅教育是大学的解药吗 41:15 大学在我身上留下最好的东西是那本没用的柏拉图 48:27 人文经典试图抵抗技术精英,却变成了新的知识精英 53:04 象牙塔的痛苦来自与社会脱节,象牙塔的自由也来自与社会脱节 55:38 世界上最终只有一个人需要你对其保持诚实,那就是你自己 01:00:14 特朗普发难哈佛:大学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01:05:13 追求理想主义的生活,是精英的特权和自我放纵吗 01:06:59 蒋雨融演讲争议:精英是一种阶级,还是一种气味 01:09:58 名校生也痛苦的今天,我们还应该追求高等教育吗?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赎罪》麦克尤恩 《历史》希罗多德 《论公民》霍布斯 《利维坦》霍布斯 《理想国》柏拉图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论李维》马基雅维利 《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 《优秀的绵羊》威廉·德雷谢维奇 《精英的傲慢》迈克尔·桑德尔 《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安德鲁·阿伯特 《生产智慧:现代大学的兴起》詹姆斯·阿克斯特尔 《李猛:自由学习的共同体》北京大学教务部 《元培学院:发展面向人的教育》北京大学教务部 《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三联生活周刊🎐感谢简单心理对本期节目的支持!「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在全球117个城市,拥有2000+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已为超过300万人次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线上首次咨询包含3份专业的心理量表、50分钟的1v1视频访谈和一份定制化心理健康方案。 在【简单心理公众号】回复【热可可】,线上首次心理评估超值补贴价是199元。 如果你在北京,也欢迎去简单森林体验线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有个体、儿童、青少年、伴侣、家庭咨询。热可可也为大家争取到了350元的优惠券,券后是850元,大家可以按需选择哦。 ✂️【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logo设计】 新月:小红书@御子 🎵 【本期音乐】 片头曲:Hero - Family of the year 片尾曲:Higher - Tobu

    1 小时 15 分钟
  6. 4.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分吴谢宇

    5月26日

    4.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分吴谢宇

    也许你曾经听说过吴谢宇的名字。2015年7月,北大学生吴谢宇在家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直到2019年才落网。在逃亡的三年中,曾是高材生的吴谢宇挥霍完从亲友处骗取的144万元,最后在重庆靠做男模为生。 三联的新书《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让我们再次注意到他。长期以来,媒体已经围绕他的原生家庭、母子关系进行了大量讨论。人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弑母?他如何从一个好学生变成这样?他在庭审和自述中关于“弑母是因为爱妈妈”的表达,到底是真是假? 本期节目试图讨论的是,在原生家庭的作用力之外,吴谢宇本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内心深处,曾经发生过一场怎样的情感风暴?他的自律,或许也是自我压抑和自我厌恶;他的理性,或许只是情感无能的唯一出口。他在优绩主义的漩涡里挣扎,也从未走出过父亲出轨、父亲离世留下的复杂哀伤。 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曾出现过那样一个瞬间,那是人性的一汪深渊,只不过深浅不同,程度各异。讨论吴谢宇,也是讨论他背后所反映的普遍问题,以及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如何检视和思考作为人的我们自己。 欲望没有对错,但选择有。人们有相同的遭遇,而他做出了最邪恶、最粗暴也最懦弱的选择。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微博@-冷水鱼) 📝【本期要点】 02:21 谁是吴谢宇 08:00 一个最自律的小孩,一个反人性的小孩 10:29 成为机器,然后用理性统治身体 15:41 剧烈的情感,空白的情感表达 23:20 一段毫无冲突的完美的母子关系 25:25 天才也会陷入优绩主义的漩涡 34:40 大三弑母的吴谢宇,与大学三年级综合症 38:14 尚未走出父亲的出轨,就要面对父亲的死亡 43:28 吴谢宇推导的关于弑母的经济学模型合理吗 51:20 一个“最爱妈妈”的人,最终如何弑母 56:47 吴谢宇的第一次自由意志:复仇 58:59 对金钱的欲望,是对剧烈情感的代偿 01:01:36 人释放欲望的方式,就是他曾经被践踏的方式 01:06:11 吴谢宇有没有撒谎 01:06:59 尼采的超人,吴谢宇的超人 01:11:44 复仇的吴谢宇与复仇的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 01:12:38 勇敢是最被低估的德性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三联 《吴谢宇案:人,危险的绳子》没药花园 《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没药花园 《弑母者吴谢宇的心理档案》南方周末 《何以“弑母”:北大嫌犯消失半年间的隐秘细节》搜狐新闻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哈利波特》JK·罗琳✂️【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logo设计】 新月:小红书@御子 🎵 【本期音乐】 片头曲: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9, No. 1 - 肖邦 片尾曲:葬礼进行曲 - 肖邦

