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7 小時前

    三桶金 × 4%提領法,打造不怕風浪的退休人生《有錢到老後》| 天下文化Podcast

    這一集節目主持人郝旭烈與作家嫺人老師持續,圍繞在嫺人老師的新書《有錢到老後》,兩人深入討論退休理財的關鍵思維與心態調整。節目延續上一集「三桶金」的概念將資產分成短期、中期與長期三個用途的桶子,提醒聽眾退休金不只是要「有」,更要「會用、能用、安心用」。 節目一開始,郝哥提到「投資並非一帆風順」,市場總會出現震盪與下跌,被他稱作「瘋狗浪」或「Mr. Market」的劇烈波動,最容易讓人恐慌、錯失機會。 嫺人老師回應說,自己剛退休時也會害怕虧損,但多年後她發現「短期波動不是最大的風險,長期目標達不到才是」。 她指出許多人過於害怕短期下跌,反而錯失長期成長的報酬。為了克服恐懼,她採用美國學者研究建議的「逐步投入法」:剛退休時只投入20–30%的資金在股票市場,之後10年慢慢提高到60–70%,讓自己循序漸進地面對市場風險。這樣的方式讓她在經歷市場起伏時能更有信心,也印證了「保守不一定壞,重點是穩定前行」。 嫺人老師強調,投資的關鍵是「抱得久」,能撐過短期震盪的人,長期往往會贏。她舉例有網友在股市下跌時因恐懼賣出,後來錯過反彈,這樣的「信心不足」才是投資最大的敵人。 關於「花錢」這個主題。嫺人老師特別分享「敢花、花得剛好」的重要性。她介紹了「4%提領法則」這是美國退休理財界常用的理論:假設退休期約30年,每年從總資產中提領4%作為生活費,再依通膨調整,就能讓退休金「花得長久」。 郝哥總結說,「4%法則」其實與「三桶金」息息相關:先存好錢、分好用途,才有資格談投資和花費。他笑著說,若覺得4%不夠花,就試著讓自己繼續創造收入,因為完全靠投資生活仍有運氣成分。 嫺人老師也同意,退休後仍可擁有「主動收入」,重點不在錢多寡,而是從中找到生活意義。她舉例許多長輩退休後去超商、素食店幫忙,甚至當導遊、寫部落格,不僅開心還能賺點錢,生活反而更有重心。 在節目的尾聲,嫺人老師談到《有錢到老後》的核心,不只是理財,更是心安。她認為退休最需要的是「財務安全感」與「心理安定感」。如果錢沒安頓好,就算手上有存款也不安心。 最後,郝哥提供我們,在追求財富自由之前,先學會心靈自由;先安頓心理,再安頓財富。當你懂得存錢(穩健的基礎)、會投資(讓錢替你工作)、敢花錢(享受生活)、持續創造收入(保持活力),老後的生活自然能「有錢、有閒、又有心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1 分鐘
  2. 7 小時前

