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聲音專欄

香港已死?制度崩壞的歷史教訓

曾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繁榮並非單純仰賴勤奮的人民或單一的制度要素,而是歷史機遇、資本累積和制度設計在特定時空特殊性下的交集產物。

香港成功的「時空特殊性」與「自由港」基因

戰後香港急速發展,得益於兩個關鍵外在環境因素:

資本與人力輸入: 1949 年中共建政後,大量來自上海等地的企業家攜帶資本、技術和商業網絡湧入香港;隨後數十年,中國大陸的動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這兩大生產要素的集中,為香港的工業化和貿易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湧入的上海資本不僅提供了資金,更帶來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營商知識和國際市場的脈絡,尤其在紡織和製造業方面。這批精英與本地既有的活躍商業社會結合,迅速提升了香港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層級。廉價勞動力的持續供應,則使香港在亞洲其他國家尚未完成戰後復甦時,擁有巨大的生產成本優勢。

區域競爭真空: 在 1950 至 1960 年代,亞洲其他主要競爭對手(如韓國、台灣和新加坡)尚處於戰後重建、內戰威脅或尋求獨立的階段,未能形成有效競爭。香港在冷戰格局下,享有近乎獨特的發展機遇。

香港的制度核心是自由港(Free Port)精神,不僅是沒有關稅,更重要是有公平的司法制度。這種制度承諾,任何國家或政治勢力的資本,都能在香港進行可預期的商業活動。;公平待遇甚至延伸至宗主國的敵對勢力。例如在韓戰時期,香港商人依然能夠在禁運背景下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儘管此舉在政治上具有爭議,但它體現了殖民地政府對商業利益與法治承諾的優先級,使香港成為一個能有效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特殊交易節點。

法治作為商業契約的最終仲裁者

法治是維持其商業信任和國際地位的基石。法治的定義,並非僅指政府依法治國。通俗的理解,是個人與政府發生進行訴訟時,人民有合理勝訴的機會。法庭作為獨立的裁判者,能夠基於可推論的法理原則作出判決,從而制衡政府的行政權力不至為所欲為。

英國殖民地時代,倫敦對香港是鞭長莫及的。英國政府的有效管治,必須仰賴香港本地社會精英。包括後來的商界與「地產黨」的合作與平衡。港英政府必須仰賴這些精英階層進行「協商式管治」,這間接使得權力無法集中於單一行政主體。這種多方勢力相互制衡的結構,導致了司法獨立作為一個相對中立的裁判機制得以強化。它的存在正正是建立在各方不可能有絕對的政治信任,反而令建立在制度的監督力量,成為所有人的最大公約數;透過一套可預見的規則體系,以制衡任何一方(包括政府自身)的越權以及對契約的反悔,也成為了商業社會的必要條件。

然而,以上的這一套制衡機制,逐漸出現顯著崩壞。司法覆核等案件中市民勝訴率的驟降,正是制度衰退的量化體現。當市民與政府打官司時不再有合理的勝算機會,法院作為最終仲裁者的功能自然隨之瓦解。

「一國兩制」的北京視角:體制防火牆與剩餘價值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一國兩制」從來都不是為了保護香港人的自由生活方式,而是作為一個體制防火牆(Firewall),保護中國大陸的「內循環」免受自由市場與政治開放帶來的衝擊。

香港曾是北京吸納國際資金、技術和賺取創匯唯一的門戶。而「創匯」一詞有雙重意義:一是為中國提供稀缺的外匯(如美元),用以在全球市場購買資源與技術;二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窗口,將其產品輸出。香港作為活口,允許中國在保持內部政治高度控制的同時,能夠享受到國際金融和自由市場秩序的好處。

然而,香港的存在由 2012 年後發生質變。一旦北京認為其經濟體量已足夠強大,或香港作為創匯平台的利用價值減弱,同時香港的自由氛圍開始對其內部構成政治風險(如太子黨資產在港曝光、異見書籍出版、民間政治動員),香港便從「經濟資產」轉變為「政治負債」。

在這種權力邏輯下,當政治風險高於經濟效益時,全面控制便成為首要任務,體現了「可一不可再」的環境特殊性已然終結。

這種控制的最終邏輯,是為固存政權的統治基礎。當經濟增長放緩,利益分配內捲(Involution)加劇,政權會傾向於打出民族主義(Nationalism)牌,以轉移內部矛盾。為了維護民族主義「洗刷百年屈辱」的敘事,必須徹底否定香港的殖民地過去(Colonial Past)以及由該歷史孕育出的制度優越性。這一否定過程導致了本地親北京的地產黨等社會精英被視為「用完即棄」的工具,因為維護其利益的必要性,已低於維護政權統治合法性的迫切性。

只有在沒有絕對權力(Absence of Absolute Power)的社會狀態,人民才享有真正的自由(Liberty);尤其當行政、立法和司法三者之間存在有效制衡,且每一方都可能被司法機構挑戰時,公民權利和商業契約才得以保障。香港制度的衰落,是「絕對權力」(Absolute Power)進入一個本應由制衡力量維護的體制後,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