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9 GIỜ TRƯỚC

    高科技加持,广东电网日以继夜忙抢修

    强台风“麦德姆”过境后,广东电网防风防汛响应降至IV级,电网铁军日夜兼程、一刻不停开展抢修复电,抢修力量持续增加,受影响用户正逐步有序恢复。截至10月7日12时,广东电网累计出动约7.5万人次,车辆15436台次,应急发电车294台、应急发电机6729台。 中秋佳节抢修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人星夜赴团圆,有人点亮团圆路。在泥泞里、在杆塔上、在设备旁,电力抢修人员的头灯成了深夜最明亮的月光。 中秋的月圆,深夜,一支千里驰援的队伍“灯火守护者”又顶着湿冷的夜风继续出发。台风过境后,湛江雷州纪家镇漆黑的山林一片狼藉,狂风裹挟着暴雨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这条10千伏公益线是纪家镇多个村落的重要供电线路,台风过境时,成片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厚重的枝干死死压在导线上,导致多处电线杆倾斜、导线移位。故障点深藏山林腹地,泥泞的山路在手电筒的光束下泛着水光,每前进一步都充满挑战。 “我们下午接到支援指令后,立即带着抢修物资出发,到达现场一看,比预想的情况更复杂。”南方电网广东汕头濠江供电局抢修队上山途中,不时有被台风刮倒的树木突然倒下堵住路口,“山路本来就窄,加上周围乌漆墨黑,车辆都要小心翼翼地开。” 几经周折,抢修队终于来到故障点,抢修作业正式开始。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手持油锯清理树障,有的登上绝缘梯检查导线损伤情况,有的则在地面协调物资转运。 停电导致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抢修现场的照明灯和月光汇成一片“光点”。7日凌晨2点30分,最后一根倾斜的电线杆终于被调整到位。支援队队员们收拾好抢修工具,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山。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成为这个台风过后的夜晚中秋台风夜最温暖的风景。 高科技成“抢修神器” 目前,广东电网抗风保电进入关键期,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应急通信设备等“抢修神器”加持,抢修队伍如虎添翼。 “供电哥哥好厉害!飞机往那个方向飞,电线都朝着那个方向去的!”10月7日清晨,南方电网广东潮州供电局抗灾复电抢修队无人机组在村里小朋友的帮助下,对坡头供电所所属的10千伏供电线路进行精细化巡查,大幅提升了巡线效率和精准度,为后续快速制定抢修方案、恢复供电赢得了宝贵时间。 广东电网供电抢修人员再添“数字帮手”。广东电网公司数字化战队开发“停复电数据智能抓取机器人”,可实时抓取电网停复电动态数据,将数据同步传输至可供千人同时在线编辑的超级表单,实现停复电数据的实时统计、自动整合与展示,效率提升近30倍,让各级抢修人员能及时掌握电网停复电进度,为保供电决策按下“加速键”。 应急通信是电力应急指挥的“生命线”。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派出应急通信保障小组和应急抢修小队,兵分多路赶往受灾地区,累计投放应急卫星指挥车、高通量便携站等应急通信设备超300套,在抢修现场仅用15分钟就能架设完成高通量便携卫星站和数字集群基站,有效解决了供电所区域内指挥部互联网通信和语音指挥调度通信问题。 “志愿红”送“暖心月” “阿叔,我们给您送‘月亮’了!”10月6日晚,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青年突击队队员刘鹏政,一手提着应急灯、充电宝等应急物资,一手抱着几盏红彤彤的灯笼,穿梭在湛江市遂溪县村民家中。刘鹏政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望着远处零星亮起的灯火,语气坚定,“我们多跑一户,就多一户人家能感受到这份中秋的温暖。守护万家灯火,就是我们供电人最特别的团圆。” 中秋夜前夕,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集结全省10个地市局支援湛江,组织1990名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营销工作人员、部分员工家属齐上阵,连夜携带着中秋灯笼、大型充电宝、应急灯、手电筒等应急便民物资安抚受灾群众,累计服务23.15万人次,全面有序做好民生用电保障,为每条自然村至少“点亮一盏灯”。 “陈伯伯,这盏应急灯您留着晚上用,起来走动更安全。”一个个醒目的“红马甲”在乡间穿梭,细心了解村民需求,耐心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将充电宝、应急灯和中秋灯笼送到需要的群众手中。一位正在充电的村民感慨:“你们想得太周到了,看到这些应急设备和红灯笼,心里觉得特别温暖!” 广东电网公司温馨提醒大家,要密切留意天气信息,台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电线杆、配电变压器台架等设施,及时对家里的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家中电器泡水、受潮,一定要将电器彻底干燥后再使用。各社会用电主体要做好产权所属设备检查,发现隐患请及时排除。如发现供电线路断落、供电设备浸水,请立刻远离并及时拨打供电24小时抢修服务热线95598。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

