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将展开亚洲出访行程,路线涵盖马来西亚、日本与韩国三国,最终将出席亚太经合高峰会(APEC)。这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首次访问亚洲,也将是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预定的首次面对面会晤。
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vitt)周四宣布,特朗普将于10月24日(周五)午夜启程前往亚洲,展开为期一周的外交访问。他预计将于周日一早抵达马来西亚,出席东盟相关会议;下周二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会晤;周三在首尔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面;并于周四(10月30日)在庆州与习近平举行正式会谈。
虽然特朗普日前曾怒言“没必要见面”,但他周四在白宫记者会上态度明显转变,表示将与习近平进行“颇长的会谈”(“pretty long meeting”),并形容此次会面“非常长且重要”。此举被视为两国关系在紧张氛围下出现和缓迹象。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指出,原本传出美中领导人可能仅举行场外“拉边会”(pull-aside meeting),如今已升级为历时数小时的正式会谈,显示双方均有意将此次峰会作为突破僵局的契机。
这将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两位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上一次类似规模的会面要追溯到2019年大阪G20峰会,当时双方闭门会谈长达80分钟。如今,随着美中贸易战升温、全球供应链分裂与乌克兰战事持续,庆州会面被视为可能终结或加剧全球贸易紧张的重要转折点。
此次会谈中预计涵盖的核心议题,包括中国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出口控制、美国对中商品的高额关税、大豆出口复苏、核裁军议题,以及俄罗斯石油进口等。
特朗普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强调,美国关税“比稀土强得多”,显示他仍将关税视为对中政策的主要施压工具。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希望通过高关税、出口管制与科技禁令,迫使中国改变产业政策;而北京则利用稀土供应优势作为反制筹码。
此外,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如果中国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将有助“结束乌克兰战争”。这显示此次会谈已不仅是贸易磋商,更延伸至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层面。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资深研究员、前美国国安会中国事务总监何瑞恩(Ryan Hass)分析指出,局势升级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相反,从根本上讲,两国领导人都在寻求时间和空间,以减少对对方在关键经济投入方面的依赖。”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特朗普的决策模式偏向直觉与即兴,较少依赖严密准备;而习近平则强调制度与长线规划,不易受情绪影响。这样的风格差异,让外界担心双方沟通可能出现误判。
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也指出:“美中两位领导人都表现出极大信心,但实际上可能没想象中强大。这样的自信错觉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严重的沟通不畅与政策误判。”
作为APEC峰会主办国,韩国在此次外交布局中扮演关键角色。首尔政府正与华盛顿磋商一项约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方案,作为双边贸易协议的核心。韩国财政部长具允哲(Koo Yun Cheol)透露,双方正在研究如何避免该笔资金“一次性部署”对韩元汇市造成冲击。
据了解,该方案将包括直接投资、贷款及政府担保三部分。韩方同时争取下调汽车关税,以避免与日本的竞争劣势。日本新协定将关税降至15%,而韩国目前仍维持25%,令韩国汽车制造商深感压力。
韩国总统李在明预定于10月29日(周三)在首尔迎接特朗普,并于隔日共同出席APEC开幕式。韩国官员指出,这将是“检验韩美经济同盟含金量”的关键时刻。
在抵达韩国之前,特朗普将于下周二在东京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举行首次会谈。高市是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以保守强硬著称,被视为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治继承者。
日本媒体NHK报道,高市政府正在评估提前达成防卫支出占GDP 2%的计划,以回应地区安全压力。根据美联社消息,特朗普预计将要求日本“进一步增加防卫预算”,以符合北约5%的军费支出标准。
特朗普此行的首站为马来西亚,他将出席东盟高峰会,并推动美方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马来西亚外长表示,特朗普此行“期待在峰会上见证停火协议签署”,暗指该国正协调泰柬边境争端。
对美国而言,东南亚是展示其在印太地区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对马来西亚与其他东盟国家而言,特朗普的到访既是机会,可争取投资与防卫合作,也是一种压力,因为可能被迫在美中之间选边站。
此次APEC峰会不仅是多边会议,更可能成为美中关系的分水岭。若美中双方能在贸易或能源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全球市场或将迎来短暂喘息;若谈判破裂,则可能引爆新一轮经济与战略紧张,甚至整个亚太地区将迎来“大地震”。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Chaîne
- FréquenceChaque semaine
- Publiée24 octobre 2025 à 10:24 UTC
- Durée5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