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茜说养生

小茜说养生

日常中医养生要点,经验分享。

  1. قبل يوم واحد

    小雪节气养生

    今天正式进入小雪节气,小雪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气运交接的一个节点,从此进入“六之气”(终之气)阶段。此时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这样一来天地之气闭塞,万物寂然,冬意愈浓了。《黄帝内经》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明训。小雪节气后,天地阳气禀立冬沉降之性,继续向地下收敛。人亦需注意减少过度消耗,储存阳气,养生应格外注重防寒保暖。防脚寒、防头冷、护胸背、护腰腹,避免机体过度消耗阳气,充实四肢来抵御寒邪。 小雪节气饮食也应当遵循温阳补气的原则,最宜食用温肾补气的食物,以平补为主,佐以滋阴之品,切忌进补大热之品,注意外御湿冷、内防燥热。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具有补益肾精的功效,同时不会过于温燥。 天地湿冷,容易导致人体四肢末端的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四肢凉、关节痛等不适,除了平时穿棉袜、护膝来保暖,还可以睡前用温水泡脚,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小雪时节光照少,容易情绪低落,记得多晒太阳、听听轻音乐,和朋友多交流。平时还可以按揉太溪穴——在脚内踝后方的凹陷处,每天坚持按揉有助气血流通。 愿您顺应时节,温暖安康地度过这个冬天。

    ٢ من الدقائق
  2. قبل يومين

    三焦堵了全身闷,八段锦一式打通水道

    三焦就是人体的水道,是把五脏六腑连起来的一张网,三焦通行诸气,运行津液。也就是说三焦把元气运输到全身,同时把津液输布道全身。教你八段锦的一个动作打通三焦,这就是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首先两脚开步与肩同宽,脚的内侧线与肩膀平齐,脚尖超前,双脚平行 马步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 身体中正,收腹敛臀,双手抱于腹前 然后,双手交叉,将身体气机从下焦托到中焦,托到上焦, 到膻中穴时翻掌向上,这时头往上看,按摩我们六条阳经交汇的大椎穴。 同时注意,肩膀下沉,肩井往后,后背有个暗劲儿夹脊,可以按摩到我们膀胱经上面所有的腧穴 之后头往前看,掌根用力,双臂夹耳,可以让我们的肩甲旋开,这样我们的前胸和后胸都打开,这是真正的扩胸 肩膀有一个向下的力,提肛有一个向上的力,两个力一起就按摩到了我们的中焦。 百会后面1.5寸的后顶穴往上顶,保证头中正,正气凌然的感觉。 双掌托天,双脚抓地,人在天地间。 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 掌根用力到最后,意念继续往上用力,把三焦水道彻底打开。 最后闭气两秒,让身体的气形成内循环,给气机一个作用时间。 之后双掌从两侧缓缓落下,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到腹前停顿一下,有一个桩的感觉。再重复。 这个动作可以经常练习,理通我们的三焦。

    ٢ من الدقائق
  3. قبل ٣ أيام

    冬天养肾不难,分享五个小妙招

    冬天是养肾好时候,不用太复杂,关键是跟着自然节奏来。给大家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养肾小方法: 运动推荐八段锦,里面有个动作叫“两手攀足固肾腰”,做这个动作时能直接刺激到肾经,帮着补充身体的元气。大家可以跟着我做做看(可现场示范或描述动作要领)。 按摩也很方便: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也是常说的“长寿穴”。晚上睡觉前,用拇指或食指的关节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按到微微有点酸胀的感觉就行,两边轮着来,每边按2分钟左右。另外,还可以做八段锦里“摩运后腰”的动作——先把双手手心(劳宫穴)搓热,然后从上往下慢慢搓后腰。后腰是“肾之府”,喜欢温暖怕受凉,用劳宫穴的热量搓热这里,既能温暖肾阳,还能帮助心肾相交。 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叩叩牙齿,把两个耳朵搓到发热。中医讲“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开窍于耳”,这些小动作也能帮着养护肾脏。 吃方面,可以多吃些黑色的食物。像黑豆、黑芝麻能帮着补补肾气;黑米、黑木耳则更适合滋养肾阴。 作息上,要顺着冬天“藏”的特点来——早点睡、晚点起,最好等太阳出来了再活动。建议晚上10点前就躺下,早上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这样能睡得踏实。 这些方法都不难,坚持做就能慢慢感受到好处~

