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米扬史论课

迷因商业

范米扬,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硕士毕业,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学院肄业,同济大学设创考研史论第一名。从2015年到2021年,范学长已经讲了近7年的考研史论课程,培养了数千名考生取得史论好成绩。2017年,范学长在腾讯课堂开设“设计史论百节课”开创了行业先河。 今年,范学长开始从事商业设计战略方面的创业,因此想把7年积累的教育行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播客的形式分享出来。计划讲100节设计课程,并且完全免费公开。除了可以供考研的学子听课,我私心也希望设计师朋友以及对设计感兴趣的其他行业朋友,能够通过这门课一起交流,切磋设计。 课程文稿请关注公众号“FanDesignClass”,会免费全程发布。 Ω

  1. 017. 沙县小吃与诸神黄昏

    27/04/2022

    017. 沙县小吃与诸神黄昏

    沙县小吃门店里有一种常见的椅子(见下图):它是木质结构,看起来既有北欧设计的简约之美,又有明式桌椅的文人之风。这款融合了中西特色的椅子,到底是哪来的呢? 实际上,这是丹麦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的作品,而且它的正版价格高达数万元。瓦格纳的许多作品都非常有名,比如他有一款叫做“The Chair”的椅子因为被肯尼迪总统所钟爱,在美国广为人知。瓦格纳是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师,但是,他的设计作品当中却有非常明显的中国传统特色,这是为什么呢? 本期节目,我们对包括宜家、HAY在内的北欧设计进行了一次精神溯源,从神话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北欧家具的设计水平能引领全球,同时又是为什么它们的风格是如此鲜明。“诸神黄昏”不仅仅是流传于北欧的灭世神话,它也把某些精神实质灌注到了设计作品中,这种精神和明式士大夫文化完美结合,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沙县小吃。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 [1]俞映千, 朱梦玲, 张耀. 北欧家居设计——神话与人性美的结晶[J]. 明日风尚, 2016(13):1. [2]朱鹏. 北欧神话的起源及它的现代的影响[D]. 青岛大学, 2010. [3]刘双. 生存与神话——北欧神话体系形成发展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10):4. 播客和视频节目 贝望录:57.北欧家居,不只有宜家.(小宇宙) Scandinavian Design 101:Anintroduction to Hans J. Wegner, a Danish design pioneer.(YouTube) 神话小叨:【北欧神话 合集】一口气读懂北欧神话,从创世到诸神黄昏!(Bilibili)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41 min
  2. 016. 无效媒介:时尚杂志为什么消失了?

    20/04/2022

    016. 无效媒介:时尚杂志为什么消失了?

    本期节目我们聚焦于杂志产业,尤其是时尚杂志。 书籍、报刊和杂志是纸媒时代的三大主流载体。在电子阅读时代,书籍被电子书所替代,报纸被网络新闻所替代——这两种媒介都在新时代找到了自己的替代品,但是唯独“杂志”这一形式,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消失了。尤其是时尚杂志,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时尚杂志销量锐减,而他们开发的电子杂志也纷纷停更。 为什么时尚杂志找不到自己的替代品呢?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采用了Grant McCracken的传媒符号学的理论和Jacques Lacan的社会学理论,分析了时尚杂志的消失,以及新的媒介形式的崛起。采用这些理论模型,我们不但可以探究出时尚杂志究竟发生了什么,还能在新的时代构建新的传媒商业模式。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H908Lucas锂源:欢乐斗地主(Cover:小旭音乐)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乔纳森·比格内尔. 当代符号学译丛·传媒符号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2.曲慧, 喻国明. 世界杂志产业十年: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3):1-5. 3.董鑫, 金梦迪. 时尚杂志的数字化之路——以《Vogue》iPad版为例[J]. 新闻世界,2014(7):154-155. 4.McCrackenGrant. Culture and Comsumption: A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Structural andMovement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onsumer Goods[J], Journal of ConsumerResearch, 1986(1): 71-84.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28 min
  3. 015. 创造阶级:平庸的混凝土是怎么被发明出“高级感”的

