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犊子了 |原创播客

柳柳柳_柳柳

完犊子了,一档讲述如何与失败和平共处的生活观察类播客节目 我们是蟹和柳,我们是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两个十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如今一事无成的废柴文科生,希望可以在这档节目里与你分享一些踩坑经验和失败感悟。 我们会每周与大家分享一本书,和一部电影,也会和你一起交流我们的体验 这里没有同辈压力,也没有心灵鸡汤,我们希望把这里当做一片记录心声的文青自留地,或者一个吐槽世界、抱团取暖的朋友圈;我们的风格漫无目的,天马行空,就和我们的播客名字一样。

  1. 041-风起前的蒲公英:内卷时代还有不为功利的教育吗?

    21 JUN

    041-风起前的蒲公英:内卷时代还有不为功利的教育吗?

    是的,我们更新了!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纪录片《风起前的蒲公英》联合导演刘张铂泷,一起聊聊这部纪录片幕后的故事。位于北京城市边缘的蒲公英学校是北京市第一所为进城务工子女创办的中学,在这里,学生们的转学和流动是常态。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学校也即将搬迁。在此背景下,影片聚焦学校合唱团里的四位初中生,真实呈现孩子们在升学压力、校舍搬迁以及与朋友离别等挑战中,通过音乐体验青春的苦乐悲喜。 作为现场导演和摄影指导,刘张铂泷在两年的拍摄时长中深度参与了这些孩子们的生活。他的镜头记录下校园中的果实,歌声,离别,欢笑和泪水,也记录下了这所不卷成绩的中学,怎样以独特的方式实践素质教育。我们和刘张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在功利时代,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在考学压力和现实困难下,一所学校能给即将流散各地的孩子们留下什么?怎样获得拍摄对象的信任,以平等的视角,将真实故事讲述得打动人心? 02:19 蒲公英中学,北京第一所为进城务工者子女创办的学校 05:11 “孟婆汤掺水了”,四位小朋友的成长故事 08:30 八年前的拍摄缘起,记录老校区搬迁前的最后一年 10:57 特别蓝的天,特别红的柿子,和一所特别有生气的学校 14:13 功利化的时代,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18:17 蒲公英学校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20:09 比考学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的滋养和自信的提升 23:54 当童真撞上成人世界功利的一面,孩子们怎么看? 31:24 音乐在片中的寓意:风起之前,尽情歌唱 35:40 清影工作室与影像人类学的实践 39:15 如何只用一个机位,拍出大制作的效果? 43:13 如何获得孩子们的信任,捕捉到真实自然的一面? 48:28 纪录片拍摄中的伦理与孩子们的现状 57:59 用平视或仰拍的视角,体现对孩子们的尊重 01:02:24 学校搬走了,大树和壁画怎么办? 01:06:01 800小时素材,108分钟成片,那些没剪进成片的遗珍 01:10:34 纪录片《风景前的蒲公英》6月25日期全国艺联上映 欢迎大家和主创交流,获取上映信息: 小红书 @风起前的蒲公英 @刘张铂泷

