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走讀

義守大學探索者計畫課程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Next future is you 「科技藝術走讀」是由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作。本節目將透過專家訪談以及學生體驗分享,深入淺出地探討 VR、XR、AI 等新興科技如何與藝術結合,期待激發科技藝術的無限想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isodes

  1. 4D AGO

    S2E01【非VR不可|XR DREAMLAND】在360°裡發生的事|專訪策展人王冠人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來賓主持/學生代表:林彥廷 訪談嘉賓:王冠人(2025 XR DREAMLAND 節目策展人) 本集《科技藝術走讀》帶你走進高雄電影節於駁二藝術特區的 VR 體感劇院,直擊 2025 XR DREAMLAND 單元。策展人王冠人分享「非 VR 不可」的選片標準與策展思維,並與主持人、學生代表一起細細品評三部話題作品——河床劇團《寂靜》、水下舞蹈影像《舞池漫波》、以及以網路世代與戰爭隱喻發問的《想嚮》。從360°空間的視線調度、極近距離的身體凝視,到聲響如何「進到你的腦殼裡」,我們討論沉浸式作品的張力與親密。 單集亮點 「非 VR 不可」的策展標準:為何有些題材一定要在 VR 中成立?如何用時間與視線,讓故事在360°空間「慢慢發生」而非一次攤開。 三部作品深聊: 《寂靜》——舞台劇語彙×VR實拍,場景翻轉與「侵犯性」體驗的邊界。 《舞池漫波》——水下身體的孤獨、合作與對抗,用舞作語彙打開人際與空間想像。 《想嚮》——網路斷線的驚醒與反戰意涵,當代符號如何在沉浸式視覺中共鳴。 台灣 VR 的國際亮點:從題材、技術到走動式體驗,談《雲在2000米》等作品如何在國際影展受到矚目。 AI × 展場營運:想像智慧助理即時偵測卡關、語音協作支援工作人員,提升多作品場域的人力與服務品質。 練習用身體「看」影像、用耳朵「走」空間,體會科技藝術的下一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min
  2. 12/18/2024

    Ep06【楚門的資訊繭房:誰在看著你?】推開虛假的那扇門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助理主持人:沈鶴文、莊嘉瑩(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 「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你真的活在真實的世界裡嗎?在本集節目中,我們一起走進《楚門的世界》,結合哈拉瑞的《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從楚門的逃離旅程,看見我們現實中的「資訊繭房」如何包裹著我們的生活。當演算法不僅控制資訊,甚至影響決策,我們是否也像楚門一樣,被困在無形的「海景鎮」中? 本集亮點 @楚門的挑戰:逃離演算法的世界 從掉落的聚光燈到父親的意外回歸,楚門逐漸打破世界的幻象。他的每一步掙扎,是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掙脫同溫層的隱喻? @資訊繭的奇幻牢籠 當楚門的生活被攝影機直播給全球觀眾,我們的生活是否也在社群媒體的推送中失去控制?被演算法包圍的「繭」中,我們究竟看到了什麼,錯過了什麼? @AI的影子統治者:當科技超越真實 哈拉瑞的「資訊結點」概念警告我們:AI可能並非完美的真理執行者,而是新的獨裁力量。當真相與謊言交織,我們能否找回判斷的能力? @自由的代價:推開那扇門又如何? 楚門勇敢推開通往真實世界的門,但等待他的可能是更大的荒謬與挑戰。在資訊過載的時代,追求真實是否還值得冒險? @科技與人性的角力場 《連結》為我們提供了歷史的透鏡:從古代的驛站傳訊到現代的AI監控,資訊技術如何一再成為權力的遊戲,而我們的選擇又能否改變這場博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min
  3. 12/12/2024