    17/04/2022

    015. 创造阶级:平庸的混凝土是怎么被发明出“高级感”的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聚焦于一个问题:“混凝土”这种常见的材质,是如何被发明出“高级感”的。 混凝土的优点是坚固耐用,价格低廉。它被应用于高架桥、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因其高性价比在第三世界国家和贫困乡村广泛使用。但是这么一个常见的材料,在许多人眼中却充满了“高级感”。2021年,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在上海外滩举办作品展,现场排队一度达到4个小时,而“混凝土”正是安藤忠雄的作品标签。 在节目中,我们讲述了早期商人弗朗索瓦·埃内比克(françois hennebique)在混凝土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埃内比克的公司占据了世界混凝土20%以上的市场,他被视为混凝土推广的营销大师。同时,节目特别聊到了摄影技术与混凝土建筑的协同共生关系,指出黑白摄影对于混凝土的助推作用。 节目还涉及以下话题:从光影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混凝土这么“上相”;网上热传的“苏联科幻建筑”究竟是怎么回事;赫鲁晓夫的上台对于混凝土应用的改变;我国农村电线杆子的来龙去脉;柯布西耶对于摄影技术的利用;网红和大V行为模式中体现的“影像宇宙”。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豪斯硕士/包容性设计中心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Adrian Forty:《混凝土:一部文化史》 Kenneth Frampton:《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张磊:《初探弗朗索瓦·埃纳比克钢筋混凝土体系及其应用》 周荣庚:《从苏联的电杆生产谈我国钢筋混凝土杆产品的发展方向》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28 min
  4. 014. 为什么美国黑人喜欢抢劫耐克?

    17/04/2022

    014. 为什么美国黑人喜欢抢劫耐克?

    本期节目,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社会议题,那就是为什么非裔美国人喜欢抢劫耐克。 2020年5月25日,两名美国警察导致黑人乔治·弗洛伊德的意外死亡,在全美引发了BLM运动(即“黑人的命也是命”)。在抗议的同时,有些城市也发生了骚乱,许多黑人群体开始走上街头,对一些店面进行趁火打劫,抢走了很多产品,被国内网友戏称为“零元购”。 如果说抢劫珠宝首饰和奢侈品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发现,耐克的店铺也是这些黑人抢劫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些黑人群体为什么喜欢抢劫耐克呢? 这一期,我们基于耐克曾经的品牌营销策略,来聊了聊这个问题。在节目中,我们会揭示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行为并非黑人群体一时兴起,而是早就深深根植于耐克的品牌基因当中。某种程度上来说,耐克的成功,带有一种品牌“原罪”。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豪斯硕士/包容性设计中心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Douglas B. Holt:Cultural Strategy 相关书籍和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32 min
  5. 013. 新千年平面设计杀人事件

    02/04/2022

    013. 新千年平面设计杀人事件

    本期节目,我们讲了一个因为平面设计的错误造成的“杀人”事件。 这里要从波士顿的一个城市基建项目说起。这个工程最初是为了缓解波士顿的交通堵塞问题,包含了数段高架桥和海底隧道,被称为美国20世纪耗资最大以及最具有争议性的城市建设工程,被人叫做“大挖掘”(Big Dig)。 这个叫做“大挖掘”的工程数次延期,从20世纪拖到21世纪,比原定进度晚了近10年。2006年7月份,饱受工程困扰的波士顿市民终于迎来了海底隧道的使用,但是这里却发生了隧道垮塌事件,导致一辆经过的汽车被压在了水泥板下,而车里的一对夫妻一死一伤。 这件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各种媒体轮番报道,FBI调查数年,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最后发现,事故里的杀人凶手,其实是一个不恰当的平面设计。 本期节目即聊到了这个事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聊到了昆仑山矿泉水、恒大冰泉、李宁、华与华等一些平面设计案例,并进行了评价。欢迎朋友们收听。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豪斯硕士/包容性设计中心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Tunnel of Terror》-NASA System Failure Studies:Volume 2 /Issue 5 2. 《Powers Fasteners, Inc. Chargedwith False Stat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I-90 Ceiling Collapse on Big DigProject》FBI官网 3.《Epoxy Adhesive Anchoring System Specification & Design Manual》 Powers公司官网 4.《请原谅设计》 亨利·波卓斯基 5.《花掉 50 多亿之后,恒大要卖矿泉水业务:一个爆款怎么会变成包袱?》好奇心日报 6.其他相关网络新闻和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30 min
  6. 012. 东北大花布:一场来自上海的艺术融合实验