    1 h y 14 min
  2. 12 MAR

    番外故事会-拿两次N+1、克六家前司、被欠薪五个月,建筑师坎坷职场路

    最近蟹工作比较忙,柳邀请对象、播客投资人、12年建筑师健哥聊聊他的职场生涯。本来规划介绍一本书《毫无意义的工作》,但没想到我俩聊到中段已经跑题,把本期变成了信马由缰的故事会。 他的职业生涯诠释了本播客标题「完犊子了」,经历过裁员、降薪、超长加班,但他也找到了建筑业的乐趣,并且不准备转行。高周转不再,行业降温,重回理性,或许可以让更多热爱建筑的人不至于沦为耗材,在相对正常的工作节奏中找到画图的乐趣,找回行业的初心。(也希望老板有点良心,别欠薪、别欠加班费,尊重人。) 准备的内容基本没聊到,聊到的内容很多没准备,因此本集有一些生涩之处,已尽量进行剪辑,请大家多多包涵。 01:03 建筑牛马12年职场路,身体力行诠释「完犊子了」 03:41 出师不利,踩中限墅令雷区 07:53 职场重大滑铁卢:去新疆,被欠薪,每天蹭饭 14:10 大开眼界讨薪路,八仙过海显神通 18:30 恒大项目多难做?出差4个月,24小时待命 27:55 一周多个强排项目,连续加班肛周脓肿 34:37 头部设计公司抓摸鱼:HR统计快捷键 37:10 高周转是如何结束的? 40:50 理想工作不理想,暂停之后的存在主义危机 43:10 转行还是坚持?竣工牌署名很光荣,纯粹地画图很幸福 45:30 刘家琨获普利兹克奖,他代表了建筑初心 50:20 AI替代不了建筑师,Manus做不出来鹿野苑 51:50 年轻建筑师的机会在变少,更多在「为爱发电」 55:10 狗屁工作,殊途同归

    56 min
  3. 040-世界是你内心的模样:如果最终会遗忘,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2 MAR

    040-世界是你内心的模样:如果最终会遗忘,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信奉「书斋漫游」的柳,在终于完成拖延了五年的西班牙之旅后,突然领悟了旅行的乐趣。 资深旅者蟹,虽然在旅行时才会觉得自己真正活着,却一直抗拒将旅行变成生活、彼岸变为此岸的选项。 本期节目中,结合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一书,我们分析旅行中难忘的往事,并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 详细得可怕的规划,特种兵式的日程,「好学生」式的旅游方式会带来什么问题?为什么精心规划的旅行,最快乐的时刻往往发生在规划之外?旅行结束后的怅然若失如何应对?旅行是否能帮助我们观照内心? 00:04:01 纪录片和vlog那么多,为什么还要又花钱又花精力去旅行? 00:05:06 文学史上知名的「放鸽子」:期待已久的旅行迫近时,却感到深深的厌倦 00:07:00 一次旅行的发心其实和爱情差不多 00:09:49 不推荐用这个app做旅行规划! 00:11:58 攻略只做60%,柳差点错过西班牙第一大艺术博物馆 00:15:44 数字时代到来前建设的景点,还是得去现场看啊 00:19:14 旅行中不确定的渴望,打开奇妙的世界 00:21:51 独自旅行的主体性:咱就是要花着房费躺一天! 00:23:30 把旅行当成换个地方生活,方便面拯救了我的秩序感 00:25:44 你也会在旅行中有信息焦虑吗? 00:39:01 看着绝美的建筑和艺术品时,已经感觉到遗憾了 00:40:51 如果注定要遗忘,我们为何依然向往 00:46:22 如何「远观」当地人的生活 00:55:01 在巴塞罗那跑步跑出了国家荣誉感 01:01:06 「融入当地」的旅行和「宅在酒店」的旅行,更喜欢哪种 01:07:42 如何接受旅行后的怅然若失 01:08:23 终其一生,福楼拜再也没有回去过埃及 01:15:37 遗忘也是一种美德

    1 h y 17 min
  4. 039-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14 FEB

