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2025年10月19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证道经文:马太福音 15:1-20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开始分享“马太福音”的第15章。从13章结尾开始,使徒马太再一次记载众人对主基督耶稣言行的反应。先是门徒们的明白,然后是家乡拿撒勒人的厌弃,再到分封王希律惊慌于施洗约翰的复活。中间夹述了主基督耶稣所行的两个著名神迹,即五饼二鱼和在海面上行走。接下来是群众的反应,他们紧紧地追随主耶稣(也许带着些迷信),因为他能喂饱并医治他们。

今天的证道经文记载的是有关另一波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反应。这些人是从首府耶路撒冷来的,是专门来调查主基督耶稣的言行的,可谓来头不小。虽然尚未发生直接的冲突,但火药味已可隐约可闻。犹太官府及上层正密切关注着这个在加利利游行传道,影响力正不断上升的名叫耶稣的人;而主基督也毫不隐讳地在门徒面前定了这些法利赛人和文士的罪,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和瞎子——所有这一切,同样是为显明主基督耶稣的身份与权柄,他到底是谁?到底有怎样的权柄?
 
本段20节经文依序可以分为四部分,即法利赛人的质疑、主基督的回答、主对法利赛人不服的点评以及彼得请求进一步的解释。以下的分享就依经文的顺序,以每部分中的一个问句作为标题展开。
 
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

这次前来的法利赛人和文士颇有来头,因为他们是从“上面”耶路撒冷来的,很可能是犹太公会专门派来的,就像当年前往调查施洗约翰是谁的那些人一样。来者既自觉具有权柄与权威,又为调查与责难之目的,因此就依手中的“证据”直接发难:“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在这些人看来,耶稣作为拉比,不仅没有带好门徒,使他们循规蹈矩,反而放纵他们,竟然不按公认的传统与习惯行事。往轻了说这是轻忽失职,往重了说可就是有离经叛道的嫌疑了。法利赛人与文士此时还有所克制,他们虽然是责难的态度,但毕竟采取了讨论问题与神学辩论的形式。

法利赛人所提出的本质上是一个神学问题,即权威与权柄的问题,正如祭司与长老们后来在圣殿直接问主基督的问题一样(参21章)。权柄从何而来?到底谁才是终极的权威,遗传还是诫命?法利赛人和文士以“正统”的卫道士自居,自认有责任尽力维护他们所认为的权柄与权威之所在。
 
这里的洗手与讲卫生无关,就像我们今天提倡的饭前洗手那样。而是一种宗教洁净的仪式,其目的是通过洗手把沾染的污秽除掉,以免污染全身,有点类似摩西律法所规定的洒除污秽水的礼仪——我们基督徒一看就明白,这些礼仪乃是为预表之目的,本质在于分别圣与俗。摩西律法只规定祭司在会幕中服侍的时候需要洗手洗脚(铜盆和铜海就是为此而设置的),但对普通百姓和日常生活并没有如此要求。犹太人认为律法只给出了一般原则或个别事例,不足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对律法作出了许多解释,以便应对生活中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古人的遗传”的来源。当然,这些遗传有的是合宜的,有的是不合宜的。但随着年代和遗传的增加,犹太人却逐渐把这些遗传提升到了与摩西律法同等权威的程度。甚至传说都是由摩西口传,经过历代长老、拉比而传承下来的,其权威不容质疑。后来犹太人把这些遗传和其他资料汇编在一起,成为了犹太教的经典塔木德。这些古人的遗传在主耶稣的时代成为人们广泛接受并遵从的习俗,主基督耶稣在迦拿婚宴上变水为酒的那几口石缸,就是用来为参加婚宴的宾客洗手行洁净之礼准备的。
 
法利赛人责问主基督耶稣为什么不纠正门徒违反古人遗传的行为,竟听之任之,表明他们对此非常不满,希望主能迷途知返而回归“正路”,不再违反遗传和习俗。主基督将如何回答他们呢?
 
为什么犯 神的诫命呢?

