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耶穌會中華省JesComCHN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九月廿九日┃墮落對他人及教會造成不良影響

    -4 H

    九月廿九日┃墮落對他人及教會造成不良影響

    “一個人的墮落會嚇到別人, 而且冷卻許多修德者的熱誠。" 您的家庭有族譜嗎? 上面有多少名字是您認識的? 這些人的生命對您有什麼影響或啓發? 耶穌的族譜中,有聖人、賢者, 也有平民和造成禍延子孫的罪人, 無論是君王或平民,他們在信仰上都是指標。 《三度生命》的作者米契·郭安說: 「一部人類的歷史- -包括輝煌的成功以及慘痛的失敗, 可以當作一部無盡的愛的追求史來閲讀。 同樣的,個人信仰中看出惡表及修德的意義。 在宗教改革的環境下, 聖依納爵看到教會面對的困境和挑戰, 在種種考驗中, 他逐漸明白教會需要的是內在革新而不是外在的革命, 在教會最艱辛的時刻他接受聖神帶領, 經由靈修的培養和訓練, 他和有相同精神、信念的伙伴們投入各項更新教會的工作。 這句智語說:「一個人的墮落對他人是件恐怖的事, 而且會讓很多人在靈修成長或熱心事奉的道路上受挫、卻步不前。」 這是聖依納爵的親身經驗, 在僵化的制度前,他接受宗教裁判所的調查, 他向裁判者表達「我不曉得這種審查有什麼意義。 有一天一位神父拒絕了我們中的一位領聖體, 理由是那人每週都領聖體,我自己也遭受到同樣的待遇, 難道你們在我們中發現異端嗎?」 裁判者說:「沒有!如果真的發現了,便會燒死你!」 依納爵回答說: 「對!你也一樣會被燒死,如果你講異端的話!」(自述小傳58) 教會的信仰見證會讓信友感到榮耀和鼓勵, 腐化則會讓人感到羞恥並且無言以對,而這是奧秘, 因為天主讓其發生了; 相同的,人追求德性成長並且無私的事奉, 則會引領他人進入信仰團體。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與梵蒂岡近照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2. 九月廿八日┃在信仰中成為踏腳石而非絆腳石

    -1 J

    九月廿八日┃在信仰中成為踏腳石而非絆腳石

    “我們的工作原應成就他人, 反而往往因我們的緣故成了他人的絆腳石。" 在信仰中要活出愛並且做見證, 生活在愛中的人,所做的一切應該造就他人, 如果對方沒有受益反而受阻, 就要問為什麼我的熱心不但沒有感動他人, 反倒讓人感到反感或跌倒呢? 當我為造就他人所做的反而成為阻礙? 這時回顧、反省、覺察就很重要, 因為我成為他人信仰的絆腳石卻不自知, 就是立下惡表。 用當今心理與靈修整合做說明, 就是你的能量、磁場會影響他人, 即使你和對方並沒有刻意要做什麼,甚至雙方都不知道, 在互動時自然就會產生, 好的效果就是潛移默化,不好的則會造成他人的阻礙。 所以時時做覺察就很重要, 如同你進入一個房間會有感覺, 不只是室溫也是裏面人的溫度。 如果他人令你感覺不舒服, 當生命沒有能量時就會想躲開, 自覺的會避免在脆弱下受傷; 也可能會採取遮掩,讓自己在感覺上好一點。 我們受造的目的原本就是要和別人相通, 在創世紀中天主說人單獨不好, 就是今天「關係生物學」所要硏究的內容。 你的生物結構就是要和別人相遇, 你要在和別人的互動中才能發展自己。 因此基督徒的本質是要成就他人, 今天無論從科學或是信仰的角度看, 他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 你對他有責任,同時他對你也有責任。 用覺察輪或第七感所做的說明, 他的意會進到你的意,成為你的一部分, 因此他人是你的一部分,彼此是分不開的。 在意識內會相互影響,當你愛自己時就會愛他人, 真正做自己的人就會幫助他人做自己, 當生命有了互動、分享、互通和共融, 在基督內就成為生命共同體。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視中,天父願意耶穌收納依納爵爲同伴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3. 九月廿七日┃不求一己之私而追求耶穌基督之事