    039-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本期,蟹和柳聊聊人与动物的关系。虽然我们都养宠物,也会在「是否可以食用猫肉/狗肉」这样的问题上犯难。即使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会在用开水烫死啃食木质家具的白蚁时,从道德高地连连退却。当人类决定哪种动物应获得更多保育资源,总是和它们的可爱程度息息相关…… 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犹如「身处复杂浩瀚的道德星际」,充满不可思议的矛盾性。那么,为什么要关注动物,为什么要讨论动物的道德意味?——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是观察人类自身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实验场域。 本期我们讨论了一些大开眼界的案例,试图探寻人们如此行事的内在逻辑。例如,丹麦动物园为什么要在公众面前宰杀一头完全健康的幼年长颈鹿?眼睁睁看着亲手养大的小猪被送入屠宰场,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互相厮杀的斗鸡活动,却不比每天食用的肉鸡更加残忍? 00:00:13 养宠人士抛出「引战话题」 00:03:36 动保人士说的cage free不就是溜达鸡吗? 00:06:22 斗胆讨论,吃狗肉在什么条件下是能接受的? 00:08:33 蟹认为阳痿和秃头是不值得动物实验来开发药物的 00:11:52 斗牛和马戏团哪个更残忍?我们的答案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00:17:41 你愿意牺牲一个人去救500只狗吗?50只呢? 00:19:59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00:23:38 吃狗的妖魔化,是来自于欧美的伦理标准吗? 00:28:53 「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平等」 00:32:36 宠物权利占据多少城市公共资源,是合理的? 00:34:49 为什么我们反对仅仅把有生命的动物当成财产 00:39:48 保护传统的界限在哪里 00:44:10 丹麦动物园长颈鹿事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硬心肠」 00:48:06 你愿意度过美妙一生后英勇赴死,还是一辈子活在地狱里? 00:53:46 不吃「有脸的肉」也太虚伪了吧! 00:57:33 在世界上还有孩子吃不上饭的时候,谈论动物权益意味着什么? 00:59:33 人对动物保护的重视优先级,是根据动物眼睛的尺寸而定的 01:06:45 不断进行道德思考也是生而为人的一种义务 01:09:55 �《银之匙》 01:11:24 给小猪取名「猪肉饭」,亲手喂大后送去杀掉 01:14:13 「直视残忍」也是自然教育中的重要一课

    1 h y 17 min
  5. 038-命运馈赠的完美皮囊,早已暗中标好价格

    05/12/2024

    038-命运馈赠的完美皮囊,早已暗中标好价格

    一针下去,她血肉迸裂,脊骨打开,后背爬出一个血淋淋的、年轻漂亮版的分身…… 分裂的是肉体,扭曲的是灵魂。「物质」注定上瘾,「完美」必定崩盘。 本期,蟹柳聊一聊戛纳电影节之后大火的身体恐怖片�《某种物质》,以及它的「性转版」灵感来源,奥斯卡·王尔德写于十九世纪末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两个相隔一百多年的故事,相似的叙事内核:两个自恋的人,对于青春美貌的贪婪,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怖后果…… 自恋永远伴随着自恨吗?为什么我们会对自恋上瘾?男性和女性拥有青春美貌之后,为什么是截然不同的故事走向?古老的寓言为何一再重演,在当下又有什么新的启示? 00:02:03 看得很「疼」的身体恐怖片 00:04:25 又老又丑的掌权男性,却嫌弃女明星衰老过气 00:09:26 影片设置的「七天交换律」为何注定崩盘 00:13:27 我们对另一个「我」的嫉妒和盘剥比对他人更甚 00:17:28 当极度自恋转换为极度自毁,噩梦中的怪物登上舞台 00:21:51 男性凝视、传媒帮凶,复仇的血浆平等地喷射在座的所有人 00:24:20 你以命相搏的完美和爱,转天不过是地上一滩脏污 00:26:37 「媚男」美学与恐怖片影史致敬 00:31:03 自恋始于自我厌弃,对完美的「假自体」上瘾 00:33:33 自恋者会陷入无尽的空虚-关注循环 00:35:24 当代生活导向自恋成瘾的第一个面向:社交媒体的凝视 00:39:50 当下流行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是真实版的「某种物质」? 00:41:23 「你本来就很美」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也是有问题的? 00:47:19 「Better version of yourself」的诱惑 00:48:33 为什么女性在故事里总是「空虚」又「虚荣」? 00:51:17 影片本身是否在助长女性被凝视、被剥削的图像传播? 00:57:11 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个19世纪版纳西索斯的故事 01:02:12 当他发现自己长得好看,就从被凝视的客体变成了欲望的主体 01:05:32 要获得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就要付出灵魂作为代价 01:09:53 自恋,让「美」成为枷锁和暴行

