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11月6日星期四在华盛顿接待五位中亚国家领导人,在C5+1框架下举行会议。C5+1框架已经创建了有十年之久,这次成员国领导人首次齐聚华盛顿,再次凸显了中亚作为战略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
这是中亚五国领导人首次应美国总统邀请齐聚华盛顿。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元首和美国共同聚焦安全问题、供应链问题、能源以及稀土资源等问题。这五个中亚国家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力范围。美国借此平台,重申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寻求机会。对这五个中亚国家的政府而言,这是增强各自政治分量、吸引投资并在大国间平衡博弈当中获得筹码的良好机会。
十年来,美国在中亚的外交政策正是围绕中亚C5+1峰会的机制展开的。2015年,美国提出了这个集体框架,该机制在美国时任国务卿约翰·克里的主持下,于撒马尔罕正式启动,旨在建立一个定期的、多边的对话结构。这一外交转向出现在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当时,美国部队正逐步撤离阿富汗,俄罗斯已开始兼并克里米亚,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崛起。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政治学研究员比马尔·阿迪卡里对此认为,“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美国和中亚国家认为,建立一个可以就双方关切问题进行讨论的外交平台,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
随着阿富汗战争结束,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感下降,华盛顿试图加强集体安全,尤其是该地区在反恐、边境管理和防止非法贩运方面的安全。但美国更重要的目标,被认为在于确保获取战略资源,比如铀、稀土、铜、锑等。
法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格雷丝琳·巴斯卡兰指出,“中亚正处于全球关键矿产竞争的十字路口”,“该地区丰富的资源、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以及日益开放的与西方合作的关系,为供应链的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对美国而言,这种竞争尤为激烈,因为中国和俄罗斯已在该地区的矿产开采、加工与物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美国则试图通过发展替代性通道,例如经里海连接中国与欧洲,绕开俄罗斯与伊朗的“中间走廊”,来使供应链进行多样化。
理论上,中亚C5+1峰会最初的设立目标之一是推动该地区主权与领土完整。约翰·克里在2015年声明:“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外交关系,不应受任何外部压力或威胁”。这一言论显然暗指莫斯科和北京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雄心。而华盛顿正试图在该中亚乃至全球范围内对两者加以制衡。
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中亚国家而言,中亚C5+1峰会逐渐成为实现多元化与国际地位提升的渠道,摆脱局限于中俄双边框架的机会。但中亚C5+1峰会仍面临结构性障碍:持续依赖苏联时代遗留的交通与能源网络、铁路与物流通道仍大部分流向中俄、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不足,以及中俄各自展现出的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乌兹别克政治学家法尔霍德·托利波夫指出:“中亚真正的挑战是从客体变为主体,建立地区凝聚力和集体谈判能力,以应对大国”。
2015年中亚C5+1峰会启动的热情过后,会议间隔拉长,有些峰会仅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且往往未能达成重要决定。这一趋势在美国政治过渡时期更加明显,特别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其外交更偏向双边主义,并将重点放在美国国内议题上。休眠的中亚C5+1峰会机制,近期又随着稀土资源、资源的获取、中美竞争以及俄乌战争等问题的增加,苏醒了。2023年,拜登主持了该峰会,2025年,特朗普在华盛顿召开该峰会,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今年的峰会上,白宫有意考虑为美国企业在矿业、物流与能源领域提供一系列投资激励措施。部分官员还提到,特朗普可能在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的边界争端中发挥调解作用。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November 6, 2025 at 11:18 AM UTC
- Length5 min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