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世界,台灣用台積電定義了「製程標準」與全球信任;在茶的世界,旅居美國近半世紀、被業界稱為「台灣茶葉大使」的許正龍,正試圖讓台灣茶走上同樣的路。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茶路掌門林承志與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Tommy)邀請了許正龍,他認為台灣不必當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茶國,而是要成為「世界茶葉教育中心」,輸出的不是茶葉本身,而是標準、知識與誠實的品牌力。
這套想法,來自他四十多年在美國市場打下的第一線經驗,從中餐館免費附茶,到「波霸奶茶」崛起,再到歐美茶商排隊來台灣學烏龍茶。
許正龍在1977至1978年移居美國時,原本是做外銷雜貨生意的出口商,跑遍美國各大展會。當時台灣茶在日本關東、關西市場都有成熟通路,但在美國幾乎一片空白。他決定實際走訪美國各地的華人社群,舊金山、紐約、芝加哥、休士頓、西雅圖、洛杉磯等城市的唐人街,拜訪所謂的「辦莊」。「辦莊就像早期的中式批發代理商,專門幫餐館進口各式食材與物資。」許正龍解釋著。
他很快注意到一個文化習慣,就是在美國的中餐館,客人一坐下,餐還沒點,桌上就有一壺熱茶;沒人管那是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茶好不好喝也沒人在意,因為它不收茶資,甚至不被視為「商品」。對代理商來說,只要「越便宜越好、包裝越大越好」就行,甚至一包要到60公斤、110磅,完全只是成本思維。
於是許正龍創造了「好生意餐館茶」,不是「高山烏龍」或「什麼什麼紅茶」,而是「喝了生意會更好」的茶。他甚至請當時以廣東台山人為主的餐館老闆們,幫忙挑一個最吉祥、最順口的中文說法,最後鎖定三個字:「好生意」。品牌口號也直接綁生意:「餐館好生意,要用好生意餐館茶。」
許正龍回頭看台灣茶的產業史,用的是「演化」的語言。他把早期大量出口北非、中東、摩洛哥的綠茶,稱為「一級加工」,就是茶農做完基礎製程,大宗、低價、穩定出貨。後來市場改變,再也不能只靠這種大量出口生意,台灣內部也在1982年鬆綁了「產製銷分離」的老制度,茶農不再只能把青葉賣給大工廠,而可以「自產、自製、自銷」,開始直接做成品、面對消費者。
許正龍說,正是在這個斷層期,台灣茶自己「長出」了新型態市場,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後來在全球爆紅的「波霸奶茶」或「珍珠奶茶」。波霸奶茶使用的,往往是來自台灣較低海拔、原本在傳統出口市場裡不被視為高價值的茶款。當舊市場開始消退,這些茶沒有被淘汰,而是被重新轉化成一個全新的消費文化:「甜、冰、即飲、外帶、年輕」,甚至變成全球街頭可見的台灣符號…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lif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Dos veces a la semana
- Publicado1 de noviembre de 2025, 10:00 a.m. UTC
- Duración32 min
- Episodio365
- ClasificaciónA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