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温柔

留学-工作-结婚-生娃-回国,每个重大选择和背后的日常小选择

本期,我和好朋友 Zhenshuo 聊一聊做选择的故事和心得。从普遍意义的社会标准来看,从清华本科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从硅谷科技公司到回国加入大厂,Zhenshuo 的每一步都是「标准好学生」。然而,30 岁之前那个无声的社会脚本,在她一路自我觉察,到作为女儿、妈妈、妻子、朋友、员工、老板、同事、等等身份混在一起无法全都胜任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短暂的逃跑和调整之后,她开始通过日常中很多个小的选择,更理解自己,更支持自己。

我很有感触的是,我们用了比较多时间聊生育的选择,她说因为自己结婚是同龄人中比较早的,在当时默默执行「社会写好的脚本」时,并没有太多信息和「过来人」可以咨询。于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播客里提到,有朋友告诉我,婚可以结,生孩子要仔细考虑,也有朋友说,结不结婚不重要,但是一定要有个孩子。我想对话的意义就是把这些不同的说法都说出来,并且尽量多去理解每个人说这些话的上下文是什么,希望给更多的女性听到。

另一点也是 Zhenshuo 在播客里说的,她一直以为生了孩子就会有所谓母性的光辉,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她一度以为是自己有问题,是自己不好。她愿意多讲述这些细节,希望让有类似经历的人听到,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你没有出现「主流说法」的反应,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当然,她说发现身上的角色无法都胜任的时候,我也很有感触。她提到的接受不可能完美,以及通过列出优先级的方法,也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Zhenshuo 公众号:方家九姐

时间轴:

00:40  前段时间有个姑娘跟我说,很想知道 35-45 岁的姐姐们怎么做选择

02:15  Zhenshuo 的经历,两个重要的选择

03:35  我们小时候,好像有一个已经写好的脚本,照着做就行

04:29  Zhenshuo 经历:出国是第一次明确的为自己做决定

06:16  是否有人告诉你,你的某个选择意味着什么?Ronghui 的经历:姐姐在我很疲惫的时候跟我说,要挺住

07:18  Zhenshuo 的经历:全家都劝我别报这个专业,因为这个专业不适合女孩

09:27  为什么决定结婚生小孩?当时的社会的标准的影响更大

10:25  现在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其实有更多选择,不过我们也怕自己会选错

12:37  我听到两类声音:婚可以结,生孩子要谨慎;结不结婚无所谓,孩子必须要生

13:27  这个社会要求你 30 岁之前要生孩子,就照着做了

15:17  当时社交媒体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喂奶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16:02  从对婚育的讨论特别少,到恐婚恐育,我们对婚育正常讨论比较少

18:18  「当结婚和不结婚没有什么区别时,是可以结婚的时候」

18:58  生育和养育是不确定性非常大、非常个人体验的事情

20:35  虽然怀孕和生产的过程很顺利,但对身体的失控感,不想再经历一遍

22:13  大家都说生了孩子你会立刻有母性,我没有

24:02  每个人生了孩子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25:10  20 多岁的时候,大家都说结婚生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更谨慎

27:41  回国的决定:不希望生活是可以预测的

28:57  回国发生了什么?女儿,妈妈,妻子,朋友,员工,老板,同事,所有角色混在一起

29:41  每个角色都想做好,当时每个都没做好,觉得自己很失败

31:38  每个特别小的事情都要想一下,这件事本身就很累

32:34  Ronghui 的经历:我花了很长时间养成了用问句的英文说话习惯,回来这么说话大家都觉得我很客套,不确定,没自信

34:10  东亚小孩的底色:「如果我不优秀,别人就不爱我」

34:38  报了一个五天禅修,与世隔离五天后再看手机,发现世界离开自己运行得也很好

37:54  短暂的启发的火花 v.s. 生活洪流,怎么保住小火花?

39:12  禅修回来用 Google 传授的方法给自己写了一套 OKR

43:50  一个当下看起来很大的决定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后面的一连串决定

45:36  我以前不会给自己列愿望清单,但是我现在会写,无所谓是否能完成,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很重要

47:32  我们养成了没有目标不行的生活习惯,现在可以放过自己一点

49:33  工作忙,要带娃,一周看完一本书

50:10  从来不读工作相关的书,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51:40  利用碎片时间

56:03  推荐纳瓦尔近期在 Modern Wisdom 播客中的一期节目

zhenshuo 公众号文字整理

57:48  如果现在可以跟刚出国、刚入职场、刚回国的自己说点什么

59:13  给十年前的自己

关于 Ronghui(小红书)

在《第一财经周刊》做过五年硅谷驻站记者,主要的报道方向是科技与商业。后来回国参与过内容方向的创业,在美元 VC 打过工。目前也是关注 AI 的播客「十字路口」的主播之一。

「交换温柔」来自我和身边的女性朋友们交流得到的启发。希望能够记录和制作更多的访谈的内容,来展示更多的中年女性在职场、个人成长中的故事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