    從被迫離職到安心退休,嫺人老師談如何《有錢到老後》| 天下文化Podcast

    這一集節目由天下文化與郝聲音共同播出,主持人郝旭烈與作家嫺人老師的精彩對談,主題圍繞在嫺人老師的新書《有錢到老後》。 兩人都屬於在中年階段提早離開職場的一群人,因此話題特別貼近那些正面臨退休潮的四、五年級生。 嫺人老師首先分享她「被迫提早退休」的經歷。她原本是外商金融企業的高階主管,工作表現優秀,但因為產業變化、公司併入本土集團後出現薪資與文化衝突,使她在工作後期逐漸感到壓力與不快。最終,她在內外環境的雙重逼迫下選擇離職。然而退休後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輕鬆。 她形容那段日子是「社會邊緣人」的感覺,早上沒事可做,只能坐在咖啡店聽別人聊天;雖然不必再繳稅,卻感受到與社會脫節的孤單。 這段落差讓她花了兩三年時間適應。她開始嘗試各種新事物:報考導遊、學日文、挑戰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甚至架設部落格學習數位行銷。這些行動一開始只是為了填補空白、找回成就感,但逐漸開啟了新的方向。嫺人老師說,最療癒的不是休息,而是透過學習與挑戰讓自己再次感覺「有用」。 她後來以匿名方式在部落格寫下〈提早退休的暗黑版〉,誠實記錄那段心情低落、迷惘的歲月。這篇文章意外地在網路上爆紅,成為「提早退休」關鍵字的搜尋第一名,也讓出版社注意到她,進而展開作家生涯。她笑說,正是那些孤單與嘗試,反而成為人生的轉折點。 接著節目談到書中的核心觀念「三桶金」。嫺人老師解釋,這個概念源自美國的退休理財方法,目的在於降低市場波動對退休金的衝擊。 三桶金分為: 第一桶是「短期現金桶」,用來支付一到兩年的生活費,確保在市場低迷時仍能安心生活; 第二桶是「中期穩定桶」,放三到十年內可能用到的資金,例如房屋整修或孩子教育費,可以配置於債券或低波動商品; 第三桶則是「長期增值桶」,主要投資股票或指數型基金,用以對抗通膨並參與經濟成長。 她指出,許多人在退休後最常犯的錯誤是「把所有錢都放進股票市場」,導致一遇股災就慌亂賣出。透過三桶金的配置,可以心理上更踏實、資金運作也更穩定。 最後,郝哥詢問關於投資工具的選擇。 嫺人老師分享,她退休初期曾嘗試個股投資,但發現報酬率不如指數型ETF穩定。自2021年起,她幾乎全面轉向「指數投資」,因為這樣能跟上整體市場的長期成長,又減少情緒起伏與操作壓力。她強調,投資的關鍵不是追求爆發性的獲利,而是建立能長久維持的心態與節奏。 節目最後,郝哥總結這一集的重點:要「有錢到老後」,並不是單指存下多少錢,而是能在不同階段預留空間、保持彈性。錢要分層規劃、持續學習要進化、心態更要安定。 下一集他們將延續這本書的內容,談如何在「存錢」之後進一步學會「賺錢與花錢」,讓財富與人生同時豐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 分鐘
  3. 美國白宮再次當機停擺?匪夷所思。/ 日本迎來第一位女首相?開展新局。|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6

    2 天前

    美國白宮再次當機停擺?匪夷所思。/ 日本迎來第一位女首相?開展新局。|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6

    今天的議題聚焦太平洋兩側兩個台灣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來自於台灣長期以來對美日的親近,陌生來自於它們最近幾年的劇烈變化。過去一週,美國白宮再次當機停擺,日本則迎來了第一位女首相。 一, 10月1日,美國政府因國會臨時預算喬不攏而再次關門,一名白宮資深官員已經透露,若政府與國會談判繼續僵持,白宮將著手展開大規模的裁員。慘 非常可能的是,就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二周,國會參議院將對臨時撥款法案進行第六次表決,但兩黨仍然沒有辦法得到妥協。難怪一名白宮僱員憤怒地表示:「這一屆政府的談判方式就是威脅,就是公然違法。」 《CNBC》援引白宮內部的報告稱,美國政府關門每周將使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約 0.1 個百分點。若政府停擺持續一個月,將導致約 4.3 萬人失業,並使消費者支出減少 300 億美元。這真的是一個匪夷所思的笑話,全球最大經濟體 動不動就鬧政府停擺,我們怎麼解讀美國白宮的關門大吉? 二, 10月3日,在自民黨舉行的黨內決選中,高市早苗擊敗了廣受歡迎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高市早苗接替首相石破茂出任自民黨黨魁,自民黨則希望儘快振衰起弊,甚至重新獲得民眾支持並繼續執政。 不過,富士新聞FNN報導,高市帶領的自民黨新團隊與公明黨的聯合執政確定破局事宜,因此正在評估延後到10月20日當週召集臨時國會。同時間,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也正在尋求整合在野,盼共同推出候選人角逐日本首相,朝野之間的攻防日益明顯。 眾所周知,日本派閥政治是場永不落幕的「歌舞伎」,過去五年換了四任首相,而且即將迎來新的一任——曾被寄予改革希望的「孤狼」石破茂上台僅僅一年,舞台就要換上前所未見的「女旦」高市早苗。閃光燈下,媒體津津樂道於「首位女首相」的歷史性標誌;但諷刺的是,這張女性面孔背後,劇本精髓從 未更改。我們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3 分鐘
  4. 高績效心智並非天生,而是練出來的《刻意進化》|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6