    6 phút
  2. 9 GIỜ TRƯỚC

    “双节”返程高峰里,“00后”高速人的别样假期

    微笑温暖归途,巡查护航平安……“双节”假期返程高峰已至,在广东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一群年轻的“00后”开启别样假期。他们褪去青涩,坚守在一线各个岗位,以相同的担当诠释不同的角色,稳稳拿下了保安全、保畅通的接力棒。 潮惠高速巡查员廖陆韩: 巡查报告是节日最好礼物 10月7日,在潮惠高速沿线边坡,一阵清脆嗡鸣声划破长空,2000年出生的巡查员廖陆韩正在操控无人机,透过“天眼”仔细察看边坡细节。 这是廖陆韩走上岗位的第一个国庆值守。“坐标K1265+855,边坡植被正常,坡体未发现渗水、滑塌……”对于这位特殊的“山体医生”,手中的操控器和天上的无人机,就是他延伸出去的感官和脚步。 面对复杂的边坡地形,他需要反复校准坐标,多角度拍摄,不放过任何异样。“我的工作,就是防患于未然,”廖陆韩说:“每一次‘未见异常’的记录,都是对过往司乘安全的一份承诺。” 从初来时的青涩,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全线关键点位巡查,廖陆韩的成长速度很快。他的工具包里,除了设备,还有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巡查笔记,里面记录着不同地质条件下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在排查完最后一个边坡,已是下午4时多,廖陆韩小心地将无人机收回,开始完善巡检台账。对他而言,这份“巡查结果正常”的报告,看似平淡,却重若千钧:“这是亲手守护的‘平安’,也是献给国庆最好的礼物。” 阳茂高速路政员陈文正: 守护司乘团圆是幸福 10月6日清晨,阳茂高速阳西服务区迎来一波返程车流。00后路政员陈文正已提前到岗:“昨晚反复核对现场事件处理流程,生怕漏掉什么。”他仔细整理着崭新的制服,将腰带又系紧了一格。 上午10时,一辆重型货车抢道险些蹭到小轿车,双方争执不下,后方车辆汇聚缓行。陈文正跑上前:“师傅别急,前面有货车专用位,我带您过去。”转身又劝解轿车司机:“您走小车通道更快。”短短几句话,紧张气氛瞬间化解。 刚疏导完车流,对讲机又传来指令:北区有大巴抛锚堵塞出口。他立即前往现场,设置警示标志,联系维修队,随后引导乘客到便民站休息,看着大家安顿下来,他才松了口气——这已是他上午处理的第6起突发事件。 傍晚车辆渐少,陈文正站在服务区入口处,掏出手机拍了段视频发给父母:“今天疏导了好多车,大家都平安赶路,我也平安。” 这一天中秋节,他在车流中穿行了近三万步,脸上虽显疲惫,眼神却依旧明亮:“守护万家归途和团圆,也是一种特别的幸福。” 乐广北高速收费员王敏鑫: 懂得坚守是成长的收获 “请出示通行卡,祝您旅途平安!”10月6日,在广东“北大门”的终端站点——乐广北高速坪石西站,刚入职3个月的00后收费员王敏鑫,第一次国庆假期坚守在岗,手中攥紧的不仅是通行设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身旁的收费班长钟奎兵,是一位有26年党龄的“老高速人”。上岗前,他的一句叮嘱被王敏鑫记在心里:“我们多一份耐心,司乘就少一份焦虑,路途就更顺畅。” 上午9点,一辆货车因称重数据异常停在了称重道口。正值返程高峰时段,后方车辆频繁响起催促喇叭。王敏鑫记起钟班长“遇事先引导再核对”的教导,快步上前查看磅秤和车辆位置,很快发现问题所在:“您往后倒一下,让车轮压在磅秤上,数据就准确了!”当货车顺利驶离道口时,司机还特意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车流高峰再至,王敏鑫处理起特情、司乘问询都熟练了不少。走出岗亭,她望着远处成排的车辆消散,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这个国庆,她不仅熟练掌握了业务,更懂得“坚守”二字的意义。 文、图 | 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沈高 蔡丹丹 邓秋华 黎犁