    ٣ من الدقائق
  4. قبل ٥ أيام

    寒潮,入冬首场寒潮来了!防寒保暖有讲究

    寒潮来袭,分享几个寒潮的养生方法简单实用,从早到晚这样做起来: 早晨:搓手通经,激活阳气 “手为诸阳之末”,晨起气血循环较弱,搓手能刺激手部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双手对搓10分钟,直到手心发热,有助于提升全身温暖感。 上午:温和运动,微微发热 “动则生阳”,但冬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建议选择八段锦、快走等缓和的运动,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汗为度,有助于畅通气血。 饮食:温补食材,滋养脾胃 “冬食温补”,早餐一碗热粥或一碗姜枣茶(生姜3-5片、红枣5-6颗煮水),能温暖脾胃;午后适合饮用桂圆红枣茶,或食用温性的坚果、山药、糯米等,补充能量。 午后:艾灸穴位,固护阳气 艾灸能温通经络,增强抗寒能力。可热敷关元穴(肚脐下四指)或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每穴15分钟,帮助身体由内而外暖起来。 傍晚:泡脚驱寒,安神助眠 “寒从脚起”,足底经络丰富。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可加入艾叶或花椒,或者含有灶心土等纯阳之土的矿物粉玉壶散,泡到脚踝微热即可,能改善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 夜间:早睡避寒,静养心神 冬季宜“早卧晚起”,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阳气。睡前可闭目静坐10分钟,放松心神,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 防寒保暖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保暖或紧闭门窗。寒潮期间,多晒太阳、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就能安稳过冬。

    ٢ من الدقائق
  5. ١٦ نوفمبر

    卯时做好2件事,轻松开启健康一天

    早上5-7点做好2件事,轻松开启健康一天 你知道吗?很多人以为“多睡会儿”是福利,其实可能浪费了一个最能养生的时辰——早上5点到7点,也就是古人说的“卯时”。实际上我们要跟着天地的脚步来过日子,这才是天人合一。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身体的自然规律,其中早上5点到7点——也就是卯时,是最容易被浪费的“养生黄金期”。 卯时是阳气升发的关键时刻,就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我们身体的阳气也该跟着苏醒。但很多人这时候还赖床,硬生生压住阳气的生发,不仅白天没精神,长期还会让身体积累浊气。 更关键的是,卯时是大肠经最活跃的时候。经过一夜代谢,身体攒了不少“垃圾”,这时候起床第一件事该去上厕所,帮肠道排空浊物。如果错过时机,大便里的水分被重新吸收,就容易干硬,毒素还可能通过皮肤、口腔反馈出来——比如冒痘、口臭、脸色暗沉。 想把握这个时辰?很简单:醒来先喝杯温水,如果有了便意不要等待,立马去排便,坚持一两周身体就会形成习惯,上厕所时不要看手机,避免不专心,另外分享一个促进排便的方法,就是按“支沟穴”(手背腕横纹上三寸,两骨之间),可以交替双手按压,被称为排便第一穴,亲测有效。之后再慢慢进入活动状态,让阳气升发。卯时把“排浊”和“生阳”做好,一整天的健康基础就稳了。

    ٢ من الدقائق
  6. ١٥ نوفمبر

    脾胃好,做减法

    很多人总是说脾难养,今天一个方法来告诉你养脾的重点,就是减法。减法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每顿不过饱,七八分饱能使脾胃充分运化我们的食物,不会残留湿气。在《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也提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善于养生的人,在感到饥饿时才进食,在口渴时才饮水,吃饭次数可以多但每次量要少,不要一次吃太多。这与“七八分饱”的理念高度契合。七八分饱自然就要求你吃饭不能过快,否则当你的胃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九分饱了,细嚼慢咽才能慢慢感受到自己的饱胀度。 2、喝水别贪多,根据自己身体和感觉的情况来,不是一定要每天八杯水,一般你喝一大口然后分三次小口咽下,这种感觉是最舒服的。喝水就是喝温水最好,冰水冰饮切忌不能喝,这种非常伤脾阳。另外可乐咖啡这类也尽量少喝,喝好的陈皮水能够健脾祛湿,选择品质好、适合自身体质的养生茶也不错。 3、晚餐少吃或不吃,胃不和则卧不安,19点前吃完晚餐。《千金要方》中写“夜勿饱食,夜饱损一日之寿。” 如果你的身体允许,做到过午不食或者16+8的轻断食(8小时进食(即中午后就不吃),16小时空腹)的方式也是对养脾非常好的。 4、肥甘厚味少吃,如果你前面做到了细嚼慢咽和七八分饱,这里的食材可以丰富多样,油炸,麻辣,甜腻的可以占一定比例但要少,另外食材上尽量选择应季的,最好不吃深加工的人工食材,特别还有奶茶,糖饮料等,富含果葡萄糖浆的饮料,对脾胃不好。吃天然的应季的,五谷要包含。有条件尽量吃自己家里做的新鲜饭菜,在外面吃也要选择好一点的有信誉、有品牌、有监管的餐厅。 其实养脾胃没那么复杂,先做到给脾胃减负,自然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

    ٢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日常中医养生要点,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