    10月9日

    高績效心智並非天生,而是練出來的《刻意進化》|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6

    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分享《刻意進化》的書,作者是艾瑞克.波特瑞特博士,他曾是全球頂尖的績效心理學家,也擔任過海豹部隊的首席心理師,長年協助太空人、菁英運動員與救援人員在壓力下突破極限。 書中核心主張是:高效能的心智能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透過鍛煉養成。博士將自己三十多年的實務經驗提煉成五大心智習慣,幫助人們在挑戰中持續成長。 第一個習慣是「目標驅動」。人必須清楚了解自己為什麼而努力,這不只是外在榮耀或他人期待,而是內心真正的價值與信念。書中提到一位名叫大衛的跳水選手,他在一次意外中重傷,經歷生死邊緣後重新檢視自己跳水的理由,從在乎外界的眼光,轉變為單純因為熱愛而跳水。這種重新設定目標的過程,能讓人找到更長遠且持續的力量。博士建議的步驟包括:寫下最重要的目標、公開承諾,以及制定計劃,確保行動真正源自內心。 第二個習慣是「心態至勝」。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看世界的角度與應對挑戰的方式。書中舉到凱蒂這位飛行員的例子,她曾因任務失敗陷入自我懷疑,但後來理解到不該執著於過去的錯誤,而是專注於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這種持續改善的心態讓她走出低潮。書中強調心態是一種選擇,也需要透過練習與角色定位來強化,例如把自己視為「不吸菸的人」而非「戒菸的人」,就能帶來不同的心理力量。 第三個習慣是「精進歷程」。真正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的累積與改善。書中提到投資長張盛,他用表單規劃生活的不同面向,並在日常規劃中留下空白時間給自己,讓生活有留白與彈性。他也透過「畫掉清單」來累積小小成就,進而產生持續的動力。博士提醒三個關鍵:善用時間,把最重要的事放進行程並懂得拒絕;改善流程,找到更高效的方式做事;從失敗中學習,將錯誤當成方向修正的機會。 第四個習慣是「逆境韌性」。人難免面對壓力與挑戰,博士提出十種技巧來幫助掌控「戰、逃、僵」的反應,例如:透過視覺化訓練模擬場景,讓大腦形成肌肉記憶;設立備援計劃,避免落入盲目的樂觀;練習自我覺察,把注意力拉回當下;透過「4444呼吸法」調整生理狀態;建立儀式感來進入最佳表現模式;將目標切割為小步驟;打破思維定式,調整對事件的看法;透過感恩與自我肯定轉移負面情緒;在事後檢討學習;並強調團隊意識,理解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是與夥伴共同前行。 最後一個習慣是「調節復原」。高壓與挑戰不可能永遠持續,因此懂得休息、照顧自己,是長期成長的必要條件。博士建議人們在工作之餘,走進自然、享受陽光或單純留白,讓身心獲得修復。正如薩古魯所說,如果一年五十二週都給了別人,至少要保留兩週只屬於自己。唯有在復原中,才能累積持久的韌性,繼續往前。 這本書提醒我們,成功不只是來自天賦,而是來自有意識地鍛煉與選擇。當這些習慣逐步融入生活,就能在面對挑戰時,持續進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2 分鐘
  5. 英國當代管理大師-韓第 人生終章的深刻反思,踏實的人生指引《九十自述》| 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60