    4 phút
  3. 11 GIỜ TRƯỚC

    全力护航!湛江地质调查中心技术人员坚守抗台一线,筑牢地质灾害防御屏障​

    国庆期间,面对第21号台风“麦德姆”的逼近,广东省地质局湛江地质调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技术力量投入地质灾害防御一线,构建 “24小时值班值守+现场巡排查” 联动体系,在茂名、湛江等地开展应急调查、监测预警与技术指导工作,以专业力量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科学部署:人员分组分片,织密应急防护网 面对台风“麦德姆”带来的严峻考验,在广东省地质局党组的有力领导和统筹部署下,湛江中心迅速进入应急应战状态,以全链条、高标准的应急防御,为地方政府制定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和科学建议。 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艾康洪统筹调度,紧急抽调24名技术人员组成8个现场专家组,在台风登陆前对隐患点的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关键部位进行细致排查,及时消除潜在风险,协助雷州市企水镇政府人员转移受威胁人员40户51人。 在台风登陆后,专家组闻令而动、向险而行,深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镇、沙琅镇、黄岭镇、望夫镇、那霍镇,雷州市企水镇、廉江市塘蓬镇等重点区域,迅速与当地自然资源部门、乡镇政府对接,分片包干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巡查、险情研判与防御指导工作。 此外,湛江中心还派遣1个监测保障组专人驻守高州市马贵埕垌村委火烧岭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点,3个机动支援组分别在茂名、湛江协助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工作,并随时待命增援突发险情区域。 硬核支撑:多类专业装备投入,赋能应急处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提升应急技术支撑能力,湛江中心调集多类专业装备投入一线,为抗击超强台风“麦德姆”工作提供 “硬核保障”。 在关键监测领域,湛江中心在高州市马贵埕垌村委火烧岭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3 台 GNSS 位移监测仪、3台雨量监测仪,实现地表毫米级位移与雨量的实时监测;布设的4 套无人机形成 “空中力量”——其中2 套多旋翼无人机由机动组掌控,可开展正射影像、三维建模与航拍侦察,另外2 套行业级无人机则助力常规巡查与物资投送;布设的2 台全站仪可随时开展高精度形变测量,为隐患点稳定状态研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持续坚守:排查隐患护民生,监测预警筑防线 10月6日,台风过境后,现场组专家立即对已知隐患点及高陡边坡、临坡建房、沟口等重点区域进行细致排查,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密切关注裂缝扩大、坡脚渗水、泥土滑落等异常迹象。 当天17时,当得知企水镇博袍岭地质灾害点转移避险人员大部分返回过节时,为确保万无一失,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艾康洪带领技术人员联合当地政府应急办对风险点进一步核查。由于路途较远,到达现场已天黑,艾康洪提着应急手电筒到坡顶及坡脚进行实地核查和研判,为当地政府转移避险人员及避险人员返回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截至10月6日21时,湛江中心累计出动地质灾害巡排查16人次,车辆16台次,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巡查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个地质灾害风险点。 下一步,湛江中心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配合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赢防御超强台风“麦德姆”这场硬仗。 文 | 记者 严锦程 通讯员 陈秋红 吴广翩 图 | 广东省地质局湛江地质调查中心提供