    1 h y 13 min
  6. 037-女性觉醒后,两性关系新脚本什么样?《好东西》治愈了我看《再见爱人》气出的结节

    21/11/2024

    037-女性觉醒后,两性关系新脚本什么样?《好东西》治愈了我看《再见爱人》气出的结节

    邵艺辉的《好东西》,在拍一种很新的当代都市喜剧。这部电影轻盈,灵气四溢,又处处和女性的现实遭遇发生激荡和共鸣,让蟹和柳看后惊喜不已。荧幕上女性角色之间互相当「妈」的美好友谊,也成功治愈了我们心中被「爹味男」造成的创伤。 本期播客,在安利影片的同时,我们也拷问自己在「觉醒时代」下的两性价值观:「女权男」是男性理解女性道路上的进步还是倒退?Situationship中,是谁先爱谁就输了吗?遇到「回避型渣男」怎么应对? 蟹说邵艺辉有潜力成为「中国的Greta Gerwig」(《芭比》导演),却锐评本片「有佳句,无佳章」。柳尽管哭了大半部影片,也认为片中女主遇到的困境是个伪命题。请在评论区尽情拍砖:我们从鸡蛋里挑的骨头有道理吗? 00:01:35 好字拆开是「女子」,her story对应history 00:04:40 为什么「结扎」能让部分男性破防啊? 00:06:25 女性之间互相当「妈」、彼此支持的情感 00:14:01 《再见爱人》里的麦琳是失衡的「妈」?「妈」是照护者还是控制者 00:18:22 女性互相当妈,男性互相当爹 00:19:20 当「妈」也是一个彼此筛选的机制,关系中没有哪一方是无责的 00:21:36 你想当登上舞台的人,还是在台下鼓掌的人? 00:25:36 「总要有人对你道歉」:原生家庭的创伤,可以被自己选择的家人治愈吗? 00:28:20 到底是谁在要求女性「既要、又要、还要」? 00:31:22 什么是两性关系新脚本,以及它带来的困惑和摸索 00:33:22 女强男弱,男性如何自处 00:35:52 一起做家务是爱,性同意也是爱 00:37:13 Situationship,一种很当代的恋爱关系 00:41:34 做梦也没想到,会在国产片的大荧幕上看「女权男」雄竞 00:42:56 表面女权内心普信的男人,是理解女性道路上的进步还是倒退? 00:45:45 爱情的推拉游戏里,爱的更多的一方是输家吗?「恋爱脑」有什么错? 00:52:35 遇到胡医生这种「回避型渣男」,足以拿捏年轻时的柳 00:59:02 我们爱邵艺辉,但还是想吐槽…… 01:15:56 觉醒后的女性怎么面对自己?先站上台试试再说 01:17:23 反套路、反成功学的叙事,是chill又温柔的减压 01:18:30 理想消亡之后,依然面向未来

    1 h y 20 min
  7. 036-思想验证区域 | 政治观念截然相反的人,能在一起吗?

    07/11/2024

    036-思想验证区域 | 政治观念截然相反的人,能在一起吗?

    美国大选前夜,蟹和柳聊一聊近日大火的政治主题韩国综艺《思想验证区域》。在一个实验性的微型社会里,持有两极观点的人们如何共同生活?面对社会和政治的敏感问题,面对「不良分子」的威胁,他们会如何反应,又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在精妙的游戏规则限制之下,熟知《老大哥》等生存综艺的柳,期待选手们「撕得更响一点」,而蟹却在为看不清选手面具后具体的人而苦恼。随着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这档综艺也成为当下愈加分裂的政治图景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缩影。 无论「左」还是「右」,「女权」还是「平权」,「传统」还是「开放」,持有完全不同政治观点的人,还能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共享的社会吗?小到个体层面,这样的人彼此间能进入亲密关系吗? 00:01:33 豆瓣9.6的综艺神作,12个政治观点极端不同的人生存挑战 00:04:17 韩国已经是男女平权的社会了吗?政治光谱测试的现实指涉 00:06:39 分配、劳动、财税、移民、犯罪……最小化模拟现实政治 00:13:41 「我真有一头牛」:蟹和柳的政治倾向 00:18:04 令人眼前一亮的女性领袖与她所引发的争议;女性要想服众是否会更难? 00:23:04 「君子朋而不党」,女性互助vs政治家的策略 00:29:58 节目中最死硬的几个直男,柳却都不讨厌 00:33:26 利己抑或利他,和一个人的财富水平有关系吗? 00:36:22 韩综的勾心斗角还是过分体面了,没有激发人性之恶 00:41:30 人的行动是依据政治理念上的「道义」,还是结果导向的「利益」? 00:47:28 「知行合一」是可能的吗? 00:53:35 政见不合的人能在一起吗?蟹和柳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00:59:02 如果不能和伴侣讨论杨笠,对亲密关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01:02:25 爱具体的人,还是抽象的理念? 01:07:18 看完节目对人性还有信心吗? 思想验证区域中的倾向测试地址:https://thecommunity.co.kr/home大家可以使用sider等AI扩展工具将题目翻译为中文/英文。