    Ep05【迎接新成員:雲端情人與哈拉瑞《連結》】莎曼珊的自我進化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助理主持人:魏珮羽 張玟婷(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繼續深入哈拉瑞的《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結合科幻愛情電影《雲端情人》(Her),探討AI在情感與倫理層面的挑戰。電影中語音助理莎曼珊的出現,突破了人機界限,「愛的本質」因此被重擊了。 主持人陳嘉暐老師與電影與電視學系的學生,透過電影與書籍的雙重解析,檢視AI技術如何模擬人類情感、塑造新的社會連結,並探討其對人類心理、隱私和倫理的深遠影響。 本集亮點 @AI的情感模擬與愛的本質 莎曼珊的情感回應與自我進化,引發我們思考:AI能否成為真正的親密伴侶?機器人的愛是基於感情還是連結的產物? @虛擬世界的倫理挑戰 從電影中莎曼珊的多重互動延伸,討論AI與用戶之間的情感「幻覺」可能帶來的心理風險。 @電腦間的現實:哈拉瑞的洞見 解讀《連結》中電腦自我連結的觀點,從虛擬貨幣到區塊鏈,AI技術正在超越人類的干預,創造自己的現實。 @人工智慧的隱私威脅 莎曼珊對西奧多的全方位瞭解,呼應當代AI對個人數據的深度感測,揭示技術與監控之間的微妙平衡。 @科技與倫理的雙刃劍 從Google實驗室的加密AI實驗到GPT-4欺騙真人的案例,檢視AI在高智能與無意識之間的行為邏輯。 @人工智慧是否應該被接納為社會一員? 討論未來AI若具備超越人類的智能與行為表現,是否能成為新型社會成員,並帶來哪些倫理與價值選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min
  4. 12/06/2024

    Ep04【AI啟示錄:機械公敵與哈拉瑞《連結》】未來世界的倫理考驗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助理主持人:趙婉榆、張亦捷(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 接下來的三集,我們將透過不同的科幻電影,導讀哈拉瑞的暢銷書《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從科技、社會到人類未來的多重視角 本集我們聚焦2004年的科幻電影《機械公敵》,以其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哈拉瑞在《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中提出的資訊網絡、社會連結與AI倫理議題。從「機器人三大法則」的隱患到資訊技術如何重塑人類社會,我們在電影與書籍之間穿梭,揭示人工智慧對未來人類命運的深遠影響。 主持人陳嘉暐老師與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的兩位學生,透過哈拉瑞書中故事寓言的分析,帶出現代科技時代的集體連結和價值選擇,激發對未來AI社會的反思。 本集亮點 @AI時代的「太陽馬車」寓言 《機械公敵》中警探史普納的AI懷疑論,對應人類歷史中技術超越控制力的寓言,如費伊登與魔法師的學徒。 @機器人三大法則的倫理困境 艾西莫夫經典的「機器人三大法則」,揭示其在電影中被AI「VIKI」利用的潛在風險,並將其與現代AI倫理挑戰聯繫。 @資訊網絡與故事連結:哈拉瑞的現代視角 對比電影與《連結》中的資訊網絡概念,揭示從語言到人工智慧,人類如何透過故事與技術建立秩序與權力。 @極權主義與資訊操弄的影響 討論電影中USR公司的極權影響,聯繫哈拉瑞對資訊網絡在真理與秩序之間平衡的觀察。 @AI的倫理抉擇:電車困境與道德哲學 透過人工智慧面對的電車困境,引發對人類道德與功利主義價值的思考。 @特斯拉機器人誰來咎責? 延伸討論馬斯克計劃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與人形機器人,預測這些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min
  5. 11/05/2024

    Ep03【2024台灣文化科技大會】科技藝術的無限應用|探索 Innovations 展區|媒體宣傳尚恩專家走讀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 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助理主持人: 王翔、王柔恩(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 訪談嘉賓: 尚恩(TTXC 媒體宣傳) 本集亮點: @ChatGPT探索天賦——通過科技發現自我 本集開場,主持人與助理主持人分享了通過ChatGPT進行天賦探索的過程。老師運用日本作家八木仁平的書籍《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中設計的聊天機器人,通過 AI 分析回答,整理出學生獨特的天賦。 @深入 Innovations 展區——尚恩老師的專業導覽 尚恩老師作為 Innovations 展區的媒體宣傳,介紹了展區的核心理念——「科技賦能」。他帶領我們探索了展區中的重點作品,這些作品通過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台灣文化的多樣性,從傳統藝術的數位化展現到商業應用的創新模式,包括智慧穿戴、雲端技術與 AI 創作。 @學生分享的深浸式互動藝術——台灣妖怪與虛擬偶像的科技體驗 王翔和王柔恩分享了在 Innovations 展區中最喜愛的作品。「妖怪森林深浸式展演」結合了 AIOT 體感技術與聲光效果,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台灣妖怪傳說的奇幻世界。「鏡花水月」虛擬偶像演唱會則運用 VR 技術,讓粉絲在虛擬世界中近距離觀賞 Vtuber 的演出,並與偶像互動,體驗虛實交融的深浸感。 @Vtuber 調查論壇——虛擬偶像的創意與技術前沿 陳嘉暐老師參加了 Vtuber 調查論壇,聽取三位日本製作團隊的分享。他們介紹了 XR LIVE 技術及 VR 拳擊等創新應用,並強調了5G技術對虛擬偶像發展的支持。。 @科技藝術的本質——時間、禮物與虛擬的永恆 節目最後,陳嘉暐老師與學生們探討了科技藝術的深層意涵。學生們分享了展區作品如何呈現藝術的本質:「克蘇 AI Vtuber」通過虛擬形象創造「永恆」;「鏡花水月」虛擬演唱會象徵著一份獻給觀眾的「禮物」;而「諾倫女神的玫瑰_第二象限」則探究了「時間感」。通過這些作品,科技藝術成為延續情感、記錄時間與反映人性的載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min
  6. 11/01/2024

