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濟學 | Everyday Economics

生活經濟學

《生活經濟學》帶你用經濟鏡頭解讀香港日常!經濟學教授Dr. Fred、微退休實踐者Kato、社企創辦人Steven,三人組拆解茶餐廳定價、地鐵票價機制、小紅書店排隊經濟等在地案例。每週隨堂不用公式的經濟課,培養你的「市井經濟直覺」——看透消費陷阱、預判市場趨勢、靈活作出生活決策。

  1. S2-01 Labubu熱潮背後:盲盒經濟學的驚喜與陷阱

    EPISODE 1

    S2-01 Labubu熱潮背後:盲盒經濟學的驚喜與陷阱

    從Labubu到全球盲盒熱潮,這個現象如何重新定義消費行為? 由香港藝術家Kasing Lung創作、Pop Mart授權的Labubu,因BLACKPINK成員Lisa的社交媒體推廣而全球爆紅,連足球巨星C朗拿度都被拍到手持Labubu公仔。但這股盲盒熱潮背後,隐藏著怎樣的經濟學原理? 在今個系列上集,Dr. Fred 運用行為經濟學分析這個現象: 🎁 驚喜感 + 稀有性:盲盒如何運用不確定性創造消費慾望 🧠 有限理性決策:Herbert Simon理論解釋資訊不對稱下的消費選擇 📊 前景理論 (Prospect Theory) 實戰:Kahneman & Tversky的「低機率高回報」心理陷阱 🎯 風險不對稱:「幾十蚊唔貴,中咗就賺到笑」的經濟邏輯 從童年回憶的「扭蛋、閃卡、出奇蛋」到今日的盲盒經濟,我們發現「新奇、好玩、刺激」不只是廣告口號,更是一套精密的商業策略。當成年人為盲盒花費數百上千美元,這與賭博行為有何相似? 既然盲盒都係靠運氣,不如直接買六合彩算了!反正都係「運氣話嚟就嚟」嘛。但細想之下,這正是盲盒經濟學的高明之處:我們買的不是那隻公仔,而是「可能性」本身——而這份可能性,往往比真正的獎品更吸引。 本集關鍵詞: Labubu、Pop Mart、行為經濟學、前景理論、有限理性、風險偏好 Send us a text 今集「生活經濟學」就到這裡!希望我們的分析能幫你看透更多消費陷阱,預判市場趨勢。畢竟在這個AI時代,培養獨立思考比獲得標準答案更重要。 喜歡節目的話,記得訂閱並在社交媒體關注我們: Facebook: EverydayEconHK Instagram: everydayeconhk

    17 min

About

《生活經濟學》帶你用經濟鏡頭解讀香港日常!經濟學教授Dr. Fred、微退休實踐者Kato、社企創辦人Steven,三人組拆解茶餐廳定價、地鐵票價機制、小紅書店排隊經濟等在地案例。每週隨堂不用公式的經濟課,培養你的「市井經濟直覺」——看透消費陷阱、預判市場趨勢、靈活作出生活決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