    4 phút
  4. 15 GIỜ TRƯỚC

    当车企忙着配置堆砌,广汽丰田选择为用户担责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价格与价值失衡的双重调整期。 一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新车频发,汽车企业不仅面对“价格战”,还陷入了比拼硬件参数、配置堆砌的“内卷”旋涡。另一方面,消费者购车决策更加理性,安全、能耗、售后服务成为了核心考量。 这背后,是消费者购车、用车需求的深刻变化:用户的真正使用焦虑,从“功能够不够多”转为“安全有没有兜底”。 行业困局,用户深感焦虑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参数竞赛” 已近乎疯狂。 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乐于在新车发布会上,将硬件参数、娱乐配置作为独家卖点。而对质保条款、事故担责选择避而不谈。根据中国质量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连续两年下滑。满意度下降原因,包括了品牌形象下滑,质量需求未能满足等。 这种 “重配置、轻责任” 的现象,本质是车企对用户核心需求的回避。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底层的诉求是 “安心”:担心三电故障导致车辆自燃,多年积蓄瞬间归零;担心智能泊车系统误判,剐蹭后既要承担维修费,还要面对保险公司的保费上涨;担心过了质保期,后续风险全由自己承担。但多数车企选择用 “炫酷的功能” 转移用户注意力,将责任甩给保险公司或用户自身 。 更值得注意是 “新老用户割裂” 的潜规则。不少品牌推出的保障政策仅针对 “新下单用户”,老车主被排除在外。有的则设置 “首任车主”“每年行驶不超过3万公里” 等附加条件,这种 “营销式保障” 不仅未解决用户焦虑,反而加剧了信任危机。 在此困局下,广汽丰田在8月27日举办的首届铂智3X用户大会上,率先推出“电车自燃及智能泊车辅助事故厂家双担责”政策。该政策覆盖铂智3X车型,且终身有效,新老用户一视同仁,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2小时响应,服务效率拉满 政策落地的核心,在于能否让用户 “遇事不慌”。广汽丰田构建的 “线上+线下” 全域响应网络,用远超行业平均的效率,让 “担责” 承诺取代配置堆砌,成为获得用户信任的核心标题。 线上渠道实现 “秒级响应”,用户通过新能源APP提交事故反馈,系统可自动生成工单并分配至专属服务顾问。线下网络则形成 “98% 覆盖”:依托610家经销店、7000 名专业顾问,实现全国 280 个地级市的服务触达。 10月1日,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在微博公布的政策执行数据,更印证了“厂家双担责”政策落地效率的真实性:截至目前,广汽丰田累计收到智能泊车事故索赔21件,经技术后台核查,11件因 “车辆未进入泊车模式” 不属于保障范围,其余10件均按政策受理;其中4件已完成维修交付,6件处于跟进中,从事故发生到启动免费维修,平均响应时间仅2小时。“全程不推诿,快处置。在事后回访中,接受服务的车主对响应效率,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彭宝林在微博中强调。 全国层面的高效响应机制,在地方经销门店的落地执行中得到了更具体的体现。以福州中升广汽丰田店为例,该店8月底受理1起厂家双担责案例:新客户使用智能辅助记忆泊车时,车辆未按指定路线在地库发生剐蹭。 “客户出险后联系门店,我们当即到现场拍照、提取行车记录仪,同步厂家后台。” 刘经理表示,厂家在2天内判定属保障范围,门店随即安排代步车,将车拖回后按保修流程定损、订配件、维修,完成试车和数据还原后交付,“全程跟客户沟通进度,客户很满意。” 