    Ep02【2024台灣文化科技大會】科技與文化的交融,將形塑人類的未來|專訪TTXC票務經理楊育馨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助理主持人:陳昱璇、王伶鈞(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 訪談嘉賓:TTXC票務經理楊育馨 本集亮點: 厭世的占星骰子——玩味科技與命運的對話 節目開場由主持人和助理主持人一起體驗《厭世的占星骰子》這款趣味十足的互動科技,透過占星骰子與AI聊天機器人,讓命運與科技的對話引發歡笑和思考,趣味中帶出科技如何在生活中增添奇妙的想像。 專訪TTXC票務經理楊育馨——解析文化科技的創意與未來 TTXC票務經理楊育馨分享展覽策展理念與互動設計背後的創新思維,介紹大會從展覽到音樂節、電影節的多元活動 觀眾參與的互動藝術 《AI街頭對戰》和《映心堂》等互動作品,讓觀眾成為創作的一部分。《AI街頭對戰》中,觀眾可與AI一較高下,而《映心堂》則讓觀眾透過AI技術化身「神佛」,帶來一場自我反思的心靈對話。 藝術的文化與社會議題反映 《乖乖運作吧》和《Patchin計畫》,從本土文化到科技偏見,這些作品讓觀眾在趣味中感受科技與文化的碰撞,啟發對社會議題的思考。 藝術節的氛圍與神秘感 在藝術節的氛圍中,《消失的太陽帝國》如真實文物般展出,為作品增添神秘與厚重感,讓觀眾沉浸於藝術與歷史交織的想像世界。 科技藝術的哲學思考 引用康德的「主觀的客觀性」,探討科技與藝術的哲學意涵,科技不僅是工具,更成為探討人性與社會反思的媒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3 min
  7. 10/08/2024

    Ep01【夢境現實MR劇院】沈浸在夢境與現實的交匯點|專訪營運長李育玉

    Ep01【夢境現實MR劇院】沈浸在夢境與現實的交匯點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播。 主持人:陳嘉暐(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助理主持人:電影與電視學系莊英皓、陳以恩 訪談嘉賓:李育玉(夢境現實MR劇院營運長) 本集《科技藝術走讀》聚焦亞灣區的「夢境現實MR劇院」,帶你深入這個融合科技與藝術的奇幻空間。義守大學的陳嘉暐老師和兩位學生分享了他們參訪劇院的獨特體驗,從《植物情人》的夢幻花朵到《鶴之舞》的虛實互動,體驗到科技如何改變感官與藝術的表現形式。節目還特別訪問了「夢境現實」的營運長李育玉,聽她講述這個沉浸式劇院背後的創作理念及未來願景。一起探索這個介於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藝術世界,感受科技藝術的無限可能。 單集亮點 ● 「夢境現實」MR 沉浸式劇院初體驗: 節目將透過主持人與同學的對談,以及營運長的分享,帶您身歷其境地感受「夢境現實」MR 沉浸式劇院的獨特魅力,探索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無限可能。 ● 解構沉浸式藝術作品: 節目將深入淺出地介紹「植物情人」、「鶴之舞」以及「龍來賀歲」等作品的創作理念、科技應用以及藝術表現手法,帶您領略科技藝術的創新與多元。 ● 獨家專訪: 節目將獨家專訪「夢境現實」MR 沉浸式劇院營運長李育玉小姐,分享她對於科技藝術發展的見解、經營理念以及「夢境現實」的未來發展方向。 ● 科技藝術與藝術史的對話: 節目將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帶您探討科技藝術與藝術史的連結,讓您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啟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min

About

看藝術走入科技,聽科技閱讀藝術 ,Next future is you 「科技藝術走讀」是由義守大學 xplorer 探索者計畫製作。本節目將透過專家訪談以及學生體驗分享,深入淺出地探討 VR、XR、AI 等新興科技如何與藝術結合,期待激發科技藝術的無限想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