    1 小时 16 分钟
  7. 3. 协和4+4与医学之困:我们渴望被当作人,我们从未被当作人

    5月12日

    3. 协和4+4与医学之困:我们渴望被当作人,我们从未被当作人

    围绕中日友好医院肖飞和董袭莹的舆论风暴已经持续了两周,董袭莹背后的协和医学院4+4培养制度也成为大众争议的焦点。 关于4+4是什么、效果如何,已经有了许多医学专业角度的讨论。本期节目希望从医学之外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借由4+4制度梳理中国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来讨论普通人心中与医学和医疗有关的困惑:为什么医学生要读这么多年?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医疗资源都很紧张?为什么美国医生被视为中产、收入高,中国医生却被视为寒门出路,又苦又累? 和其他职业不同,医生的特殊性在于它处理的对象不是产品和工具,而是人的身体、人的感受、乃至人的存在本身。但在医院里,病人被拆解成数据、报告、等待的床位,医生被量化为职称、评级、论文发表。恰恰是在我们最希望自己能够被当作人来对待的地方,没有人被当作人来对待。 医学的困境,反映的是现代性下所有人的困境。我们希望从事有价值的工作,却被工作消耗了所有价值;我们想要在意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却被无穷无尽的绩效、指标、科层制所统治。现代性是一套治理术,在公平与效率、道德与技术的拉扯中,我们离自己的身体原来越远。现代性的“祛魅”,祛除了巫术与医术,也祛除了属于人本身的神圣性。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从小害怕进医院(微博@-冷水鱼) 📝【本期要点】 04:55 五年制、八年制、5+3、5+3+3,到底是什么 07:37 为什么医学专业要读这么长时间 09:31 美国的4+4是怎样的 14:55 招生标准与美国一致,为什么协和4+4仍然不公平 20:22 4+4的医生和八年制的医生,水平一样吗 26:44 世界医疗体系对比:为什么美国医生收入比州长还高 30:28 韩国4+4:从倡议到取消 34:46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医疗可及性、医学质量、医生收入的不可能三角 37:10 为什么所有国家都缺医生 40:29 作为特例的古巴:经济穷国为什么可以全民免费看病 43:50 夹在系统与个人之间的医学生:献血200ml,为了请假结婚 49:23 在最该把人当作人的地方,没有人被当作人 51:08 现代医学的困境,是现代性的普遍困境 55:43 重新理解“祛魅”:被祛除的巫术、医术与人的神圣性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丽塔·卡伦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 《巫术的一般理论》莫斯 《知觉现象学》梅洛-庞蒂 《总体与无限》列维纳斯 《饶毅:医学培养的时间与医生收入》财新 《董小姐塌了,“4+4”怎么办?》中国新闻周刊 《解析“4+4” 医学教育模式:招生标准是什么,毕业生水平与去向如何?》界面新闻 《那些后悔学医的年轻人》每日人物 《协和4+4陷入舆论风暴,它模仿的美国医生培养机制到底是啥样》说医解药 《学医累学医难,想当医生有多难》G大成长论 《悲剧!规培生不止沦为了廉价劳动力!和7位医生解剖规培利弊得失》这病说来话长 《“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2023年教学质量报告》 《善意的竞争》金泰熙✂️【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logo设计】 新月:小红书@御子 🎵 【本期音乐】 片头曲:再谈记忆 - 盘尼西林 片尾曲:Medicine - Daughter

    1 小时 3 分钟
  8. 2. 从小米到何同学,为什么聪明人的公关总让人觉得傲慢?

    4月24日

    2. 从小米到何同学,为什么聪明人的公关总让人觉得傲慢?

