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析

特习会:美方谈判“框架” 能否抵御中方政治压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30日将在韩国庆州亚太经合会(APEC)领袖会议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

美国财长贝森特26日对媒体表示:已在吉隆坡第5轮贸易谈判中为特习会设定了“框架”,即在关税、稀土、大豆与TikTok等双方共识基础上,由两国元首进行确认。“纽约时报”就此分析认为:该框架内容犹如回到年初贸易战前的美中关系,问题在于新协议的效能这次能维持多久。

对于贝森特与美国贸易代表葛里尔(Jamieson Greer)提出美方版本的特习会“框架”,中方并未回应的细节;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中国外长王毅通话时,王毅笼统指出:双方在会谈中将澄清立场,增进理解。

“特习会”是否会如美中吉隆坡谈判一样令美方满意?即美国不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中方将稀土出口管制延后一年施行,以及习近平是否回应特朗普的全球和平计划等议题都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美中协议不过是将回到贸易战前的美中关系。美方官员提出的框架大部分回到年初贸易战前的状态。两国一开始都无惧升高经贸紧张,并伤害国际企业,一番折腾后却休兵,但随即又可能剑拔弩张,让人怀疑新的协议到底能维持多久?

纽约时报文章引用美国商业资讯专业人士的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从升高冲突到降低冲突,实为一种失败的策略。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却并非如此,当习近平与特朗普总统坐下来商讨不断恶化的贸易紧张局势时,他所追求的却是一个更长远的地缘政治目标,即说服美国总统软化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台湾这个民主治理的岛屿距中国海岸约160公里,北京宣称对其拥有主权。

特朗普曾表示,即使习近平在韩国会晤时就台湾问题向他施压,他也仍将重点放在贸易问题上。但这一外交博弈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有多大的谈判空间,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时不时有意无意地对台湾发表轻蔑的言论。因此有分析人士称:中方官员可能借此会晤及其他场合引导特朗普就台湾问题表态,迫使其阐明立场。

多年来中国一直指责华盛顿实质上在鼓励台湾走向独立。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务院网站删除了“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引发中国强烈抗议。

台湾依赖美国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因此美国总统任何被视为削弱华盛顿对该岛支持的言论,都可能被北京用来试图设定未来讨论的条件。如果特朗普表示美国“反对”台湾独立,对北京来说是一个更大的胜利。

“一旦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表态,中方便将其视为新的基准线,”“中方将试图让所有继任者遵循这一先例。” “中国人可能确实看到了一个行动顺序:他们希望在贸易战中实现某种停火,开始缓和局势,然后他们希望开始讨论更大的地缘战略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其核心。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拉契曼撰文指出,前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任内曾4次明确表示美国将出兵保卫台湾,特朗普则从未这样说过。相反地,他对台湾产品课征20%的关税,并试图迫使台湾关键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将部分生产线迁往美国。

一方面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扩张与压力持续升高,而外界却盛传美国五角大厦即将宣布重大国防战略转向,重点将放回西半球,相对减少对东亚的军事投入。这些发展在台湾引发焦虑,却令中国大陆充满期待:一旦美国退场,台湾别无选择,只能屈服于北京、接受以中国条件实现的统一。

拉契曼指出,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对台湾的轻率言论仍然令人担忧。如果他真想被视为一位和平缔造者,就绝不能让自己的随口言论,意外为中国入侵台湾打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