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一只杯子、一把剪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在舞台上也能化身為故事的靈魂!今年舉辦第一屆的「ECHO偶計畫」就以「物件」為題,邀請大家重新審視身旁隨處可見的物件,如何在劇場中獲得生命,說出意想不到的故事。
這項由飛人集社劇團策畫舉辦的全新計畫,是延續「超親密小戲節」後的重要嘗試。團長石佩玉希望讓偶戲不只停留在表演,而是建立一個實驗平台,透過工作坊、討論與交流,帶領參與者親身進入創作過程,探索「物件即偶」的無限可能。
今年的ECHO偶計畫首先展開3場工作坊,由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帶領學員練習,最後更以擂台賽和「練功房」延伸,讓參與者把靈感化為成果。接著在11月將推出三檔演出:分別由鄭佳音與薛美華帶來的《白,忙一場》與《2024我離開之後⋯⋯請進站》一票雙戲;接著荷蘭TomTom物件劇團將以《紙與紙的生活》展現紙張的千變萬化;最後還有《玩物Jam》,邀請資深創作者即興對話物件,讓觀眾現場感受物件劇場最真實的能量。
請聆聽本集節目,石佩玉將娓娓道來這段策畫的心路歷程。11月7日至14日,歡迎你走進牯嶺街小劇場,親眼見證日常物件如何在舞台上化為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