    24/03/2022

    012. 东北大花布:一场来自上海的艺术融合实验

    本期节目的「迷因」主角是东北红绿大花布。 红绿常见于东北的一些饭店,同时在二人转和东北小品中也屡见不鲜,可以说,这种红绿大花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东北人民的一种精神象征。 那么,东北大花布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本期节目当中,我们参考了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讲解了东北大花布设计的一些文化来源。这些文化来源包括了欧洲现代设计史上的主流艺术运动,比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法国的Art Deco,同时也指出了这种大花布背后的中国文化传承。 最为关键的是,东北大花布虽然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设计,但是却不是无名设计,它的背后有一个确定设计师。这位设计师生于广州,工作于上海,曾在英国企业担任设计师,但是最后却迎来了多舛的命运。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红绿大花布是东北人的精神图腾,但其实它是上海人的发明》大象公会 2.《20世纪中期(1949-1979)上海印染设计师群体研究》朱丹 3.《论“东北大花布”的艺术社会学建构》刘寅凯 马林兰 4.《论 2 0 世纪五十年代苏式服装在中国的兴衰》许星 5.《论中国传统民间色彩的特征》袁玲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31 min
  7. 011. 达芬奇:消失于教科书的科学家

    24/03/2022

    011. 达芬奇:消失于教科书的科学家

    本期的“迷因电波”播客的主人公是莱昂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在“画家”的身份之外,最为人熟知的是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在很多对于达芬奇的很多描述中,他是解剖学和生物学的先驱,而且在物理学领域小有所成。除此之外,达芬奇还是一个卓越的工程师,他不但设计了各种机械设备,还曾经设计过飞行器。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类的描述似乎都存在一个逻辑漏洞:既然达芬奇有这么多科学发现,那为什么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相关课本上都没有提到过他呢? 一个人有着诸多超越时代的发现,却从来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承认过,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位画家的贡献被严重夸大了吗?还是因为某些组织刻意把达芬奇给抹去了? 实际上,这两种推论都不对。本期节目,我们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作者Walter Isaacson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31 min
  8. 010. 工业设计,只是枪支制造的副产品

    12/03/2022

    010. 工业设计,只是枪支制造的副产品

    本期题目我们聚焦于「工业设计」所依托的现代工业体系,也就是mass production的来源。「设计」来源于工业革命,这是传统的观点,但是实际上,工业革命本身不是一个时间截点,而是一个发展过程,而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这个事件更具有意义。 而这种大批量生产本身,就是起源于美国跟法国的战争,准确来说是来源于这次战争的枪支制造。 在节目中,我们聊到了「美国制造体系之父」伊莱·怀特尼(Eli Whitney)跌宕起伏的经历。怀特尼被称为是「一只手终结了美国独立战争,另一只手挑起了美国南北战争」,怀特尼是一个工程师,也是一个商人,但是他不是政客或者军事家,怎么可能终结战争,又如何挑起战争呢?我们在节目中详细讲道,这跟他对在美国政府那里收到的一笔滑膛枪生产订单有关。在整个美国只能生产300支枪的年代,他承诺要在两年内给军队生产1万支枪。这种“信口开河”除了是因为商业家固有的自信,更是因为他对于「标准化」生产的洞见。 但是,怀特尼虽然接下了任务,但是他并没有生产出这么多枪,反而差点面临着军事法庭的制裁。而最后,在总统面前的一次枪支表演,才为现代工业的后续发展打开了出路。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书籍:《工业设计史》何人可 2.书籍:《世界设计史:一战至二战》Voctor Margolin 3.论文:《战争与设计: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设计的批判性思考》杨一洲 4.文章:《他 200 年前的这个创想,让一切都“标准化”了 | 我们的生活是这样被设计的》 5.文章:《美国往事——现代工业的奠基人:伊莱·惠特尼》 6.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关注后回复“听友群”,扫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能和我们提各种需求哦!

    31 min

Acerca de

范米扬,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硕士毕业,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学院肄业,同济大学设创考研史论第一名。从2015年到2021年,范学长已经讲了近7年的考研史论课程,培养了数千名考生取得史论好成绩。2017年,范学长在腾讯课堂开设“设计史论百节课”开创了行业先河。 今年,范学长开始从事商业设计战略方面的创业,因此想把7年积累的教育行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播客的形式分享出来。计划讲100节设计课程,并且完全免费公开。除了可以供考研的学子听课,我私心也希望设计师朋友以及对设计感兴趣的其他行业朋友,能够通过这门课一起交流,切磋设计。 课程文稿请关注公众号“FanDesignClass”,会免费全程发布。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