该案例的车主刘先生,也告诉了笔者当时的实际情况:太太下地库用智能辅助泊车撞到了柱子。“我联系销售后,几分钟就有技术人员来电询问情况,40分钟技术人员就到了现场。” 刘先生说,技术人员结合视频和监控初步判断后,协助提交厂家确认。最终更换六十多个零配件, 近3万元费用全由厂家承担。“本来担心高额维修费,结果全程兜底,而且整个过程不推诿,效率很高。” 刘先生表示,因为有了厂家的政策,后续再使用智能辅助泊车,会用得更加安心。 厂家兜底,击中行业盲区 从8月27日,“厂家双担责”政策的推出,到10月1日,彭宝林公布政策执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广汽丰田“双担责” 政策,其核心在于用 “明确承诺” 替代 “模糊条款”,用 “厂家兜底” 替代 “用户举证”。同样,这些举措恰恰击中了行业的责任盲区。 不同于行业 “自燃需用户证明质量问题” 的惯例,铂智3X明确:只要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的质量问题导致自燃,无需用户走保险流程、承担折旧损失,厂家直接更换全新车辆。智能泊车辅助事故的保障同样直击痛点。若因系统自身原因导致剐蹭,用户本应承担的维修费和第三方财产损失,均由厂家全额赔付。 行业多数品牌的智能泊车保障随整车质保到期而终止,三电质保也难破 “年份上限”。但铂智3X明确:2025年12月31日前下定的用户,无论是否在整车质保期内,均终身享受厂家双担责权益。 “所有权益覆盖新老用户” 是此次政策最具温度的突破。对于2025年8月27日政策发布前已购买铂智3X的老车主,只要符合适用条件,同样自动纳入厂家双担责范围。有老车主感慨:“这才是真正把老用户当家人,不是卖完车就不管了。” 承诺底气足,更非营销噱头 广汽丰田敢于推出 “厂家双担责”,绝非营销噱头,而是建立在 技术、品控、服务的三重底气之上。 技术层面,广汽丰田铂智3X提前16个月通过"史上最严"电池安全2026新国标。智能泊车方面,铂智3X即将搭载Momenta最新一代R6飞轮大模型,通过30亿公里路况、7000万条黄金场景样本训练,对复杂场景的识别率超95%,支持200多种复杂的泊车场景,让“全赔”的成本可控。 品质层面,依托丰田全球3亿辆的产量积淀,铂智3X的品质判定基准采用丰田AQL标准,其零部件不良率控制在0.01%以下,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0%。另外,铂智3X诞生的生产线,一次性合格率高达99%,远超行业95%的平均水平。 服务层面,“以用户为中心” 不是口号。从为每位用户配备专属顾问,到构建 “线上 + 线下” 响应网络,再到新老用户平权,广汽丰田用实际行动证明:担责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落地的服务体系。 【点评】真诚,才是穿越周期的 “销量密码” 在彭宝林微博下,有一位网友的评论收获了众多点赞,那就是:真诚换销量! 铂智3X的销量数据,正是“厂家双担责”政策的最佳注脚:9月交付9017台,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累计交付即将突破4.3万辆,还有8600多台订单待交付。 当不少品牌仍在价格战中互相压价,或在配置表上堆砌 “激光雷达数量”“屏幕尺寸” 等参数时,广汽丰田用 “厂家双担责” 政策证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早已不是 “谁的功能更炫”,而是 “谁能解决用户的核心焦虑”。 “厂家双担责” 政策的意义,远超一款车型的成功。当 “厂家担责” 从 “加分项” 变成 “必选项”,行业才能真正告别 “野蛮生长”,迈向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文 | 莫晓航 图 | 官方提供

