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你的欲望真的是你自己的吗?是什么在无形中塑造着你的渴望、恐惧和快感?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将深入“摇滚明星”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代表作《幻想的瘟疫》,揭示一个颠覆性的真相:意识形态并非通过欺骗,而是通过构建我们的“幻象”(Fantasy),来“教我们如何欲望”。
齐泽克认为,幻象并非逃避现实的白日梦,而是支撑我们日常现实的隐形骨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使我们能够忍受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与创伤。更关键的是,这种幻象并非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是物化在我们身边最 mundane 的事物里。我们将跟随齐泽克,从厕所的不同设计风格中解读国家意识形态,从好莱坞灾难片里的爱情故事中窥见其掩盖的社会创伤,再到飞行安全指南中发现粉饰灾难的幻象剧本。
收听本期节目,你将戴上一副“拉康式X光眼镜”,穿透消费社会的表象,看清那些看似私人的偏好与白日梦,是如何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关键。准备好,这不仅是一次理论的冒险,更是一场对自我欲望根源的审视。
🔗本期节目 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9e470672-1192-4fd2-b1fd-24b9a3f83e1c
第一部分: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真相就在外面” (00:02:26 - 00:10:43)
- 引言与核心议题 (00:00:00 - 00:02:26):以齐泽克的著作《幻想的瘟疫》为引,提出本次探讨的核心任务:理解幻象如何悄悄地塑造我们的欲望,并支撑起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运作。
- 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存在:对话开篇即抛出齐泽克的反直觉观点——意识形态并非纯粹的观念,而是“外显的”,它就物质化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行为、姿态和物质环境中。
第二部分:幻象的功能(一)——“教我们如何去欲望” (00:10:43 - 00:19:22)
- 核心论断:幻象最根本的功能之一是“教我们如何去欲望” 。
- 理论类比:康德的“先验图示”:齐泽克认为,幻象扮演了欲望的“先验图示”角色。它提供了一个预设的框架、坐标系或剧本,让我们知道现实中哪些对象是值得欲求的 。
- 欲望的他者性:通过重新解读弗洛伊德“小女孩吃草莓蛋糕”的例子,指出幻象的核心并非满足个体自身的欲望,而是构建一个能够满足“他者”(the Other)欲望的场景 。我们的欲望总是在与他者(父母、社会规范、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形成的,是被他者的期望所塑造的。
- 幻象构建欲望:结论是,幻象并非满足已存在的欲望,而是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构建(constitute)了欲望本身。它为我们欲望那永恒的不满足,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
第三部分:幻象的功能(二)——作为叙事屏幕,掩盖社会对抗 (00:19:22 - 00:35:33)
- 叙事作为意识形态操作:幻象通过构建线性的、有因果联系的叙事,来掩盖那些同时并存、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
- 经典案例:原始积累的神话:资产阶级经济学通过讲述一个“勤劳vs懒惰”的道德故事,成功地将资本主义起源中充满暴力、剥夺的结构性对抗,转化为一个看似公平的个人选择问题 。
- 对“连贯叙事”的批判:拉康派精神分析认为,追求一个完美、连贯的人生故事,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对创伤性现实的逃避和缝合 。
- 幻象、恐怖与虚空:
一个具体的恐怖形象(如反犹主义中被妖魔化的犹太人),其功能恰恰是充当幻象屏幕,来掩盖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没有具体责任人的“结构性虚空”(如经济危机、社会解体)。
通过“飞翔的荷兰人”等“空船”意象,指出真正的恐怖是“幽灵中的机器”——即社会系统像一艘无人驾驶的船,在盲目地、失控地运转。我们宁愿相信一个邪恶的阴谋,也不愿面对这种根本性的无意义 。 - 不成文规则与象征性交换:
社会不仅有明文的公共律法,更有大量由幻象支撑的“不成文规则”(潜规则)。
通过朋友间竞争晋升后“假意谦让”的例子,说明维系社会连接需要依赖这些“空洞姿态”的象征性交换。如果有人按字面意义当真,就会戳破幻象,导致社会关系的崩溃 。 - “穿越幻象”的悖论:严格遵守律法的字面意义,反而可能因为打破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对权力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和创伤。因此,“穿越幻象”的过程本身是危险的 。
- 内在愉悦 (Inherent Transgression):以美军“不问,不说”政策为例,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观点:权力结构(如军队)的维系,恰恰依赖于其内在包含的、但又必须被官方否认和压抑的“愉悦”或“逾越”成分(被压抑的同性恋力比多),这是一种比“权力生成抵抗”更复杂的共生关系 。
第四部分:欲望、驱力与穿越幻象 (00:35:33 - 00:51:22)
- 驱力 (Drive) vs. 欲望 (Desire):
欲望遵循“快乐原则”,指向具体对象,寻求满足与平息。
驱力则超越“快乐原则”,是围绕一个永恒的空洞(拉康的“小对境a”)进行的、永不满足的、强迫性的重复循环,它追求的是一种夹杂着痛苦的快感,即“享乐”(Jouissance)。 - 驱力与尼采的“永恒轮回”:齐泽克将驱力的这种强迫性重复,与尼采晚期“永恒轮回”的思想联系起来。这代表了一种对当下(无论好坏)的全然肯定,一种直面驱力循环本身的、穿越了幻象的态度 。
- 死亡驱力与“未腐烂的心脏”:驱力本质上是“死亡驱力”,它并非追求生物学死亡,而是一种超越了“生/死”循环的、盲目的、机械性的“不死”状态。对话引用了诗人普列舍仁的诗歌《未腐烂的心脏》,将那颗脱离身体、疯狂跳动的心脏视为“不死的部分器官”,是驱力的完美象征 。
- 三者关系总结:对话最后给出了一个精辟的总结:
驱力是原初的、围绕空洞的、盲目的重复力量。
欲望是驱力被社会律法(禁令)所规训和扭曲后的产物。
幻象则是一个关键的“屏幕”或“翻译器”,它用一个关于“失落”和“被窃”的故事,将驱力那无意义的空洞,转化为欲望可以追寻的、看似有意义的“失落的对象”,从而维持着主体的心理和社会平衡 。
结论 (00:51:22 - 00:57:00)
- 回顾了幻象的复杂功能:它既是构建欲望和现实的框架,又是意识形态的支柱;既是掩盖社会矛盾的叙事,又是调节我们与“享乐”关系的保护罩。
- 最终,向听众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开放性问题:在一个“幻象瘟疫”泛滥的时代,“穿越幻象”是否还可能?我们是否注定只能从一个幻象切换到另一个幻象?或者,我们能否在认识到幻象无所不在的同时,获得某种批判性的距离和真正的自由?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kexinxie630@gmail.com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9日 UTC 00:03
- 长度57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