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六(11月1日)会见了韩国总统李在明。这是他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最后一天的活动。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出席此次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中国在此次峰会上成为最受瞩目的大国。
在峰会召开前,习近平于周四与美国总统举行了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会晤。最终,双方达成了多项停战共识,让激烈的中美贸易战暂时得以降温。随后,美国总统返回华盛顿,他走后,习近平因此在峰会上成为焦点人物。
星期六(11月1日),习近平在峰会上提议建立一个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习近平表示,这样的机构可以制定治理规则、推动国际合作,使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习近平称:“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应当造福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人民。” 中方官员表示,这个组织可能会设立在上海。习近平同时呼吁APEC成员经济体领导人推动绿色技术的自由流动。APEC成员国在会议上通过了一份共同声明,并就人工智能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在此次APEC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将中国塑造为“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并暗指美国的“霸权主义”。他在闭幕演讲中宣布,明年APEC峰会将由中国城市深圳主办。
而借此次出访韩国的机会,习近平也加强了与多国的双边关系,因为多个国家也在寻求缓和或继续维持与中国的关系。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加拿大,借着峰会的契机,习近平于周五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举行了自八年来中加两国领导人间的首次正式会谈。习近平表示愿意“让中加关系重回正轨”,并邀请卡尼访问中国。卡尼在周六回应称,这次会谈是两国紧张关系的“转折点”,并表示将于明年年初访华。自2018年以来,中加关系急剧降温,今年夏天以来,两国报复性地互征关税,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放过加拿大,本周,特朗普宣布将对加拿大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中止了贸易谈判。在此情况下,加拿大不得不转向与北京重新寻求合作。
韩国和中国的关系谈不上缓和,但不难看出李在明小心翼翼地在中美之间保持微妙平衡,最好哪一边都不要得罪,因为美国是韩国安全的主要保障国,而中国则是最大的贸易伙伴。
自2016年韩国同意部署美制“萨德”(THAAD)反导系统后,中韩关系急剧恶化。北京随即采取了严厉的经济报复措施,包括限制韩国企业、禁止中国旅行团赴韩等。尽管本周韩国与美国签署了数千亿美元规模的经济协议,为了换取华盛顿降低对韩国出口产品的关税,但韩国必须要接受的一点是,首尔的经济仍高度依赖中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李成炫指出,李在明此次会面“可能希望安抚北京,强调韩国与美国的战略结盟并不排斥与中国的务实经济合作”。他对法新社表示,韩国领导人希望建立“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双边经济关系基础”。
中韩关系的走向,也与北京与平壤的密切关系密切相关,朝鲜与韩国在法律意义上仍处于战争状态。李在明在会前对媒体表示,北京在推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个稳定的半岛对于东北亚的稳定至关重要,这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他补充说,自己“期待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随后与习近平的首次会面中,他呼吁中国帮助推动与平壤“恢复对话”。李在明还强调地区“稳定”的必要性,并指出“近期中朝高层交往”,他指的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9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大型阅兵式。他指出,这些交往“有助于为重启与平壤的接触创造有利条件”。
不过,朝鲜的态度非常强硬,在会晤前,朝鲜官方通讯社发表声明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即便“说上一千次,也不会成为现实”。
与韩国相比,日本的态度则强硬许多, 习近平周五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会晤,一直以来,高市对中国都持严厉批评的态度。在此次中日首脑会面中,她是少数敢于直言不讳向中国就多项敏感议题发起对话的领导人之一。高市称,在会面中她对南海局势以及香港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局势表达了严重关切,此外她也毫不掩饰自己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称自己是台湾的坚定支持者。要知道,为了保证达成贸易协议,这一议题甚至并未在中美首脑的会面中被提及。不过,她依然向习近平表示,希望建立“日中战略互利关系”。
法媒分析称,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并没有强化美国的实力,反而加速了全球在大国之间的分裂,推动了一个多极化世界的形成。而这份贸易协议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主导的地位。但特朗普在回程的飞机上回应普京的核声明时宣布,恢复已中断三十多年的核试验。这一举动呈现出美国作为一个不确定的超级大国形象,准备动用更加威胁性的手段,试图挽救逐渐瓦解的全球霸主地位。而中国方面并未掩饰他的野心,中国计划经济能够与美国脱钩,并力求成为一个主导的科技工业大国。从长远来看,刚刚闭幕的中共四中全会上,中国重申了发展目标:必须在所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完全独立,无论是数字技术、能源技术,还是国防技术。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中美之间的竞争正撼动全世界的经济体系和政治格局,无论站队哪一边,都难逃被影响的命运。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FréquenceTous les jours
- Publiée1 novembre 2025 à 12:24 UTC
- Durée6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