    -2 J

    九月廿七日┃不求一己之私而追求耶穌基督之事

    “不求私利而願為耶穌基督事工付出的好工人, 確實如鳳毛麟角。" 您在教會內做服務嗎? 無論是在堂區、各種善會或使徒事業機構, 身分是神職人員、修會會士、合作者或員工? 是全職、兼職?帶薪或是志工? 您在工作上是為了什麼而做? 聖依納爵說: 「不求一己之私而追求耶穌基督之事,那種好工人,確實稀少。」 的確,在個人主義盛行下,現實上願意為了耶穌基督, 在所做的大小事上全然為他,沒有個人的私意私利, 為了他而配合他人的人的確不多。 福音中耶穌說:「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 從人的信仰經驗來說, 今日的世界人們看到這樣或那樣的樣貌, 可是從更深的信仰來看, 天主用奇妙的大能持續不斷地在救贖, 有一天祂會完成這個工程, 過程會在被選的身上逐步實現, 這些無私奉獻的人會成為那個時代的典範, 多年後教會冊封(宣告)他們為聖人。 這句智語表達一個追求為耶穌基督做服事的人, 就完全不要想到自己,因為重點是祂, 願意完全成為為祂所用的好工人。 為了明白祂的意願,在投入工作前還需要徹底的悔改。 因為我們的愛始終是有限的而天主的愛是無限的。 在這概念下聖保祿說要望著標竿往前奔跑, 除非你的標竿是清楚的,否則注意力就會轉到自己身上, 失去和耶穌基督實質的連結,造成為主工作的危機。 明白天主的旨意不容易,需要深入的祈禱, 現代人的挑戰就是靜下來, 很多時候用工作來代替祈禱, 因此用很多時間在做事上, 變成連祈禱也是為了天主而做,為祂唸玫瑰經, 但祂根本不需要, 只是渴望你知道祂的心意並且和祂同工。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在此得一神視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4. 九月廿六日┃靈修生活的平衡

    -3 J

    九月廿六日┃靈修生活的平衡

    “靈魂的邪惡源於過猶不及, 不論是不冷不熱,或過於火熱。" 您評估過個人的信仰生活嗎? 認為自己是一位耶穌基督熱誠的跟隨者? 或是普通的教友而已? 您對信仰的態度影響個人的生活嗎? 希臘哲學影響教會神哲學的發展, 亞里斯多德的形質論認為靈魂是形式, 肉體只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 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生魂、覺魂和靈魂。 在這概念下,會幫助我們了解聖依納爵當時的靈修觀, 「靈魂的邪惡源於過分,不論它不冷不熱,或過於熱心。」 靈魂會偏離在於過分, 但今天已經不把靈魂當做是實體,而是靈性狀態, 活出什麼様的信仰的樣貌? 因此信仰要活得真實,首先就是要平衡, 如果失去秩序或過份就有危險,誘惑者魔鬼會趁虛而入。 在活出信仰的真實中,依納爵採取的靈修法是彈性及相對的, 但在「原則與基礎」上他強調了絕對, 人要達到受造的目的必須讓天主絕對在一切之上, 其他都是相對的。 所以對於世上的一切,不管是健康、財富、尊榮或長壽, 當你把這些變成絕對的或生活的目標就是過了份, 邪惡就會在這些上面滋長, 因為你把不是天主的變成天主。 信仰團體需要熱心的人才能維持團體的動力, 但只是熱心卻沒有明智就會造成失序, 強迫他人必須要接受自己的想法或做法, 過分熱心或自以為是替天行道, 把自己代替天主就是極端主義。 相對的,不冷不熱就是你不管天主, 信仰生活表現溫溫的, 個人對於聖事、靈修沒有渴望甚至無動於衷, 聽到天國來臨也不悔改。 對應默示錄所說的就是, 「因為你不冷不熱所以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默3:16)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近郊拉斯道達堂 Cappella della Visione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5. 九月廿五日┃天父的慈悲欣然成全我們的渴望

