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本节主要介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纪实美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40年代中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兴起,其核心是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强调真实地再现生活,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反对戏剧化和虚假的电影风格。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等,通过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和简单叙事结构,展现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关怀。这一运动的美学主张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先驱包括苏联的维尔托夫和美国的弗拉哈迪,他们强调电影的照相性和记录功能,注重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来表现真实。20世纪30年代,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继承了这一传统,强调纪录片的创造性和艺术加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进一步系统化了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巴赞提出电影影像本体论,强调电影的客观性和揭示真实的能力,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应当不断向现实靠拢。克拉考尔则提出“物质现实复原论”,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照相的外延,其基本特性是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强调电影的客观记录功能。
尽管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纪实性和逼真性,但也存在缺陷,如过分强调记录功能而忽视主观因素和艺术创造性。他们的理论在推动电影纪实美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电影本质和艺术功能的进一步思考。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Серия выпусков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30 июня 2025 г. в 08:18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8 мин.
- Выпуск4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