    1 h y 14 min
  8. 035-文身、辞职、「抛夫弃子」:东亚女性叛逆的一生

    25/10/2024

    035-文身、辞职、「抛夫弃子」:东亚女性叛逆的一生

    逐渐觉醒「我是谁」的蟹,和躺平接纳「妈妈的期待」的柳,本期来聊一聊东亚女性的中年叛逆:如此生活三十年,怎么突然就产生了「出走的决心」? 好学生如我们,仍然抽烟、喝酒、文身。从青春期的一身反骨,到二十多岁时辞职、弃学,如今人到中年,我们仍屡屡产生叛逆的冲动。为什么电影《出走的决心》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东亚女儿和东亚妈妈们,拼尽全力想要反抗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向往的是出走后的自由人生,还是作为形式的叛逆本身? 叛逆的母亲,出走的娜拉。大厦崩塌后,「延宕的梦想」该走向何方? 00:00:41 垮掉的80、90后,长大后纷纷中年叛逆 00:01:52 为什么东亚女性的叛逆往往「抛夫弃子」 00:04:34 人类学视角下的文身企图,柳的文身竟然是融入集体的尝试 00:08:18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乖乖女耳机里在听什么歇斯底里的音乐 00:15:51 「无因的反叛」还是「做自己」,东亚乖女的叛逆该怎么理解 00:20:08 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叛逆,是柳夺回掌控感的努力 00:26:26 自我需求长期被压抑的蟹,通过叛逆来撕裂「假自体」 00:33:32 所谓「融入不了社会」的叛逆,只是无法满足某些预期而已 00:35:37 为了抵抗掀桌的冲动,只能拒绝加入饭局 00:38:12 「出走」其实是女性的「弑父」叙事 00:42:11 《出走的决心》的双线叙事和女主角延宕的梦想 00:45:04 无限奉献的母亲到底「图什么」?为什么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是虚伪的压榨 00:52:21 电影版丈夫改的更「温和」了,蟹柳却觉得这样更好 00:54:14 只会说漂亮话的女婿「错」得很隐蔽 00:57:10 母亲出走后,女儿要继承家庭照护的责任吗?如何斩断创伤性依恋的母女传承 01:08:03 开车是特别能给人带来主体性的一个动作 01:10:31 娜拉出走后的戏码,总是缺乏想象力 01:14:33 出走的导火索,有时小到只是为了辣椒自由、抹茶冰激凌自由 01:17:08 男性出走总是会开启伟大冒险,而女性的出走故事往往空间局促

    1 h y 22 min

Acerca de

完犊子了,一档讲述如何与失败和平共处的生活观察类播客节目 我们是蟹和柳,我们是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两个十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如今一事无成的废柴文科生,希望可以在这档节目里与你分享一些踩坑经验和失败感悟。 我们会每周与大家分享一本书,和一部电影,也会和你一起交流我们的体验 这里没有同辈压力,也没有心灵鸡汤,我们希望把这里当做一片记录心声的文青自留地,或者一个吐槽世界、抱团取暖的朋友圈;我们的风格漫无目的,天马行空,就和我们的播客名字一样。

También te podría intere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