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 Podcast《我在歐洲慶祝夏天》
「黑暗可以很長,但光明來時要用力的去慶祝。」
這是一個關於旅行、夏天,以及「重生」的旅行故事。
🎧Apple Podcast: https://researcher.studio/cb7107
🎧Spotify: https://researcher.studio/c95134
.
我的新書《東京現地特搜:走訪在地人週末生活的 10 個散步街區》,現正發售中。
購買連結:https://researcher.studio/shop-tokyouncovered
.
這集《日本大特搜》帶你走進澀谷、新橋、巢鴨三地街訪,直接對比Z世代、上班族、銀髮族的「日本現金」與「行動支付」習慣。調查發現:澀谷受訪者平均20歲、新橋39歲、巢鴨76歲;但不論年齡,大家最終仍把「現金」放在心中第一名!在澀谷,選現金的甚至以16票小勝 PayPay 的13票。全體合計更是現金50票海放信用卡24票、PayPay 14票。
為什麼日本支付走到2025還是離不開現金?關鍵原因包括:PayPay儲值流程對學生不友善(沒綁銀行就得跑超商ATM)、校園福利社與販賣機仍多半只收現金、爸媽對零用錢的數位額度管控,讓現金變成青春期的自由通行證。再加上「日本現金」的安全感與系統故障陰影——從音樂祭到拉麵店的刷卡機壞掉,臨門一腳還是得靠鈔票。
說到「新鈔」,你認得1000日圓的新頭像嗎?街訪中只有極少數人答對是「北里柴三郎」,1萬日圓的「涉澤榮一」辨識度也不高。原因很簡單:新鈔流通率不到三成,大家在日常其實很少見到。
錢包裡裝什麼也很有趣:澀谷年輕人常用與手機殼合一的小包,塞進1萬多日圓、偶像照片、紙本Coupon,甚至有人把古早的100圓當護身符;巢鴨長輩則常備各式護身符。日本支付看似多元,但「日本現金」的文化感、手感與可預期性,仍讓它穩坐信任寶座。
給旅人小叮嚀:就算你在東京幾乎都能用信用卡或行動支付,還是請備點現金(3~5萬日圓很安心)。遇到只收現金的拉麵店、神社香油錢、祭典攤販,或臨時網路出包,都能優雅結帳。日本旅遊要順暢,「日本現金」「日本支付」「PayPay」這三個關鍵字請一起帶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UTC 21:00
- 长度29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