面对法利赛人与文士的责难,主基督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反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 神的诫命呢?”这样的回答不仅直指问题的核心,到底谁更具权威,是人的遗传,还是神的诫命?从而避免了陷入具体问题的争论。答案显然不言而喻!而且这样的回应也是对法利赛人责难最有效的回击,因为主早已洞悉他们此行的动机与目的——他们并非为寻求真理或探讨问题而来,与他们辩论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后来在圣殿中主基督同样是这样反问前来责问之人的,如果他们能认出施洗约翰权柄的来源,自然也就能认出主基督的;如果认不出,所显明的就是他们不过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法利赛人和文士没有继续回应主的反问,就此沉默。法利赛人显然发现自己现在处境尴尬,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公开声称遗传的权威大于神的诫命,但若承认了又将置自己于不利,于是只好不说话,这场冲突尚未开始即戛然而止。

主基督耶稣并非凭空说话,而是举出了“各耳板”为例。这是犹太人遗传中的一项特殊奉献,就是一个人若口头宣告(注意只要是口头宣告就足够了),他的财物已经奉献给圣殿,就是奉献给神了,以后就不可再用于其他俗世目的,包括奉养父母。这显然与第五条诫命“当孝敬父母”相违背,因为供应父母财物的需要显然属于孝敬的范围。为保证神的诫命切实得到遵行,摩西律法随后对违反之人规定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各耳板的遗传既使人无法履行或是逃避奉养父母的责任,而法利赛人却坚持必须要遵行,就显明法利赛人是以遗传凌驾于神的诫命(十诫是其最基础、最典型的代表)之上,实质是废除了神的诫命——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荒谬与不敬虔无可推诿。

神诫命的权威显然应当高于人的遗传,对神的子民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前者是出于至高的神,是必须无条件接受并遵行的,其权威既是绝对的,因此也就是评价遗传的标准。正因如此,“唯独圣经”才被确定为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后者是出于人,可能有错,也可能仅适用于不同的时期或环境,其权威只是相对的,理应降服在前者之下。法利赛人和文士尽管口头上不能否认这一点,但实际的做法却与此背道而驰,高举人的遗传。因此,主基督耶稣直接定了他们的罪,即假冒为善!并且引用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证实这是又一次的应验——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类似的情况,当今人本主义的时代,就更为明显。

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行不一、心口不一,只注重外在行为,却忽略内心对神的敬畏与顺服;另一是高举人的吩咐,甚至凌驾于神的诫命之上,其结果必定是“拜我也是枉然”,不为神所悦纳。
 
对于今天的教会与基督徒而言,我们应当由此提防两方面的倾向。一方面是把人的遗传、观念、吩咐等抬得过高,甚至超过了圣经的教导。每个教会或个人都会继承一些传统,不论是否意识到;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导性的风潮或是“政治正确”,教会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每个群体都会有比较著名的领袖等等。这些都很容易被高举,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教会或基督徒的网罗。赎罪卷明显没有圣经根据,但却与当时因行为称义的教义吻合,于是成为罗马教廷敛财的手段,竟能风靡一时,成为引发宗教改革的导火索之一,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求圣灵保守我们,使我们警醒,时刻警惕将属人的东西高举过于神的话,以免因假冒为善而得罪神与主基督。

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轻视传统的倾向,这是当代明显的特征,也是我认为极为危险的因素之一。不能因为有些遗传有问题,就走向否定传统的另一个极端。轻视传统一味求新的结果必然是头重脚轻,根基不稳。再加上漠视权威的思潮,已经给现代多元化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境与灾难。现代社会不仅各种思潮泛滥,而且传播手段又快又广,让人无所适从,只好是我对、你对、大家都对,因此失去了客观的标准。其实,许多传统,就如历史上的信经与信条,是历代圣徒智慧与敬虔的结晶,其权威尽管是相对的,但于我们却是非常有益的,是非常有效的属灵遮盖,应当认真学习并传承。我们几位牧师有一个共识,就是当代教会应当向传统回归,从而植根于大公教会这丰富的沃土——也许我们又一次临近“宗教改革”的窗口,求圣灵引导我们,能看得清、站得稳、行得正。
 
主基督耶稣在以反问回应了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责问以后,转向包括门徒在内的众人,宣告了针对洗手遗传的结论:“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门徒与法利赛人对此将有何反应呢?
 
法利赛人不服你知道吗?

主基督耶稣在回击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同时,也是在借此教导门徒,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