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車ON AIR ╳ 親子歡樂GO週報

001 ▷ 美佛州禁孩童用社群平台、調查:台灣兒少活動量不及格

歡樂車ONAIR X 親子週報 001
◍┈◍┈◍┈◍┈◍┈◍┈◍┈◍┈◍
親子週報訂閱 ▷https://bit.ly/493IQIR
親子週報試讀 ▷https://0rz.tw/ILf7K

頭條訊息:美國佛州禁止16歲以下兒童使用社群平台
美國佛羅里達州眾議院1/24,本週三,表決通過法案,無論家長是否同意,都將禁止16歲以下的兒童使用社群媒體平台,以保護兒童避免網路風險。[1]該法案沒有列出哪些平台會受到影響,但它針對的是任何具有追蹤用戶活動、允許兒童上傳材料並與他人互動,以及使用時可能導致過度或強迫使用、有成癮功能的社交媒體網站。很明顯,FB、IG、抖音都能算是被禁止的對象。不過法案中不包括主要功能是電子郵件、訊息或簡訊的網站和APP,另外串流媒體、新聞、體育和娛樂網站,以及線上購物、遊戲和學術網站都不包含在內。

贊成人士認為,這些措施可以避免兒童因為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出現的焦慮、沮喪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我們也看到有許多研究是針對社群、3C產品對人的情緒、心理健康狀況有影響的研究。去年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行為科學家研究發現,經常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來平息3到5 歲兒童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失調增加有關,尤其是男孩子。研究人員表示,使用數位設備分散注意力,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剝奪教孩子如何應對負面情緒的機會,二是會讓他們以為盡情哭鬧,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2]

反對人士則主張,法案管太寬,應該讓家長來決定小孩是否使用。反對方當然包括社群巨擘,也就是臉書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該公司表示這類法案通常被稱為HB1法案,限制了父母的裁決權,恐怕還侵犯隱私。
雖然是美國的法案,列為頭條訊息,也希望身為父母親的你,思考孩子使用社群媒體、使用3C這件事。

國際調查顯示:台灣的兒少身體活動量被評不及格 原因:靜態行為過多

全球57個國家參與全球兒童健康聯盟,兒少身體活動量普遍不足,台灣兩次評比都是不及格。研究指出台灣兒少靜態行為過多,雖然政府和學校實施各種政策、投入資源,但兒少身體活動量還是很差,且年齡越大身體活動量越少,國小到國中到高中,一個階段不如一個階段,女生又比男生差。進一步分析,升學壓力是主要原因。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副校長張振崗表示:「家長認為運動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屈服於學校的壓力,其他的課業壓力等等」。研究團隊建議,在學校之外應提供更多身體活動機會,例如各種社區或私人辦理的運動團隊,或是通勤、走路、騎自行車上學,都能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

嬰兒戴口罩恐窒息 1歲以下、睡覺都不建議戴

華視主播林彥汝日前轉發朋友文章,表示朋友姊姊的孩子因為托嬰中心的疏忽,導致孩子離世,希望社會大眾及相關托育業者的有所警惕。文中表示,近來呼吸道疾病流行,托嬰中心實施口罩令,老師早上幫小朋友戴上口罩,但被小朋友扯掉,老師於是又幫小朋友戴上,小朋友因此大哭,可能鼻涕眼淚沾濕口罩,黏住後讓小朋友窒息掙扎倒下,老師卻誤以為是小朋友哭累了不以為意,錯過黃金救援時間,失去心跳呼吸。對此,醫師建議,其實小嬰兒沒行動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