    -4 J

    九月廿五日┃天父的慈悲欣然成全我們的渴望

    “為使大事能夠如願, 我們將那些微小的問題擺在前面, 然後就可以為大事祈求天主協助, 因祂樂意賜恩典給謙遜的人。" 您在什麼時候,在什麼人身上經驗到慈悲? 被慈悲的對待豐富了您的生命, 在具體的生活經驗裏, 透過信仰人才能體會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恩寵。 聖經裏許多慈悲的字句,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 天父是慈悲的源頭也是慈悲的典範。 教宗方濟各呼籲教會全體要重新宣揚天主的慈悲大愛! 他說:「一旦了解並且擁抱救主的慈悲,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更有力量,就能改變自己的生命。 慈悲是天人相遇的橋樑,能改變一切。 現在正是改變生命的好時機, 勇往直前,去擁抱天主的慈悲吧!」 這句智語說: 「天主卓越的美善、大能的愛德以及慈父的眷顧, (欣然)樂意成全我們,遠勝於我們去求得。」 聖依納爵經驗了天主的慈悲大方, 他說明天主喜歡給我們的,比我們去求祂的熱誠還要大, 而且天主巴不得可以把全部所有的給我們。 在親子關係中,父親真的愛孩子就是這樣做, 但現實生活不是都如此,現代人在這方面更加困難。 盧雲神父指出現在是活在一個無父的時代, 就是沒有父親的世代, 因為很多人真實的情況是這樣,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是缺席的,或是父親不像父親。 信仰上我們把天主稱為父, 因此一個人的爸爸是這個模樣, 他的天父也會是這個樣貌。 因此對於慈父的眷顧,如果跳脫性別的稱呼, 天主既是父親也是母親, 面對孩子的渴望祂表現的比我們所求的還要熱切, 我們需要學習覺察祂對我們的欣然樂意成全。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1540年教宗保祿三世准許成立耶穌會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6. 九月廿四日┃做好小事才能為大事祈求天主的助佑

    -5 J

    九月廿四日┃做好小事才能為大事祈求天主的助佑

    “為使大事能夠如願,我們將那些微小的問題擺在前面, 然後就可以為大事祈求天主協助,因祂樂意賜恩典給謙遜的人。" 生活中您認為什麼是大事?什麼又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小的分別或衡量的標準是什麼?您學習過自我關照嗎? 一個懂得自我照顧的人就是做好簡單的小事, 讓天主在這裏施展大能。 聖依納爵在耶穌會會憲的開始,稱「這最小的修會⋯⋯」, 他沒有預期修會未來的發展如何? 也沒有想怎樣才能永續經營? 但是他注意每個小小的事項,他的態度就是, 「為使重大的事務能如願以對(處理), 應先關照最微小的事務, 如此方能為大事求助於施予謙卑人恩寵的那位(天主)。」 這句智語的意思是,要祈求天主讓所求的大事能夠如願, 自己先從簡單的小事做起, 就像世界上許多大企業家是從學徒做起, 在天主的事上也要從基本功夫練習起, 需要循序漸進,不要自己沒有努力就去祈求天主。 別眼高手低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從小事做起才能做大事。 福音中耶穌對忠信的教導是, 「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會忠信。」(路16:10) 換句話說信仰成聖是漸進的, 在靈修上不是一次祈禱就會成為有信仰的人、 做了九日敬禮理所當然就會得到所祈求的。 靈修生活如果沒有養成每天祈禱的習慣, 怎麼能去做三天或五天的避靜, 八天避靜都沒有做過, 就想去做一個月的神操,這是緣木求魚。 天主會賜恩寵給謙卑的人完成大事, 但是先要從腳下的這一步開始, 並且要腳踏實地、盡人事聽天命, 以今日的靈修話語說: 不是你盡了人事再信靠天主, 而是從一開始就要信靠天主,而且要努力地做。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與梵蒂岡近照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 min
  7. 九月廿三日┃我們共同的義務:為天主的肖像歡欣

