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網路電台

【真心看世界】在後山,愛正循環1027

一、【20251014人間菩提】身心依止處 臺東慈濟志工回到花蓮靜思精舍與 上人溫馨座談,證嚴上人也憶起與東臺灣的因緣,是在1964年與修道法師的陪同下棄俗離家,從臺中搭火車前往高雄,又從高雄搭乘客運來到了臺東。看見鹿野車站心生歡喜,佛陀說法的第一場不就是在「鹿野」嗎,彷彿找到身心依止之處。因緣不可思議,輾轉又來到花蓮,慈濟的創立,正式開啟 上人的宏願。 資深志工回眸來時路,如今臺東慈濟人承續著慈濟的法脈,在當地推展慈善關懷,也深耕社區做環保與長照工作,資深的志工們依然勇猛精進, 上人感恩所有志工的努力耕耘,依舊堅守環保崗位,用行動守護大地,也期許所有資深菩薩,身心健康,互相勉勵彼此感恩,繼續讓慈濟精神在後山代代延續。 二、心蓮朵朵開~ 花蓮東大門夜市的榮譽主委、也是「缸缸好酸梅湯」老闆的林文松,以孝心返鄉承接母親手藝,用傳統滋味打造出屬於花蓮的在地故事。他原本在臺北從事證券業,為照顧年邁雙親回到家鄉,面對景氣波動、疫情與天災重創觀光,他不氣餒,憑著「健康是本錢、不放棄就有路」的信念,重新在夜市紮根,推出不酸不甜、剛剛好的酸梅湯與滷豆乾,傳遞媽媽手作的溫度與堅持。 除了經營攤位,林文松更致力推動夜市環保與社會關懷。他以行動支付減少現金接觸、推廣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並邀請遊民參與清洗回收容器的工作,讓弱勢者重新找回自信與尊嚴。夜市垃圾屬於事業廢棄物,清運成本高昂,因此從源頭減量、使用可重複餐具不僅環保,也節省開支。從被動回應到全體夜市攤商主動參與,林文松成功帶動「綠色夜市」的風氣,讓東大門夜市成為花蓮永續經營的典範。 近年他又推動「蔬食旅宿平台」,鼓勵民宿業者回應蔬食文化,以環保飲食對抗暖化。他從一杯酸梅湯開始,串起了親情傳承、社會關懷與永續環保的故事。這份「缸缸好」的滋味,不只是味蕾的平衡,更是人生取捨之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