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1004人間菩提】實踐生命教育 樺加沙颱風的侵襲,全臺各地齊心動員救災,讓人看見臺灣團結力量的可貴。大家靠自身的力量去協助光復重建家園,真誠為愛付出,讓受災鄉親在最艱難、最被需要的時期,也能為他們帶來溫暖,成為他們災後重建的最強後盾。 平安不是理所當然,很感恩我們都是有福的人。慈濟人透過清淤、駐診往診、發放物資、募心募愛,及關懷鄉親們後續的災後生活,將所需記錄成冊等方式,便是把這一分的福氣帶進去,將愛的能量匯聚,讓有苦的人同樣有福。 二、 慈濟的愛一直在 ~從病痛到慈悲 花蓮志工楊旻真(小真)原在檢調單位工作,長期承受高壓與嚴苛的考核,身心俱疲。接觸靜思茶道後,她從品茗中體會到「茶有語、心有境」,進而領悟證嚴上人所說「以愛代管」的精神,讓她從控管轉為陪伴,並重新找到人生方向。之後她投入慈濟志工行列,雖然工作繁忙,仍堅持利用有限時間參與訪視與醫療服務,從助人中找到生命的價值。 命運的轉折來自她罹患癌症的經歷。治療期間,她親身感受到「無能為力的痛」,那是身體與心理的極限,但也讓她深刻理解病苦者的感受。正因曾經的無助,她更能在訪視中體會他人的痛楚,從被幫助者轉為能幫助別人的人。楊旻真分享,她曾陪伴一位癌末婦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目睹對方從堅強到放棄、從掙扎到安寧,過程中她的內心充滿悲憫與共情。那段經歷成為她生命的重要啟示——學會面對無常,也學會在苦中生出慈悲。 然而,在助人的過程中,她也經歷情緒崩潰與憤怒,甚至因過度投射而陷入心理低潮。透過心理諮商與靜思語的提醒——「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把握當下即是正念」,她學會將心安住當下。她體悟到,陪伴的力量來自當下的清明與穩定,而非勉強的堅強。 楊旻真以「慈悲與智慧如雙軌並行」自勉。在面對個案的苦時,既要有同理心,也要有理智;悲憫要有界線,情感要能調節。她在團隊的陪伴與上人的法語中,學會了如何用智慧守護慈悲,讓自己不再被悲傷吞噬,而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這條從病痛到助人的旅程,是一段「以苦為師、以愛為路」的心靈修行。
Informações
- Podcast
- FrequênciaDiário
- Publicado8 de outubro de 2025 às 00:00 UTC
- Duração1h
- Classificação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