    -6 J

    九月廿三日┃我們共同的義務:為天主的肖像歡欣

    “天主以祂獨生子的寶血救贖世人, 身為天主的肖像,我們蒙受裨益,理當歡欣鼓舞!" 您在什麼時候會歡欣雀躍? 什麼事情會讓您歡欣鼓舞? 我們接受耶穌基督做救主,分享他復活的生命, 依靠他在生活中會因不斷的更新而歡欣,這是由內發出的喜樂, 正如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 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及明達的人, 而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做。」(路10:21) 聖依納爵體驗到,天主用祂獨生子的寶血救贖世人, 身為天主的肖像,我們被一項共同的義務來維繫在一起: 為此一肖像歡欣。 這句智語指出,你是天主的肖像,我也是, 因著共同的肖像我們有共同的義務,就是要高興, 因為我們都得到了救贖。 傳統的信仰說人因為罪玷污或破壞了這個肖像, 今天的靈修用語是,這個肖像受到損傷, 但是天主親自來救贖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罪或創傷經驗讓我們的生命感到沉重,有時甚至感到窒息, 需要藉信德及靈修得到療癒。 這也是為什麼依納爵神操的第一週是那麼重要。 因為第一週要深深體驗天主的愛,我們是罪人但被祂所愛, 重點在認識罪,在恩寵中人被引導轉向天主, 默想後,面對十字苦架的耶穌基督,與他做心對心的對話祈禱。 天主是無限全能慈悲的,祂的意願是所有的人都得救。 人有自由能犯罪,但是這個自由不會超過天主無限的愛。 我們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被造, 這個曾經受損的肖像已被救贖, 基於恩寵我們有共同的義務要團結在一起, 就是在歡欣中彼此相愛, 讓他人看到自己也是耶穌寶血所救贖的肖像。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 如果您覺得受益,歡迎分享福音 + 圖/神視中,天父願意耶穌收納依納爵爲同伴 註:節目內之廣告爲您目前收聽的Podcast平臺所提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8. 九月廿二日┃我的意念決定如何領受天主的恩寵

    21 SEPT.

    九月廿二日┃我的意念決定如何領受天主的恩寵

    “若我們錯亂的意念不阻礙天主的鴻恩, 祂將欣然樂意賞賜更豐沛的恩寵。" 童年時期您是否有過做「小大人」的經驗, 看到大人忙碌就自以為是的想做小幫手, 許多時候反而越幫越忙, 因為自己根本不淸楚大人需要什麼協助? 這句智語倒過來說就是, 我們錯亂的意願會阻礙天主的大恩寵, 如果我的意念沒有障礙, 祂將欣然把更為豐沛的恩寵給予我們。 就是只要你不做攔路虎,天主的恩寵就很容易被接收到, 但是我的容量不足或因為抗拒, 那麼天主的恩寵就沒有辦法在我身上暢通,發揮作用。 依納爵靈修是幫助人成為內心自由的人, 因而參與天主的救世工程。 首先要做的是整理自己,除去內在錯亂、不正的心情, 是指生活中許多的牽掛和依戀。 天主本來就是大方的天主, 因此問題不在天主,需要改變的是我們, 關鍵在於人先要除去不正的心情。 祈禱的內容是多元的,但是人習慣於祈求, 祈求天主改變外在的狀況或得到自己渴望的。 其實祈禱的目的是幫助你去發現, 天主本來就準備好給你的恩寵。 依納爵式的默想法在架構裡有求恩, 求恩不是向天主求什麼外在的東西, 而是去發現天主原來早已給的恩寵。 因此求恩的時候, 你藉著這個行動準備好自己,為能夠充分的領受恩寵, 就像當你的雙手是滿的, 別人要送給你禮物你沒有辦法接受。 當我們的雙手已經抓満許多的東西, 天主也有許多恩寵要給我, 天主發現祂沒有辦法給我時, 祂做了示範,天主放下所有的成為貧窮的, 為使我們也能夠放下,領受祂的恩寵。 所以求恩時要祈求,如果這是天主給我的,那我就好好接受, 如果天主給我別的恩寵, 我祈求的是,看到天主所給的恩寵在哪裡?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 如果您覺得受益,歡迎分享福音 + 圖/依納爵在此得一神視 註:節目內之廣告爲您目前收聽的Podcast平臺所提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Bande-annonce

Notes et avis

4
sur 5
4 notes

À propo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