    10月8日

    英國當代管理大師-韓第 人生終章的深刻反思,踏實的人生指引《九十自述》| 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60

    這一集天下文化《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邀請來賓洪台中榮總家醫科主任、國立中央大學副教授朱為民醫師,從老年醫學的角度一起討論英國知名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的遺作《九十自述》 節目一開始,憲哥先介紹韓第的人生背景,他不僅是管理學大師,也是一位作家、哲學家、人道主義者,即使在高齡中風後,仍然保有對知識的渴望與生命的熱情。他九十多歲時以五十六篇短文總結人生體悟,留下最後一份智慧遺產。 兩人談到,韓第能在九十歲仍持續創作,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情,這本身就是一種啟發。他的文章中常常提醒人們,生命的重心應回到「家庭、朋友與食物」這三個最單純卻最重要的元素。這讓人重新反思,現代人往往將心力投注在工作與功名,但最終真正留下價值的,仍是日常生活裡的關係與喜樂。 談到「運氣」時,韓第引用拿破崙的名言,指出將軍最重要的特質是「幸運」。但他認為所謂的幸運,其實來自於平時的準備與累積。例如,他在人生中年時就將房子改造成高齡友善住宅,因此在中風後,仍能安穩自在地生活。 朱醫師也分享自己父親因突發中風而讓家人手忙腳亂的經歷,呼應韓第的觀點:凡事有準備,才是真正的「好運」。 書中還有對「自由」的省思。韓第回顧自己在殼牌石油工作的經歷,指出自由有「消極的自由」與「積極的自由」之分。前者是擁有物質、生活無虞,卻被制度框架限制;後者則是追隨內心、掌控人生,但可能伴隨風險與不穩定。他並未給出標準答案,而是留給後人自己選擇。 憲哥也藉此分享自身體會:自由沒有唯一解答,但若沒有「說走就走」的勇氣,就必須收起「玻璃心」,接受當下的選擇。 最後,兩人聚焦於「生與死」。韓第在書中以樂觀的筆調,談論自己在高齡與病痛中的快樂,他每天仍能以笑容迎接鄰居,展現坦然接受衰老與依靠他人的心態。 朱醫師也以專業角度補充,在台灣許多長者抗拒外界協助,反而增加家庭壓力。 韓第的示範則告訴我們,接受幫助不代表失去尊嚴,而是讓生命持續有品質的一種方式。這也呼應朱醫師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與預立醫囑的理念:唯有提前準備,才能讓人生最後一程走得平和。 韓第的文字提醒我們最重要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活在當下,珍惜日常。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像韓第那樣,在九十歲時打開門還能大聲說「我今天很快樂」,那麼這便是生命最真切的圓滿。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6 分鐘
  6. 川普提出加薩停火計劃?值得讚揚。/歐洲經濟注定欲振乏力?亮點出現|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5

    10月7日

    川普提出加薩停火計劃?值得讚揚。/歐洲經濟注定欲振乏力?亮點出現|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5

