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道德經

[輕鬆學道德經]EP02 : 道德經第二章:觀徼章 . 聖元|聖真門 伏魔學苑

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希望讓大家慢慢認識道德經,這一次你真的能夠學會道德經了。

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

LINE : @fms924

**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

Instagram : kash924

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

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

………………..以下文章 聖元撰寫 請參考了…………….

[輕鬆學道德經]EP02 : 道德經第二章:觀徼章 . 分別心與比較心之闡述 聖元|聖真門 伏魔學苑

道德經 第二章 觀徼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解釋:

當天下的人都知道什麼是美的,醜的觀念也因而產生,反而是件惡事。

當天下的人都知道分別善的事物時,惡的觀念也產生了,反而是件不善的事。

這是因為人們開始有了分別心與執著產生之後,反而在取捨之間,求美去醜,趨善避惡,若無法求得所想美與善,便會升起罣礙,進而就會有了煩惱。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解釋:

有和無,是相對應而產生的。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和聲,前與後,這兩兩相對的對比觀念,因為立場角度不同,便會有不同的認知。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解釋:

了解大道之理的聖人,做事順其自然,不是因為特別有所求,才去做。

教化人民不需要特別用言語說明,而是以身作則去教育人民。

任由萬物自然成長,而不加以干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釋:

生長萬物,也是自然無心的作為,也不會仗恃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使然。成就了一切萬物,也不會居功。因為沒有居功的心態,這樣的德性,才能永恆存在,不會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