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1011人間菩提】 上人以手中受贈的「葫蘆」比喻人心容量無限,心若能放大,愛就能無量。只要盡本分、隨分隨力去做,就能成就無限的善。 慈濟的慈善足跡早已跨越國界。自1992年於南非設立聯絡處以來,在非洲持續提供醫療與糧食援助,至今累計幫助超過八十萬人。這分心意跨越山嶺與海洋,凝聚的是眾人無私的愛。 救濟範圍雖然有限,但「能做的就去做」,以合和互協的精神凝聚善力。愛的能量能翻山越嶺、延展無限,只要人人願意,就能讓愛在世界各地不斷傳遞。 二、健康100分~早期發現、微創治療——肺癌不再是「絕症」! 過去「談癌色變」,尤其聽到「肺癌」時,許多人心中便浮現「被宣判死刑」的恐懼。然而,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鍾秉儒醫師指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與觀念更新,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精準醫療」與「慢性病化管理」的新時代。 鍾醫師回憶,因對內視鏡手術著迷而選擇胸腔外科,如今九成以上肺癌手術皆能以微創方式完成,傷口從傳統20多公分縮小至3至5公分,患者術後第二、三天即可出院,一週內恢復日常生活。再加上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的導入,使醫師能更靈活、精準地處理棘手部位,讓手術安全性與保留性大幅提升。 談及肺癌高居「三冠王」──晚期確診率最高、健保支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鍾醫師強調關鍵在於早期無症狀。許多病患直到腫瘤壓迫氣道、骨頭疼痛才被發現,往往已是晚期。為此,政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能以傳統CT十分之一的輻射劑量,偵測出早期或癌前病變。特別建議有家族史、重度吸菸者或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 在治療上,現今已不再侷限於手術或化療,取而代之的是標靶與免疫治療,依據腫瘤基因型態選擇專一藥物,大幅降低副作用、提升存活率。即使第四期肺癌患者,只要對標靶藥物反應良好,也能長期穩定控制,像高血壓或糖尿病般與病共存。 鍾醫師提醒:「肺癌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略。」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搭配遠離危險因子(如吸菸、空汙),大多能獲得良好預後。肺癌治療正走向精準、微創、溫柔的醫療新時代,讓「癌症」不再是人生的句點,而是重新出發的逗點。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UTC 00:00
- 长度1 小时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