    从羊毛月嘲讽00后、李佳琦指责打工人,到小米SU7爆燃事故、网红何同学关于“讨好型人格”的争议微博,互联网上的舆情危机总是层出不穷。作为大众,我们常常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他们会说出这么违反常识的话,又会在引发争议后做出更加违反常识的回应,引发第二轮危机? 一个常常被用来形容这些回应的词是“傲慢”。我们试图从“公关”的视角切入,聊一聊这种傲慢到底来自何处。它包含着权力差,视角差,也包含着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绪。有时我们想要事实道理,有时我们想要情感补偿,更多时候情与理被混为一谈,他们在理亏的时候谈情,欠情的时候讲理。 公关危机本质上是一场大型的人与人沟通的危机。我们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渴望平等与尊重;我们需要回应,是因为我们不想被曾经倾注信任的人漠视和践踏。 公关危机也让我们反思日常的沟通方式。也许人人都需要懂一点公关,它并不意味着圆滑世故、滴水不漏,公关的真谛反而是绝对的坦诚——发自内心地讲述自己的感受,重视他人的感受,也许比所有沟通技巧更有用。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学习好好说话。(微博@-冷水鱼) 🧍‍♀️【本期嘉宾】 晓晴:女公关,做内容策略的警犬(微博@绫濑不遥_) 📝【本期要点】 01:05 何同学为何翻车 10:01 不是在澄清事实,而是在自证 10:32 回应是说给被你伤害的人听,还是说给大众听? 15:35 看似冷静中立的声明,背后很可能藏着情绪 16:46 权力会磨灭人的同理心 18:33 傲慢的意思是,ta意识不到自己的傲慢 21:26 何同学不明白“讨好”的意思,也不明白自己身份的变化 24:45 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就是不带情绪地沟通 28:28 认错为什么这么难 34:10 上位者需要承认自己无意识地把别人当做了下位者 40:54 不要在理亏的时候谈情,欠情的时候又讲理 43:12 必要的工作流程不是对情感的伤害,而是对情感的保护 48:25 因为太善于使用言辞,所以习惯用言辞掩盖真实的感情 53:27 解决问题需要时间,但也可以先回复一句稍等 57:58 只有下位者才要猜上位者的心思 01:05:23 明知一定会有误解,纵身一跃的姿态才显得珍贵 ✂️【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logo设计】 新月:小红书@御子 🎵 【本期音乐】 片头:词不达意 - 林忆莲 片尾:想自由 - 林宥嘉

    1 小时 10 分钟
  9. 1. 略萨离世,爆炸落幕,我们仍未承认文学的无用

    4月15日

    1. 略萨离世,爆炸落幕,我们仍未承认文学的无用

    4月13日,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Vargas Llosa)在利马去世,他的离开也标志着拉美文学爆炸的落幕。更早一些的4月3日,国内拉美文学界泰斗赵德明老师也与我们永别,赵老师是第一个将略萨引进中国的人,也是他主要作品的译者。一代文人与译者的相继离世,也是一个时代在我们眼前划上句号。 我想和你分享略萨是谁——关于他的作品,他的人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曾是一个高能量的青年,然后变成一个高能量的老头。他靠分析马尔克斯拿到自己的博士学位,后来又向马尔克斯挥出一记文学的勾拳(字面含义)。 从略萨出发,我们重新回望拉美文学大爆炸,它为何发生,通向何处,在1980的黄金时代,它又如何影响着当代最重要的中国作家。 魔幻现实主义是已经被说滥了的标签。我想,“魔幻”其实是一种基于日常却难以用现实存在去描述的感受。你无法描述描述美人蕾梅黛丝如何升天,但你却能感受到羽化、轻盈、至高的美和纯洁,以及它的不可把握。打动我们的,是那种怅然若失但是又极度美丽的美学与情感体验。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文学。 🎧【本期主播】 shiyu:媒体人,恶补拉美文学中(微博@-冷水鱼) 📝【本期要点】 02:50 巴尔加斯·略萨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09:03 略萨的写作好在哪 13:51 文字即行动:略萨的政治激情 21:39 略萨与马尔克斯:向挚友出拳 28:50 什么是拉美文学爆炸 30:35 博尔赫斯为什么不在文学爆炸之列 38:44 “拉美文学爆炸”这一概念有什么问题 40:58 八十年代中国为什么会有“拉美热” 44:53 “魔幻”只是日常生活里的奇观 48:57 是否非虚构有用而文学无用? 51:28 失去的睡眠,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和美人的升天 📚【提及书目及参考来源】 《绿房子》巴尔加斯·略萨 《城市与狗》巴尔加斯·略萨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巴尔加斯·略萨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巴尔加斯·略萨 《世界末日之战》巴尔加斯·略萨 《公羊的节日》巴尔加斯·略萨 《离散的英雄》巴尔加斯·略萨 《弑神者的历史》巴尔加斯·略萨 《小径分岔的花园》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永恒史》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虚构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 《燃烧的原野》胡安·鲁尔福 《金鸡》胡安·鲁尔福 《救赎者:拉丁美洲的面孔与思想》恩里克·克劳泽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跳房子》胡里奥·科塔萨尔 《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富恩特斯 《时间之战》卡彭铁尔 《班主任》刘心武 《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 《腊月正月》贾平凹 《红高粱》莫言 《平凡的世界》路遥 《波波尔·乌》 《拉丁美洲文学史》赵德明等 1976年2月12日略萨向马尔克斯挥出了一记“文学勾拳”✂️【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logo设计】 新月:小红书@御子 🎵 【本期音乐】 片头/片尾:La Casa Verde - Rupatrupa

    55 分钟

评分及评论

5
共 5 分
3 个评分

关于

新鲜的,当下的,但是无咖啡因的,热可可。 关心公共世界里最重要的事情,以及它为什么牵动你的心。 微博@热可可播客 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hotcocoa2025@163.com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