    今天呢 我們要挑選一個地緣政治 一個經濟發展。湊成一個政經情勢的兩則新聞解讀。講到地緣政治,大家對以色列和加薩之間的恩怨情仇肯定最看不懂,終於看見了曙光;另外,垂垂老矣的歐洲經濟真的沒救了嗎?錯,一個亮點正在冉冉升起。   一, 10月2日,以色列部隊又攔截了一支航向加薩走廊的人道援助船隊,再次引得全球多地紛紛舉行聲援巴勒斯坦人的示威,歐洲則出現抗議者 封路砸店的情況,加薩的衝突確實到了不偃旗息鼓不能的境地。   很多人問為什麼這次川普提出來的停火計劃可以期待,大家可以看見,除了各地抗議衝突,九月底,納坦雅胡在聯合國的演說 ,不但稀落掌聲、各國代表陸續離席抗議,也進一步凸顯了以色列的外交孤立。事實上,10月2日,聯合國衛生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在以色列對加薩(Gaza)發動的戰爭中,近4萬2000人遭受了「改變一生的傷害」,其中1/4是兒童,傷勢包括截肢、頭部和脊髓損傷,確實讓人感傷。   加上這幾天,俄羅斯、中國相繼表態支持這個停火計劃,加薩確實知道了一個關鍵時刻,我們要怎麼解讀?   二, 9月16日,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在歐盟委員會會議上發表講話表示:歐洲經濟正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他強調去年9月提交的一份有關歐洲未來競爭力的戰略報告根本沒有落實,歐盟必須顯著提升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事實上,9月29日,歐盟發佈的一份環境報告也指出,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正在危及歐洲的經濟民生。歐洲環境署(EEA)發出警告:歐盟在許多領域都難以實現2030年目標。這實際上正在威脅歐洲人的未來繁榮、競爭力以及生活質量。   歐洲真的這麼慘?其實不然。9月27日,惠譽已將西班牙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A-"上調至"A",展望穩定,理由是該國經濟表現優異且外部脆弱性降低。這很讓人驚喜,當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讓人失望,甚至裁員時,西班牙的經濟卻呈現了一片樂觀。去年,西班牙GDP增長了 3.2%,政府預計 2025 年還將增長 2.8%。歐盟委員會的預測也有 2.6%。我們要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 分鐘
  7. 當媽媽,也別忘了當「自己」,為自己和孩子們勾勒出自由而幸福的人生《工作媽媽學會的事》|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5

    10月2日

    當媽媽,也別忘了當「自己」,為自己和孩子們勾勒出自由而幸福的人生《工作媽媽學會的事》|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5

    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分享一本讓許多父母深有共鳴的教養書,丘美珍的《工作媽媽學會的事》。 作者丘美珍曾是雜誌總編輯,為了三個孩子毅然離開職場,全心陪伴十二年。直到孩子們陸續上大學,她才發現自己陷入財務不獨立、人生缺乏故事的困境,於是選擇重返職場,再次找到工作的成就與快樂。她的經歷成了許多父母的借鏡:如何在家庭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郝哥特別喜歡書中一句話:「陪伴有時,放飛有時,保有自我。」他認為這三個概念就是養育與自我成長的精髓。陪伴意味著愛與連結,放飛象徵孩子終將獨立,而父母仍需保有自我,不該在孩子長大後失去生活的重心。 郝哥將書中的核心收斂為五大重點。 首先是「陪伴能夠成就愛」。真正難忘的時光不是監督課業,而是與孩子一起做飯、出遊、散步、玩耍。這些高品質的陪伴,才會留下愛的記憶與心靈的連結。 其次是「善用教養的十大助力」。從陪伴、盟友、手足、界限、困惑、空間、動察、提問、習慣到閱讀,都是滋養親子關係的力量。 比如,父母要避免在手足間比較,因為比較會帶來傷害;要懂得建立界限,和長輩溝通清楚教養的立場,避免價值觀衝突;要創造共同空間,讓家人有機會「在一起」;要用提問取代命令,啟發孩子思考;要以身作則養成好習慣;要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因為閱讀帶來視野,也開啟更多選擇。 第三點是「不要被外界的標準綁住」。父母常常不自覺把同儕或社會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但其實孩子應該走自己的路。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培養孩子具備「自處」的能力重要。 第四點是「幸福才是教養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學歷、成績或收入才代表成功,而是能過上自己選擇的人生、擁有幸福感。父母要學會課題分離,尊重孩子的幸福選擇。 最後是「用栽培孩子的熱情,來栽培自己」。當孩子長大離巢,父母不該空心或失落,而是要重新經營人生下半場。把自己照顧好,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讓孩子更安心,讓整個家庭形成正向循環。 唯有先把自己過好,才有能力去善待他人,才可能讓整個家庭和諧而美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2 分鐘
4.7
(滿分 5 顆星)
39 則評分

簡介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