    8 phút
  5. 1 NGÀY TRƯỚC

    通宵达旦!广东电网正全力以“复”

    “快!一刻都不能停!必须让投入战斗的抢修队伍秒领物资!”10月6日凌晨两点,广东湛江雷州一处应急仓库灯火通明,来自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供应链专家温云涛带领团队为前线抢修搭建起一条源源不断的“粮草生命线”。 强台风“麦德姆”于10月5日14:50左右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东部沿海登陆后,12级风圈在湛江肆虐将近11小时,市区、雷州、徐闻录得最大阵风15级,对电力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天气条件稍具备,风雨中、泥泞里,勘灾抢修复电工作争分夺秒,如火如荼。 目前,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防风防汛I级应急响应持续,公司坚决扛起社会责任,与各级三防、气象、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全省统一调度,全力清理阻碍抢修复电的路障、树障等,按照“雷霆出击、先复后修”的策略,马不停蹄展开电力抢修工作。 快速!争分夺秒守护枢纽 灾情即作战命令。 风雨中,一场跨越六百公里的电力支援,为供水生命线筑起了坚实后盾。湛江市粤海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保障湛江东海石化产业园区、钢铁配套园区企业、周边高新企业及安置小区居民用水的关键枢纽。随着一辆来自南方电网广东汕尾供电局的发电车稳稳驶入粤海水务公司,公司联系人吴先生紧绷的神情终于放松下来:“供水一刻不能停。一旦停电超过半小时,企业将面临数千万元经济损失。看到供电人员和发电车都到位,心里踏实多了!” 据悉,南方电网公司发挥全网一盘棋作用,台风过后已立即组织贵州、云南、海南和广东深圳等地连夜盘点梳理人力、物力,继续增派5000多名抢修复电人员增援广东湛江。 暖心!村民成抢修“助手” “一、二、三——推!”响亮的口号划破雨夜。10月5日晚9时,风雨稍歇,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支援队伍与湛江徐闻供电局南山供电所抢修人员连夜出发,紧急奔赴10千伏徐友线现场开展故障排查。 然而,一辆抢修车辆通过积水路段时骤然熄火、寸步难行。经过的村民见状,毫不犹豫地停下摩托车加入救助行列。经过近一小时的共同努力,沉重的抢修车终于被成功推出水浸路段。“快!我们继续出发!”队员们和村民相视一笑,抢修车车灯亮起,重新坚定地驶向故障点。 “你好,我在村头看到一根电杆断了!”南方电网广东湛江遂溪供电局北坡供电所客户经理吴华琛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是村民焦急的声音。为精准掌握台风过境期间线路设备受损情况,南方电网广东湛江遂溪供电局提前与各村委、村民代表建立“灾情速报”机制,通过客户经理微信群、村民联络点等渠道,鼓励村民发现线路断杆、导线脱落等情况后及时上报,纳入供电所“抢修作战图”,村企合作打好抢修复电“攻坚战”。“有村民帮忙盯着,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为风后抢修省不少时间!” 智慧!数字赋能保电网安全 中秋节前夕,广东电网公司各级干部员工取消休假、连续作战,在广东西部沿海集结。这里不仅有坚强有力的一线抢修队伍,还有数智化抢修“特种兵”。 作为抗灾指挥的“最强大脑”,广东电网公司数字化特战队抵达湛江,为应急指挥搭建坚实“数字底座”。电子地图是抗风抢修的“导航仪”,直接关系抢修复电能否高效推进。“特战队为参与抢修人员开通离线地图权限,确保抢修队伍可随时访问湛江、茂名、阳江等受灾重点地市的离线地图,精准、高效开展抢修工作。”特战队队长裴求根介绍,特战队还通过“自动化机器人+超级表单”实现灾情信息高效采集与实时同步构建“灾情快速上报—设备精准定位—抢修高效推进”智能闭环,较传统人工报送效率提升数倍。 在广东电网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卫星对受灾区域重要输电线路、变电站进行多时相扫描,为抢修行动提供精准情报支持。 广东电网公司温馨提醒大家,要密切留意天气信息,台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电线杆、配电变压器台架等设施,及时对家里的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家中电器泡水、受潮,一定要将电器彻底干燥后再使用。各社会用电主体要做好产权所属设备检查,发现隐患请及时排除。如发现供电线路断落、供电设备浸水,请立刻远离并及时拨打供电24小时抢修服务热线。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

    5 phút
  6. 1 NGÀY TRƯỚC

    视频|风雨夜抢修车被困,村民与电力人合力推车脱险

    “10千伏徐友线涉及6条村落的用电,必须尽快摸清线路受损情况。”10月5日21时,湛江徐闻风雨减弱,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支援队伍与湛江徐闻供电局南山供电所抢修人员连夜出发,紧急奔赴现场开展故障排查。 然而,台风带来的暴雨导致主干道积水严重无法通行,抢修车辆只能绕行乡间小道。在一处沿河路段,其中一辆抢修车辆通过一片深水区时,发动机发出一阵无力的嘶吼,随即熄火。 车上抢修人员心急如焚,他们知道早一分钟到达,前方的电力恢复就能早一分钟实现。然而,此刻他们却寸步难行。 情况紧急之际,江门供电局另一支正在附近巡视的支援队员收到求助信息后赶到了现场。江门供电局支援人员和徐闻供电局南山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纷纷下车,在泥水中奋力推车。 “前方是上坡路,我来帮你们一起推。”此时,一名骑摩托车经过的村民见状,也毫不犹豫地停下摩托车加入救助行列。 “一、二、三——推!”响亮的口号划破雨夜,众人合力,经过近一小时的协同努力,沉重的抢修车终于被成功推出水浸路段。队员们相视一笑,顾不上疲惫与满身泥泞,迅速检查车辆。 “快!我们继续出发!”发动机再次发出轰鸣,抢修车亮起车灯,重新坚定地驶向故障点,继续他们的抢修使命。 文、图、视频|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李晓莉 夏嘉颖

    2 phút

Giới Thiệu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Nội Dung Khác Của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